05.20 為何曲阜孔林“孔廟烏鴉成群,孔林烏鴉不棲”?

在山東省省曲阜市城北約1.5公里就是所謂“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的孔子家族墓地——孔林,孔林又稱至聖林,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

為何曲阜孔林“孔廟烏鴉成群,孔林烏鴉不棲”?

孔林中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石蟻成群,包含孔子、孔鯉、孔及這祖孫三代和以後歷朝歷代知名孔氏後裔的墓葬和建築,所謂“斷碑深樹裡,無路可尋看”。從孔子弟子子貢為孔子廬墓植樹起,相傳孔子的眾多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等各以其故鄉的樹木種植於孔林之內。

為何曲阜孔林“孔廟烏鴉成群,孔林烏鴉不棲”?

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模日益擴大,加上各個朝代的統治者重修和擴建,孔林內樹木總量越來越多,古木參天,茂林幽深,孔林佔地也愈來愈大。“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內現有樹木10萬多株,佔地近2平方公里,孔林周圍還有林牆環繞拱衛。

據孔林周邊當地人講,有一種神秘的自然現象,即“烏鴉不進孔林”。一般來說,大片茂林特別是比較清幽的樹林是鳥類喜歡聚集、棲息的地方。傳統上,象徵淒涼、晦氣和不祥的烏鴉更是墓園周邊出入的常客,影視作品中常用烏鴉聚集出沒營造氣氛。魯迅的小說《藥》中主人公夏瑜的母親去給他上墳時就看見一隻烏鴉從墳旁的樹頂上飛到夏瑜墳頭。

為何曲阜孔林“孔廟烏鴉成群,孔林烏鴉不棲”?

在孔廟裡,整天大片的烏鴉飛來飛去,而相隔不遠的孔林卻一隻也沒有。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現象呢?

據當地人講:傳說孔子一次外出遊玩,林中有群烏鴉不停聒噪,一個獵人被惹惱了,他張弓搭箭射殺了其中一隻。 古人云: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同物相聯、同息相應的其他的烏鴉憤怒地撲哧著翅膀,一齊進攻獵人。獵人落荒而逃。

為何曲阜孔林“孔廟烏鴉成群,孔林烏鴉不棲”?

烏鴉追擊了一會,又飛回來圍著死去的烏鴉,不停地哀鳴。孔子頓生惻隱之心,挖了個坑把烏鴉埋了,並感嘆道:烏鴉乃禽類中最仁慈者,猶如人類之君子。成千上萬的烏鴉,如同了卻一番心事,紛紛向孔子點頭扇翅致意,然後三五成群地飛走,轉瞬便消逝得無形無蹤。

儘管這只是一個傳說,但是以孔子的為人來看,禮葬烏鴉很可能是真的。他一輩子主張對人和動物“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孔子曾讓他的學生子貢去幫他埋葬一條狗,並叮囑:“路馬死則葬之以帷,狗則葬之以蓋。”,意思是馬去世,要用布裹其身,狗下葬,要以車蓋罩護。

為何曲阜孔林“孔廟烏鴉成群,孔林烏鴉不棲”?

甚至又一次在鄭國時,當天土人用“累累若喪家之狗”來表述他,孔子聽到子貢的轉述,欣然笑道:“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講我的外形像誰是小事,然而說我像喪家之犬,確實是這樣啊!確實是這樣啊!)”

看來烏鴉就此與孔聖人結緣了,知恩圖報。後來就有膾炙人口的“三千烏鴉兵救孔子”的故事。據說孔子周遊列國後,取道曲阜回故鄉安度晚年。當他的車馬來到尼山時,忽遭兵匪襲擊,眾弟子殊死搏鬥,但寡不敵眾,情況萬分危急!孔子對天長嘆:“真乃天滅我也!”

為何曲阜孔林“孔廟烏鴉成群,孔林烏鴉不棲”?

這時,突然天昏地暗,數不清的烏鴉(據說有3000多隻)從天而降,它們迅疾地衝向兵匪,嘴啄爪抓,組織有序地奮勇進攻,兵匪們最後狼狽敗逃竄。後來,這三千“烏鴉聖兵”一直將孔子護送到家,並棲息在孔子故宅附近保護著他。孔子死後,這些烏鴉神兵又搬進孔廟,為孔子看家護院至今,但是它們從不去騷擾主人的陵墓,於是形成了“孔廟烏鴉成群,孔林烏鴉不棲”的景象。

這個可信度不高,更多的寄託著當地老百姓由於對孔聖人敬仰崇拜的一種美麗傳說和良好願望罷了。

為何曲阜孔林“孔廟烏鴉成群,孔林烏鴉不棲”?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另外一種說法更靠譜。相傳還孔子去世以後,他的眾多來自不同國家(諸侯國)和地區的弟子們把各自當地的柏、檜、柞、榆、槐、楷、樸、楓、楊、柳、檀雒離、女貞、五味、櫻花等各類樹木,還有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參、靈芝等數百種奇珍異草都種植在孔林裡,裡面散發出來的一種不尋常的複雜氣味,烏鴉不適應,所以烏鴉繞著孔林飛而從不進去。民間傳說的孔林“百草叢生,絕無蛇跡”或“上不招鴉、下不落蛇”也很可能與此有關。

歡迎交流、分享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