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科幻文學及影視作品的發展對反封建迷信及反邪教的作用

眾所周知,我國的科幻文學和科幻影視作品的發展一向不是很旺盛,這多少和我國上世紀的科技落後狀態有關,因此我們在科幻領域和歐美同類作品相比,無論在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無法望其項背。如今雖然有劉慈欣,王晉康等一批優秀而多產的科幻作家們勤耕不輟,創作了一大批高品質的科幻文學作品,但是其他作家大都默默無聞。

科幻文學及影視作品的發展對反封建迷信及反邪教的作用

科幻文學及影視作品的發展對反封建迷信及反邪教的作用

科幻文學及影視作品的發展對反封建迷信及反邪教的作用

網絡文學中的科幻板塊雖然作者不少,稱之為家的卻少之又少。題材也很模式化,套路化,無非是在已有影視題材的故事背景下發揮,內容老套且情節重複嚴重。比如末日殭屍題材,重生題材,進化題材,這些題材都是網文平臺給提供的,裡面的故事類型和人物性格也都能在平臺提供的選項裡找到,科幻甚至分男頻女頻。在條條框框下寫出了科幻作品只能是套路加套路,無法持久而有效吸引年輕讀者們。由於作者們的科學和科幻素養大都欠缺,所以在和武俠,穿越和都市類的男頻女頻作品的競爭中,科幻類網文似乎落於下風。因為男頻的主題是男主角要無腦要能裝酷,還要好運連連:事業蒸蒸日上,美麗異性投懷送抱。女頻呢,主題又是愛與被愛,再就是女女之間的鬥爭。這似乎和科幻這個主題的大旋律大方向很不協調。

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國在科技領域的創新和學習,許多領域已經迎頭趕上,比如量子通訊和太空科技。我們在硬件上已經具備了科幻文學發展的基礎,欠缺的是軟件,是一大批熱愛科學發明和幻想的年輕人,欠缺的是科幻新思想,而科幻文學的欠缺更使我們無法有效地為科學進步提供社會輿論和人才的支持。因為當下的年輕人沉迷於穿越,宮鬥和修仙等糜爛而不切實際的虛擬文學世界不能自拔,不但無異於現實生活,更不可能帶來科技進步。

與此同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飽穿暖的群眾開始側重精神上的追求,許多人轉向了宗教甚至封建迷信和邪教。這很值得大家警惕,因為一旦喪失科學意識,這部分人的餘生將死抱著他們所謂的信仰而放棄探索科學新邊界的動力。為什麼這麼說,根據我早先發布的關於迷信和宗教類文章下面的評論,一篇文章有數百人次的評論,裡面的人大都是各團體的信徒,他們總是強調科學無用論,然後互相攻擊,似乎怕科學發展會否定他們的神或者仙。也就是說一旦人信了這個教或者入了某種道,基本就與科學無緣了。

這很值得我們警惕,因此為了保證科學的持續進步,我們應當大力扶持科幻文學及影視作品,培養年青一代的科學意識並幫助他們塑造積極向上的科學世界觀來對抗封建迷信和有神論。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每個人的一生應當像一幅獨一無二的畫卷,在積極健康又科學的主見指導下一步步走出絢爛的一生,而不是像木偶一樣成天從千年前的古籍中尋找人生的意義。

本文由追隨風前往心之所向原創,歡迎關注,希望藉此平臺和大家交流生活的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