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四川會理縣新安傣族鄉舉辦潑水節 傣家“簸箕宴”築就鄉村振興發展路

四川省涼山州會理縣新安傣族鄉黨政班子長期堅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深度挖掘、充分整合、不斷創新,“走出去、帶回來”,向鄉村文化旅遊產業走在前沿的周邊友鄰鄉鎮“取經”,依託潑水節築就鄉村振興,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

四川会理县新安傣族乡举办泼水节 傣家“簸箕宴”筑就乡村振兴发展路

近日,在會理縣委縣政府、各級部門和新安傣族鄉共同努力下,四川省傣族鄉年度盛事——傣歷1380年新年、傣鄉潑水節如期而至。傣族、彝族、漢族等多個民族歡聚新安傣鄉潑水互道祝福,現場多姿多彩的民族服裝鮮豔搶眼、賞心悅目,呈現一派多民族團結和諧、共享繁榮盛世的美好景象。一場民族風情文化旅遊盛宴,演繹著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曲,讓八方來賓遊在新安、吃在新安、住在新安、樂在新安。傣家“簸箕宴”將就地取材、生態天然的食材進行充分發掘,經典而隨意的營養搭配組合,使宴會食物色、香、味俱全。

鄉村產業振興新安

新安傣族鄉地處乾熱河谷地帶,常年無霜。新安鄉充分利用乾熱河谷地帶的光、熱、氣候、土地、水資源等,土地四季輪作、物產豐富,一些“短平快”的種植產業成功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比如,早上市蔬菜甜玉米、四季豆、大豆、番茄、大蔥等,短短3—4個月的種植週期就可以採收創利;另外,還有芒果、大青棗、番木瓜、小米香蕉、火龍果等特色熱帶水果。在新安鄉黨委、政府的統籌規劃下,藉助精準扶貧的政策機遇,全鄉種養產業齊步發展,養殖業主要有跑山羊(建昌黑山羊)、肉黃牛、生豬、中小家畜禽等,種植業主要有烤煙、水稻、玉米、小麥、高粱、花生、土豆等,全鄉形成了“鄉有亮點、村有示範片(一村一品)、組有示範戶”的良好發展格局,“吃在新安”有保障。傣家美食多數屬於自產自銷,原生態美食讓人們盡情品嚐,樂在其中。

實用人才振興新安

結合新安鄉精準扶貧、扶貧移民搬遷、土地增加掛鉤、考古發掘等惠民工程的推進實施,新安鄉黨政班子高度重視農村實用型人才培養。鄉、村、組黨員幹部和種養能手等被納入重點培訓培養對象。各村的農民夜校充分整合專業化師資教學力量,針對芒果、青花椒、烤煙、早上市蔬菜等種植產業,以及肉牛羊、其他中小家畜禽養殖產業等,大力推進實施“授漁”計劃;按照需求訂製教學內容,因戶、因人按需傳授農村實用技術,高效節水肥一體化微滴灌應用技術、芒果矮株密植技術、芒果與青花椒幼樹剪枝整形技術、經作物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畜禽雜交改良與疫病防治技術等在全鄉大力普及推廣,打造了一批種養示範場(戶),培養了一批種養能手。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保障,人才是農村至關重要的生產力,人才領跑全鄉扶貧產業,脫貧奔小康進程加速推進。新安傣鄉黨政班子始終堅持“走出去,帶回來”,堅持以人才和科技為脫貧產業支撐。潑水節到新安傣鄉來走一遭,或許會有新發現、新收穫,學到一項農村實用技術。新安傣族鄉人民已經逐漸接受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的先進理念。

生態文明振興新安

結合精準扶貧、烏東德電站庫區移民搬遷、土地增減掛鉤惠民政策和河長制的推進實施,新安傣族鄉大力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實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大力推行河長制確保轄區內所有涉水域“環治”有主,長期保持過境城河流域“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全鄉幹部群眾凝心聚力綠化山頭,數千畝連片種植的芒果、青花椒已經開始泛綠、開花、結果,枝頭果實孕育著脫貧奔小康的希望。新安傣族鄉人民正用良好的生態環境調節區域內良好的氣候環境,青山綠水、生態宜居的大好環境正在形成。潑水節來到這裡,可以看到錯落有致、養眼養心的“綠洲”,這可能是一大片芒果、青花椒、小米蕉、青棗樹,或是一大片早上市蔬菜,或者是鳳凰樹、辣木樹、酸角樹、大葉榕、小葉榕、橡皮樹……新安傣族鄉持開放態度,堅持綠色發展、科學發展的理念。

據新安傣族鄉鄉長李富貴介紹,潑水節當天,主會場舉辦傣族新年慶祝遊行活動和迎賓儀式,主、分會場進行全天候文娛表演,在指定地點舉辦風情潑水活動,主會場進行傣族敬酒禮儀展示,主、分會場開展生態採摘觀光,指定地點體驗傣鄉“簸箕宴”及“民族特色小吃”,還舉辦了順城河漂流體驗、傣鄉各處景點觀光旅遊等活動。

新安傣族鄉黨委書記牟宗合說,新安傣族鄉新農村建設正在全面展開,原生態傣家美食讓遊客樂在其中。新安傣族鄉正在不斷髮掘、弘揚、創新民族文化,打造更多有特色的民族美食,鄉村振興的橄欖枝正在春風裡翩然搖曳,脫貧奔小康正在美夢成真。 (聶長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