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伊利风波:舆论硝烟中我们“满盘皆输” 那么谁赢了?

导读

“看到这个信息我很担心,我投资了1800万左右,如果伊利出问题,我和伊利集团牧场的合作会受到影响。”

在听到“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之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开国兴牧场负责人王国兴除了担心还是担心。

该牧场2009年以来生产的牛奶专供伊利,“2017年10月左右我新盖了一个奶站,因为天气冷停工了,到3月看到消息后,我就没有继续盖。”

“我前期投入20万元左右,现在还有一套价值190万元的设备在闲置,这个消息严重扰乱了我的生活和投资计划。”


满盘皆输

这条关于“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消息肇始于3月26日,一经出现犹如触动了阀门。

尽管次日,伊利官方就发布公告澄清,但在汹涌的巨大舆论旋涡之中,它的声音很快被淹没,在一篇篇文章的持续接力中,至今余波仍在。

4月27日,即伊利发布年报的次日,大盘低开,伊利开盘即逼近跌停,蓝筹股、绩优股普遍表现不佳,尽管年报显示伊利效益良好,资金大量涌出,市值蒸发逾170亿元。

伊利风波:舆论硝烟中我们“满盘皆输” 那么谁赢了?

事实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舆论风暴中,不只当事方伊利,还有奶农、投资者、合作伙伴等,都被裹挟其中,他们的利益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如今看来何其无辜。

正所谓,冷暖自知。传言发生以来,伊利公司员工的感受应该最直接。

“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作为公司员工,我觉得这是在恶意扰乱我们的经营环境。”伊利公司液态奶事业部行政管理部员工郭凯说。

“这起谣言引发了很多负面效应,最直接体现就是股票市场的波动,一些员工开始担心和焦虑,原本是有稳定的收入,但是如果这个影响继续发展下去,我们会不会面临失业的可能?”

更为严重的是,伊利连接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包括上下游所有奶农、供应商、经销商等群体的利益,风波不断成为其切身之痛。

一位投资者告诉铑君,今年的伊利事件让他措手不及。虽然伊利已公告澄清,无奈媒体紧咬不放,这让身边很多投资者都焦虑异常。

伊利风波:舆论硝烟中我们“满盘皆输” 那么谁赢了?

除了相关利益方深受其害之外,整个事件也让国产乳业蒙受了一层阴影。

今年元旦,被冠以“史上最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落地了。

食品消费转型升级,需要食品监管同频共振。《办法》在这个时候出现,是为了提振国产乳业的士气,重塑国产乳业品牌的公信力。

公开资料显示,伊利乳业位居亚洲乳业第一、全球乳业8强,振兴国产乳业,伊利任重而道远。

此时部分媒体对企业不实传言进行了不负责任地传播,对公众造成误导,将人们的关注点从产品品质转移到捕风捉影的传言之上,让十年砥砺的国产乳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谁是赢家?

世间之事,此消彼长。我们看到,包括伊利在内的多方都承受着巨大的损失,可以说“满盘皆输”,那么问题来了,整个事件,到底谁是受益者?

伊利风波:舆论硝烟中我们“满盘皆输” 那么谁赢了?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妨审视整个事件的源头——自媒体人刘成昆身上寻找蛛丝马迹。

3月24日,“天禄财经”创始人刘成昆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今晚我要写篇短篇小说,超级重磅,大家敬请期待。”

于是两天后,就有了那篇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小说《出乌兰记》,也成为引发伊利事件的导火索。

随后几天里,“天禄财经”公众号发表了《出乌兰记——盘先生在美丽坚》《出美丽坚记——盘先生回乌兰配合调查》《出乌兰记——童话故事》三篇文章。

虽然在“小说”开头,刘成昆标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勿将现实人物对号入座”。

但是文章中“盘盘去美丽坚果国弗哈大学讲课”“30岁就当了匈奴股份董事长”等,指示性明显的字句及情节描述俯拾皆是。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与潘刚本人的经历高度相似,真的是纯属巧合吗?

伊利风波:舆论硝烟中我们“满盘皆输” 那么谁赢了?

刘成昆到案后承认,“我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引起公众的注意,做大公众号,让‘天禄财经’公众号火起来后,我也可以成为社会名人,就有人给我投资广告了,这是我的赢利点。”

无巧不成书。近期奶农郭玉珍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刑事拘留,刘成昆曾不止一次对其声援。

“天禄财经”分别在3月11日、3月27日发布文章《内蒙伊利公司如此欺压奶农 谁来保护弱势奶农利益诉求》和《中国乳企正在杀死奶农和牧场》,刘成昆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对中国牧场的困难,许多乳企并不是出手相帮,而是趁火打劫。”

值得推敲的是,刘成昆1月29日在“天禄财经”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郑俊怀重新出山再创业 乳业教父传奇经历堪比诸时健》的文章,将郑俊怀塑造成一个“含冤入狱的中国乳业教父”的形象,文中记录了大量一起吃饭聊天的细节。

刘成昆妻子李岩证实,丈夫作为自媒体从业者,和郑俊怀等企业人士有过接触。

谣言止于智者

深陷风波的伊利,至今为止一直在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保护投资方、合作伙伴、奶农等的利益。

伊利风波:舆论硝烟中我们“满盘皆输” 那么谁赢了?

为了捅破谣言、还原真相,伊利公司于今年3月27日、4月7日、4月10日连续发布声明和公告,并在案发后及时向公安机关出示了一份潘刚于3月26日在美国的取药单。

呼和浩特公安机关也查实,潘刚于去年9月5日出境后,至今未有入境记录。

今年4月29日,伊利公司副总裁徐克再次重申,“公司董事长潘刚先生因患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在国外接受治疗,在治疗及恢复期间,正常主持公司相关工作,履行相应的职责,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次日,人民日报记者与身在美国的伊利公司董事长潘刚取得视频连线,他表示,“生病期间,正常的文件都是通过网络进行审批,一些重要的会议通过电话、视频也能参与。”

整个事件,最让人费解的是,究竟为什么伊利在及时公告澄清,自媒体人邹光祥、刘成昆先后被抓之后,仍然被持续误解呢?

伊利风波:舆论硝烟中我们“满盘皆输” 那么谁赢了?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勒庞的《乌合之众》中有这样一段话,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

我们不以偏概全,但不得不承认,文中描述的人群的确存在。

移动互联网时代,个性化的UGC模式盛行,言论的自由度得到空前释放,各种观点猛烈碰撞。越是如此,越要对发表的言论负责。

在看到其散布的虚假信息造成的严重后果,刘成昆忏悔不已。“造成这个局面我觉得很痛心,很后悔,也很害怕,我没想到给伊利公司和潘刚带来这么大影响,如果能弥补,我愿意弥补。”

内蒙古呼和浩特公安机关表示,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特别是图一己之利,损害公众利益,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危害性极大。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利用网络从事非法活动的违法犯罪人员,公安机关将依法惩处。

伊利风波:舆论硝烟中我们“满盘皆输” 那么谁赢了?

诚如一句网友的评论所言,“造谣者键盘一敲,却不知道给被造谣的人带来多少伤害和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