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2017年11月15号【平安福2018】上市了,如往年一样,安福依旧走“升级”路线,升级后的产品当然是更好了,俗话说有对比才有差距,更好的前提是本身就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即便升级后,内行也根本不把它纳入考虑范围,而它的销售对象几乎是不了解行情的消费者和本公司代理人。

现实中对平安福的态度呈两极分化,无论说它多好,或者喷得多厉害,这都是嘴上功夫。

结合条款来聊两毛钱的干货才是正道~

(上)

一、产品形态:

主险 + 重疾险 + 长期意外伤害保险【基础】+ 轻症豁保险费 + 恶性肿瘤疾病保险+重疾住院医疗【可选】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由上图可知:

平安福主险是一个终身寿险,主险责任为身故赔付。其他责任由附加险承担。官方宣传的“癌症多次赔付”、“轻症豁免保费”均要额外附加,意思就是额外加保费配置。

其形态实为组合打包模式,其实组合打包产品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好的组合产品可以为客户省去不少麻烦。但是如果组合中耍了颇多小心机,实际情况远远不及预期呢,你还会选择吗?

二、细说保障责任

1、轻症

① 升级点:由单次变为3次赔付,市面上早已有了轻症多次赔付,多为2-5次,这个升级点算是跟上主流了。

② 种类20种,20%保额(无改变)

种类上坚持玩“以一拆三”的小把戏,无论业内人士怎么吐槽毕竟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被蒙在鼓里。

下图是“别人家的轻症”与“平安福轻症”对比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别人家的轻症”与“平安福轻症”对比

如上图所示

“早期恶性病变、原位癌、皮肤癌”在主流轻症责任中均归纳在一种疾病里,统称“极早期恶性病变”。而平安福硬是要拆分成3种疾病,若按市场标准,实则只有18种。

③ 18种轻症中,高发轻症仅含一种!!!

监管机构规定重大疾病保险必须包括六类核心大病,否则不能称之为重大疾病保险,并且此六种疾病的风险占比高达96%。而轻症责任的价值则是,当疾病还未达到重疾的严重程度就可以获得赔偿。自然高发轻症应该参照高发重疾来衡量。

下图是 平安福与一些主流产品的高发轻症对比图: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高发轻症中平安福仅含有一种!!!

属于高发轻症中的“不典型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轻微脑中风、慢性肾功能障碍” 统统没有!!!!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快来夸我任性呀!

④ 新增责任有何价值

升级点:若被保险人不幸患轻症后,重疾身故的保额会相应增加。

发生第一次轻症后,重疾身故增加20%保额;

发生第二次轻症后,重疾身故增加40%保额;

发生第三次轻症后,重疾身故增加60%保额。

Eva就很疑惑了,保险本就是概率问题,连高发轻症都严重不全,患轻症后增加保额的几率又会有多大呢? 而且,还限制了年龄必须在70岁前。

2、重大疾病

① 80种、单次赔付(无改变);重疾责任最大的升级点是“癌症多次赔付”,但这个责任并不在重疾险中,需要额外附加。

② 附加“癌症多次赔付”

虽说目前的医疗技术早发现早治愈已经实现,但是癌症的复发、转移才是夺取生命的罪魁祸首。正如我们看到很多癌症案例,手术治疗顺利,最终夺取生命的是不可控的癌症的复发。

那么此项责任究竟如何,详看条款: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癌症第二次赔付需满足的条件:

条件一:患过一次癌症

条件二:前后两次癌症时间上至少间隔5年

为什么是5年?不是3年、8年

在医学上有“五年生存率”的说法,即指癌症经治疗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如果能够顺利度过这五年,那么五年后的生存几率与常人无二。癌症的复发、转移也多发生在这5年内。中国大陆癌症综合的“五年生存率”不到50%

翻译过来就是:

第一次罹患癌症需成功治愈,并挺过5年,平稳度过最危险的五年后,此时的身体情况在医学上来说已经和常人无异。保障自此开始~~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图片源自网络

之后若癌症复发、转移、新发了就赔。

假设,五年内癌症复发了,再假设,复发后身故了,那这份险种起的作用就是没作用。说到这儿,有人不服了,怎么能说没作用。有没有用,大众自己衡量吧~

针对这样的情况,Eva对广大消费者有个小建议:

如果真的非常担忧癌症的,何不额外购买防癌险,至少保证在第一次患癌就可以获得赔偿金

不用等到5年后第二次复发。也可以为第一次治疗创造更好的治疗机会。你说是吗?


(下)

一、直奔主题,续聊责任

责任1、附加被保人轻症 / 重疾豁免

轻症/重疾豁免是指被保人罹患本合同约定的轻症/重疾后,剩余的保费都免交了。而“附加”的意思,就是在原基础上再加险种,那么保费自然要相应上涨的。

举例,33岁,女,投保平安福2018,身故30万,重疾28万。如果要附加重疾豁免每年是55.72元,附加轻症豁免是544.66元/年。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这点不得不说,很坑!豁免责任本是主流重疾险的标配,也就是说主流重疾险里已经包含了豁免责任,哪还用额外添加保费购买!

责任 2、平安run保障

“平安run保障”是指达到运动标准后,即购买保险的前两年内,至少花1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每天步行1万步,每周单休。轻症/重疾/身故的保额会增加。

以轻症为例,如下图: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平安run保障”上,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成本也是相当低的,我们看出险率就知道。不信,摸摸肚子上的赘肉,打开手机翻翻微信运动,看看今年有多少天达标了。

责任3、强制附加长期意外伤害保险

上一篇已经说到平安福是组合打包产品,其模式是1个主险+N个附加险。附加险分为必选和可选。

“长期意外伤害保险”属于必选附加险。缴费20年,保障至70岁。到期后合同失效,已缴保费也不退换,故为长期消费型意外险。

市面上消费型意外险居多,不足为奇,而它颇受喜爱的原因更是因为保费低,保障高的特点。而此款长期意外险披着消费型的外衣,收的确是储蓄型的费率。

下图为30岁,男,100万保额对应的保障: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由上图可见,平安福附加意外险的费用比一般的贵出10倍还有余呢!


二、等待期内另有新招

1、什么是等待期?

等待期是指在合同生效后的一段时间,重疾等待期一般为90天-180天

保险等待期又称观察期,或免责期,是指寿险合同在生效的指定时期内,即使发生保险事故,受益人也不能获得保险赔偿,这段时期称为等待期。目的是为了防止投保人明知道将发生保险事故,而马上投保以获得的行为。

2、等待期内发病,一般保险公司会怎么处理呢?

两种主流处理方式:

1、全额退款,不承担责任,合同失效;

2、免除该疾病责任,合同继续有效;

那对比平安福呢?下图为平安福条款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平安福处理方式为:不退保费,退现金价值,身故责任继续有效。

现金价值与客户利益息息相关,来看什么是现金价值?

现金价值又称“解约退还金”或“退保价值”,是指带有储蓄性质的人身保险单所具有的价值。简单说,就是“退保后能拿到的钱”。首年保单的现金价值一般占保费的10%左右。

所以保险合同中都有这么一句“含蓄的话”,提醒客户退保有损失。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岂不是意味着,如果被保人不幸在等待期内患病,损失将达到90%!!

当然,如果疾病身故了,是可以得到赔付。比起所谓的“大”公司来说,这倒是个优点;但是在市场主流上却很一般,市面已经上市了多款等待期内患病可继续保障的产品。

3、等待期内未确诊疾病就身故了,怎么办?

虽然概率极低,但总有这么一种极端可能,等待期内突发疾病,还没确诊就身故了。主流处理方式为全额退款,责任终止。不得不夸夸,这次平安福终于超前卫的承担了责任,赔付约定的保额。市面上也有这样的约定,比如工银安盛御享人生也是这样。对于客户来说是个好事。

4、总结:

总的说,在“等待期内”平安福优缺并存。

比起主流重疾的优点在于“等待期内疾病身故照样赔付保额”,这点仅对于甲先生这样的客户是有价值的。

来看甲先生的例子:

甲先生没有健康问题,能顺利通过了保险公司的健康审核。可是甲先生对自己的健康很担忧,怕万一未来的90天内生病了,如果运气差还身故了,那自己的家人该怎么办?注意了,是疾病导致了身故的情况。即使是90天,也要为把风险投出去。那么这项责任就承担起了绝对的风险责任,也增加了消费者的心理安全感。

结合实际,Eva想说了:

等待期只是保险公司防止逆选择设置的考验期,主要作用是防止道德风险问题。而实际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能顺利过的,所以不必过于忧虑,只须关注等待期时间,越短的越好即可。

当然了,除非你是甲先生这样的情况。

三、费率

看个例子,33岁,周女士想为自己买份重疾险。如若投保平安福2018,没有附加“癌症多次赔付,保费情况如下: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对比了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保费情况如下:

深度解析「平安福2018」,到底值不值

市场产品对比平安福得出以下结论:同样的保费,至少可以高出50%的保额; 同样的保额,至少可以节约30%的费用。


好了,平安福2018产品剖析,就到这里啦~ 到底怎么样,值不值得购买,消费者心中该有把称,因为消费者本该对保险有自愿选择的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