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遂寧:為鄉村振興鋪就“四好農村路”

遂寧:為鄉村振興鋪就“四好農村路”

航拍佔地數千畝的船山茶天下現代觀光農業基地

遂宁:为乡村振兴铺就“四好农村路”

安居“四好農村路”

遂宁:为乡村振兴铺就“四好农村路”

農環線內小環線

一路暢 百業興

遂寧:為鄉村振興鋪就“四好農村路”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讓我們村這兩邊徹底蛻變了。群眾出行便利、鄉村風貌改變,村莊還吸引了大批現代、傳統農業產業項目進駐。”站在村社道路上,安居區橫山鎮觀音堂村返鄉致富帶頭人張勇說,在他帶頭創業的香桂種植、小龍蝦養殖兩個項目中,小龍蝦養殖項目已實現效益了。

“四好農村路”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張勇帶頭創業致富的事例正是我市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助推脫貧致富、農業經濟發展的縮影。

一路暢,百業興。在習近平總書記“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要求下,遂寧各地各級黨委、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面上以全域創建“四好農村路”為引領,進一步健全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機制,點上,以農環線為重點,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輻射帶動功能,為美麗鄉村示範路提供遂寧方案,當好助力鄉村振興先行,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繁榮美麗和諧遂寧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支撐和保障。

當下,正值我市各地方鄉村旅遊旺季,也是我市農村公路綜合能力接受檢驗的時刻。站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起點上,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農村公路,用鏡頭記錄下遂寧農村公路的變化,看到在建設、養護、運營等管理中逐漸形成的具有遂寧特色發展模式的“四好農村路”正在形成。

一條路,給貧困村帶去人氣、財氣

“四好農村路”建設 活了鄉村、富了百姓

2017年10月,安居區被命名為省首批“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區。

近日,在安居區交運局工程股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安居區農村公路遂樂路、安白路、安三路等路上,感受安居區“四好農村路”建設成就:農村公路在農作物的映襯下田園風光十足,公路上,正在勞作的公路管養人員、保潔人員令人心生敬畏,再看看新村和農業基地,農民用勤勞在致富增收的康莊大道上穩步前進。

在安居區橫山鎮打鼓村,伴隨著農耕器械運轉的陣陣轟鳴聲,一犁犁新鮮泥土來了個底朝天,村民駕駛旋耕機在田裡來回穿梭,翻完這一畝地,一人可以掙到100多元勞務費。

“稻穀,是進駐我們村的傳統農業產業,每到農忙時節,村裡就缺人手,看準這一市場需求,我買了旋耕機。”忙著翻土的村民祁師傅說,2016年他參加了農機培訓,加入了農機專業合作社,農忙時節四處幫人耕田,“村裡的道路硬化了、通暢了、加寬了,產業也來入駐,農用設備直接開到田裡,農耕效率很高。”

“如今,村社道路的外聯內通徹底打通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黃金通道’,目前,村上正謀劃蓮藕產業。”打鼓村書記祁華榮告訴記者,打鼓村同觀音堂村相鄰,兩村均沒有了斷頭路,實現了村村相連、相互發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讓群眾出行便利了的同時,吸引了大批現代、傳統農業產業項目、物流快遞進駐和外出打工人士返鄉創業;通過土地流轉,村民們實現了在家門口的產業園裡就業,同時,還賺得一份土地流轉的租金。2017年,打鼓村、觀音堂村順利摘掉了貧困帽,村莊閉塞、貧窮、落後的面貌得到徹底改變。

加快交通扶貧設施建設、補齊農村公路發展短板,是我市民生實事的一項重點工作,暢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網,發揮惠民利民作用,助力鄉村振興,就是農村貧困人口的致富路。2017年,全市2012個行政村已全面提前完成通村硬化路的建設目標,貧困村農村交通實現了飛躍發展。觀音堂村、打鼓村就是其縮影。

我市“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已走在全省前列,記者獲悉,我市將力爭2020年全域建成“四好農村路”示範。今年一季度,市政府辦公室已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全市“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通知,各市、縣區交運部門以示範縣創建為抓手、引領,形成了“黨政主導、交通牽頭、部門協同、群眾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而為確保農村公路工程質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遂寧市農村公路路網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及農村公路招投標指導意見、農網項目變更管理、農網項目計量支付流程、督查督辦等辦法、文件已相繼印發,全市“四好農村路”全域建設得到全面推進。

一條路,鋪就我市農業經濟大通道

交通融合發展 喚醒農村公路新商機

以農環線為大平臺、大載體串聯各縣區現代農業園區,打造外聯內通大環線、小環線,暢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打通區域發展經濟大通道,最終實現全市323個貧困村村村入園,8.6萬戶貧困戶戶戶入社,為農村帶去人氣、財氣,這是農環線建設的目標之一。

“這橋修好後會便捷很多,我種的蔬菜瓜果也不再受顛簸之苦,也不用多跑路了。”在我市“農環線”上,馬家渡渡改橋及其連接線即將通車,射洪縣青堤鄉的菜農王勝義很高興。

王勝義口中的馬家渡渡改橋及其連接線,位於射洪縣沱牌鎮,他講述道,“如果不坐渡船,兩岸居民需要繞行至射洪縣城才能到達河對面,要多走20公里路。而今,不僅節約了時間,還保障了出行安全。”

“這一處工程是‘農環線’上連接射洪和蓬溪農業產業經濟的通道。”據射洪縣交運局工程股相關負責人介紹,馬家渡渡改橋及其連接線沿線兩岸已發展有6000畝可士可柑桔、4000畝紅星花生、3000畝白芷中藥材、2000畝特色蔬菜、1000畝梨園、2000畝薄殼核桃等特色產業,它的建成通車,不僅能讓射洪縣沱牌鎮、青堤鄉的5萬餘群眾受益,還將有力推動射洪縣沱牌鎮、青堤鄉兩岸及相鄰的蓬溪縣天福、紅江等區域農業產業、農業觀光旅遊發展。

農環線有著怎樣的作用?蓬溪縣天福萬象國際現代農業博覽園是農環線上蓬溪現代農業示範區的產業園之一,記者來到此處一探究竟。該園相關人員介紹,農環線對接高速路口,園區內高端有機蔬菜有了更寬闊的銷售區域,也讓其他地方的遊客來園觀賞花海更便捷。去年,鬱金香花海、進口向日葵開園,吸引周邊上萬名遊客,博覽園收益甚好。

記者實地走訪瞭解到,該博覽園內所僱傭的工人均是周邊的村民,而園區外附近不少農家還開辦起了農家樂,博覽園的進駐不僅幫助了村民就業,還帶動了村民創業。

“天福萬象國際現代農業博覽園是‘農環線’上產業發展的縮影。”據蓬溪縣交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農環線蓬溪段總里程75.6公里,佔全市規劃里程數一半以上,規劃範圍為283.55平方公里,串聯天福紅江農業產業園、大石核桃產業園、仁隆仙桃產業園、荷葉農業產業園4個農業產業園區,讓三鳳、任隆、高升等15餘個鄉鎮受益。

那麼,這條農業大環線建設進展如何?據瞭解,我市“農環線”全長173公里,貫穿5個縣區,其中新改建101.7公里,利用段71.6公里,估算總投資11.3億元。截至目前,“農環線”建成通車裡程144.6公里,佔總里程173公里的83.6%。

以“交通+產業+新村+旅遊+扶貧”五位一體理念建設打造農環線,讓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實現相得益彰,農環線是我市對“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又一實踐探索。路隨景出、景由路生、景路相融,為美麗鄉村示範路提供遂寧方向,這是農環線的又一目標。

目前,農環線安居至船山段試點示範段結合沿線農業產業、貧困村分佈、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新農村建設,“農環線”零公里標記、對縣鄉村社邊界、園區指示標牌、停車區、服務區、休憩區、農產品展示展銷區、觀景臺、攝影點、獨特波形防護欄等建設正在穩步施工,這一處集交通、產業、扶貧、新村、旅遊、農產品展示展銷為一體的公路已初現成效。

觀察

管、養、運同步協調發展,是“四好農村路”根基

推動交通旅遊融合發展,農環線的建設、打造是創新之舉,但管、養、運的同步協調發展,才是“四好農村路”的根基。

健全體制,維護管理才有保障。據瞭解,我市推進農村公路轉型發展,以養護能力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管養水平,各縣區交運行政執法及管理人員工資和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三級路產路權保護體系基本完備,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制定率100%;市縣(區)質量監督基本形成,全市有縣級養護機構5家,鄉(鎮)交通管理站105個,村民養護隊伍同步組建;各縣區均建立養護考核體系,日常養護和養護工程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農村公路列養率100%,路面技術狀況指數(PQI)保持全省前列。

4月16日至17日,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養護處副處長程京帶領第四督導組對我市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內、外業工作進行綜合督導。督導組對我市養護管理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我市公路養護管理水平明顯提升、應急保障能力全面增強,內業資料收集規範,養護工作成效顯著,對我市自籌資金購買路況檢測車、自籌資金建設服務區及廁所的工作理念、思路和舉措予以高度讚揚。

交通運輸便民。打個電話預約,便民小客運便會開進小山溝。走訪船山區河沙鎮梓桐村,村民們告訴記者,在家門口就能坐上客車去趕場。原來,前段時間,船山區發展“響應式服務”農村客運,農村便民小客車開進小山溝,給他們帶去了福音。

“為惠及更多群眾,鼓勵小型客車入村,實行響應式 服務,固定班線以外的村民要外出,可包車或電話約車,相當於農村引入的士、網約車。”堅持改革創新、因地制宜,2017年以來,我市積極探索農村客貨運輸和物流發展新模式,農村客貨運輸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全市鄉鎮通客車比例100%,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比例達到90%以上,城鄉交通一體化格局得到進一步優化。

記者獲悉,為研究解決全市農村公路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近日,市公路局正對全市農村公路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將形成專題調研報告,為補齊我市農村公路短板發展難題、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鄉村振興提供決策依據。

在幸福路上越走越好

——記“四好農村路”上的那些人和事

【讀成效】

5年來,我市投入35.88億元,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里程3886公里,每年均超額完成既定目標,目前,全市農村公路里程達到8273公里,鄉鎮和建制村通暢率均達到100%,建成安保工程1356公里,實現縣鄉道臨水臨崖高差3米以上危險路段路側護欄全覆蓋。

2017年,安居區成功創建四川省第一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現船山區被確定為省級“四好農村路”重點培育縣已接受省級初驗,我市“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創建走在了全省前列,全市全域掀起了“四好農村路”建設高潮。

這一個個數字和成效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交通獲得感、幸福感,特別是在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上,農村公路整合了交通運輸、農業、供銷、商務、郵政等資源、完善了農村物流網絡,鄉村振興發展如火如荼進行。

今年,我市要實現90個貧困村摘帽、2.5萬貧困人口脫貧,遂寧交通建設扶貧2018年度實施方案已印發,將確保2018年計劃退出貧困村通村硬化路達標率100%;確保建成農環線綜合驛站3個、簡易驛站20個、標識標牌100個;確保實現農村路網項目100個以上開工建設,建成鄉鎮聯網公路110公里、村道聯網路100公里;力爭創建1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區。

【聽心聲】

採訪中,記者所到之處發現,不論在新村、產業園區,還是在農業基地、運輸場站,廣大農民都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致富增收的康莊大道上奮勇前進;不論是農村基層幹部、村民脫貧致富代表,還是返鄉創業人員,都在新村建設、產業扶貧建設、鄉村振興建設中施展拳腳……一條條農村公路,交織出奮鬥交響曲。

遂宁:为乡村振兴铺就“四好农村路”

“馬路衛士”何玉華

◀攝於桂會路

農村公路管養人員何玉華的工作地點是桂會路,她的主要職責除了給道路清掃保潔外,就是向附近村社村民宣傳愛護農村公路,讓村民共同參與到農村公路養護中來,把農村公路管好。她告訴記者,一條條農村公路是連接廣大農民朋友共同發展的“感情線”。

遂宁:为乡村振兴铺就“四好农村路”

“創業帶頭人”張勇

◀攝於觀音堂村委會

村主任蔣勇所在的村,2016年前後,村裡通了硬化路、與鄰村實現了互通互聯,依託村社道路建設和生態優勢,他帶頭創業幹起了種植香桂和養殖小龍蝦的傳統農業項目,帶領村民一道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遂宁:为乡村振兴铺就“四好农村路”

“新村店主”李坤華

◀攝於梓桐人家

搬進易地扶貧搬遷點梓桐人家11—6棟後,李坤華利用自家的房子開了家副食店,賣副食品和生活日用品,當起了“店主”。

不僅如此,已65歲的她還計劃學網購,幫鄉親們從網上買貨、賣農產品,這不僅將方便鄉親,也將為自己增加一條致富渠道。

本版圖/文 何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