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黃浦軍校的首任校長是誰?

梓傑醫藥袁以江


黃埔軍校是在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東省廣州黃埔區長洲島興辦的一所軍校。校址是原來的清朝陸軍小學和海軍學校校舍。當時校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9年正式更名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



那麼黃埔軍校的首任校長是誰呢?

黃埔軍校的首任校長是蔣介石,當時蔣介石就任校長之前還有一段小插曲。黃埔建校的時候,關於校長人選,最初孫中山的決定是由程潛擔任。蔣介石和李濟深為副校長人選。那麼後來蔣介石為何當上黃埔軍校的校長呢?


蔣介石呢,不想在程潛之下。自己和孫中山先生當時也走得很近,蔣介石對孫中山表現得及其殷勤,並且很忠誠。他本身也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並且又年輕有為。蔣介石那時候才剛剛30出頭,因此得到孫中山的信任。蔣介石深知自己和孫中山的這層關係,並且在辦學之前曾到蘇俄考察過軍事。就衝這一點,校長理應是他,而不是從程潛。於是蔣介石就跑到上海,並派好友張靜江找孫中山說情。

孫中山考慮到蔣介石確實有才幹,智謀過人。蔣介石早年曾在保定陸軍學校,和日本士官學校受過軍事教育。蔣介石又有積極向上的精神,並且毛遂自薦的志願要當這個校長。於是考慮再三,介於程潛本人也不想和他爭奪此位。因此決定由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


當時蔣介石出任校長一事,在國民黨內部曾有較大的爭議。不少人反對蔣介石,並要求孫中山出任校長。可是孫中山堅持自己的主張。最後還是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首任校長。

孫中山為什麼執意要選蔣介石為黃埔校長呢?這不是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

分析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因為蔣介石是陳其美的徒弟,而陳其美呢,很早以前就追隨孫中山先生,深得孫中山的信任。後來陳其美介紹蔣介石加入了孫中山的同盟會,因為這種關係,孫中山對蔣寄予厚望。蔣介石參加過討袁鬥爭,並提出過北伐作戰計劃,深受孫中山的好評。特別是在孫中山廣州蒙難時,蔣介石更是冒著生命危險,秘密的登上永豐艦,為孫中山出謀劃策。因此得到孫中山的器重。

二,蔣介石接受過正規軍校的培養,有較高的軍事素養,並且在日本留學四年。並且去過蘇聯,進行過軍事政治考察。蔣介石具有一定的軍校組織領導能力

三,當時在民國時期,孫中山屬下軍事人才匱乏。曾經有幾位略懂軍事的人才。都先後遇刺身亡。所以孫中山考慮到必須要創辦一所正規的軍事學校。辦校宗旨就是為國民革命培養有能力的部隊軍官。而蔣介石恰恰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介於當時的情形,也只有蔣介石適合當這個校長。因此,孫中山綜合考慮,最後才決定由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

就這樣蔣介石成了黃埔軍校首任校長。


任馳贏天下


蔣介石啊!但是是國父孫中山建設成立的,黃埔軍校是中國早期軍官的搖籃,現在也經常把培訓特別好的地方比喻為黃埔軍校,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

黃埔軍校簡介:

國民黨“一大”後,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建立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上,所以叫做黃埔軍校。孫中山任軍校總理,並任命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蘇聯派來十餘名優秀的軍事幹部在校任職,並提供 辦校經費和軍械器。中國共產黨派周恩來等先後到軍校任職,學科為補兵炮兵工兵等。

黃埔軍校的最大特點是把政治教育提高到同軍事訓練同等重要的地位。學校一共招收了6期學生,其學生曾經參加過東征、南征等戰役和北伐戰役,為革命做出了貢獻。

孫中山建立黃埔軍校的原因:

在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相繼失敗以後,孫中山認識到自己過去所進行的不懈鬥爭,所依靠的對象只是會黨、新軍、各派軍閥等,始終沒有自己的革命軍隊,這是歷次鬥爭失敗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希望通過黃埔軍校培養軍事政治人才,挽救國家危亡。

黃埔軍校建設的意義:

培養了大批軍事人才,為鍋裡國民革命機奠定了基礎!


醬油君趣科普


黃埔軍校可謂是中國近代軍事人才的要,人才輩出,湧現了一大批著名的抗日將領,而黃埔軍校的首任校長更是憑著這個得天獨厚的資源,成為其叱吒風雲的資本,但他險一些就與校長職位失之交臂,可能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

黃埔軍校,重建於1924年,又孫中山先生一手創立,而且還是一所軍事學校,其目的就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因為位於廣州的黃埔島,因此簡稱黃埔軍校,創立之初它叫“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黃埔軍校的首任校長差一點就與蔣介石失之交臂了,當時孫中心先生本來打算讓程潛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而蔣介石任副校長。這一下蔣介石不同意,他認為自己的職位太低,不甘居於人下,他請辭職位,以退為進,最後在多方的斡旋下,改有蔣介石擔任黃埔軍校的首任校長。後來,蔣介石就是憑藉著黃浦軍校的軍事人才,叱吒風雲,假如他當時真的錯過了這個校長職位的話,就沒有他的出頭之日了。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軍事人才的搖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成為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民族脊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密探零零發


黃浦軍校的首任校長當然是蔣介石。


喜愛看抗戰片的人,常常會在劇中聽到這樣一句熟悉的臺詞:校長親筆來信;校長親自來電。都是指的蔣介石。


時間追溯到1924年,孫中山為了培養革命軍人才,在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黃埔區興辦了一所軍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當時正式的校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其實,孫中山當初決定興辦黃埔軍校時,校長的第一人選並非蔣介石,而是程潛,蔣介石和李濟深擔任副校長。


埔軍校和以往的軍事培訓學校不同,它的主要是為革命培訓人才。


孫中山在成立黃埔軍校的時候就給當時的學員說:"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



正因為蔣介石深知黃浦校長權高位重,關乎著國民革命的成敗,所以他勢在必得。為了成功得到校長之位,蔣介石可謂是處心積慮,機關算盡。


當他聽說孫中山有意向任程潛為校長時,一氣之下負氣離開廣州去了上海。但是他在上海可沒有消停。


他一次次地給孫中山寫信,試圖說服孫中山將校長之位委任給自己。後來見孫中山遲遲不應,只得搬出了自己曾經的結拜大哥,孫中山的左膀右臂之一的陳其美。


一提到陳其美,孫中山自然有愧疚之心。要知道,陳其美為了給革命籌集資金,不幸中了特務的圈套被殺身亡。


在陳其美被刺的第二天,各大報紙的號外頭條赫然刊登著孫中山手書的四個大字“失我長城!”


而且陳其美死後,由於種種原因,連個收屍的人都沒有,只有蔣介石冒著生命危險前去收屍。



孫中山為此一直覺得愧對陳其美,同時也對蔣介石玩命為兄弟收屍深表感激。


再加上後來廖仲愷、許崇智等人又前去說情,最後孫中山只得同意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兼任粵軍參謀長。


在抗戰時期,黃埔軍校,尤其是前六期,為革命輸出了大量的軍事人才。


在這之後,更是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中,和解放戰爭中聞名遐邇的軍事指揮官。這些都充分體現了黃埔軍校,在中國近代史中的地位。


荒海拾書


咱們今天都知道黃埔軍校的首任校長是蔣介石,但這中間還有段典故。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會議決議建立軍官學校選址於廣州黃埔,最早的校長人選是程潛,蔣介石、李濟深是副校長。選程潛一方面是他資歷夠深,對孫中山有大功,是孫中山大元帥府大本營軍政部長;另一方是程潛有辦軍校的經驗,1920年就在廣州建立了一所培養軍事人材的軍校。

然後咱們的蔣介石蔣校長就不滿意自己的地位,撂挑子不幹和孫中山鬧情緒,實際上就是一個以退為進的手段。同時蔣介石暗中讓自己的結拜大哥“革命聖人”張靜江幫自己奔走聯絡,最後把黃埔軍校校長的位子搶了過來。蔣介石怕別人影響自己的地位,還要求不要設副校長職務。

反正經過一通折騰,最後黃埔軍校正式成立時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蔣介石成了整個黃埔權力最大的人。

之後蔣介石利用職務之便,拉攏軍校教官何應欽、陳誠、顧祝同、陳繼承、劉峙、蔣鼎文、錢大鈞等人成為自己的黨羽,黃埔系漸成規模,成為蔣介石篡奪國民黨軍政大權的最有力幫手。


當狗容易做人難


★黃埔軍校首任校長是誰,地球人都知道!他就是蔣介石!然而您知道他是怎樣當上黃埔軍校校長的嗎?孫中山給宋美齡介紹的對象一開始不是蔣介石,孫中山選定的黃埔軍校的校長也不是蔣介石!


他們是一個人嗎?是的!那是誰?福垊在回答那是誰之前,先提個問題:您知道黃埔軍校的招牌是誰題的嗎?他是一個進士,他是湖南人,他與譚嗣同、陳三立並稱湖湘三公子,他與陳三立、徐仁鑄、陶菊存號稱維新四公子。他是政治家、書法家、美食家。曾任兩廣督軍,歷任三次湖南督軍、省長兼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陸軍大元帥。還是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他的書法師承顏體而號稱顏體大家,他是民國四大書法家(其他三位:于右任草書、吳稚暉篆書、胡漢民的隸書)之首。他的組庵湘菜乃湘菜之源。知道他是誰了吧!



沒錯,他就是譚延闓。起初孫中山給他介紹宋美齡,他比宋美齡大二十來歲。他不喜歡宋美齡,也不願得罪宋家,更不想讓孫文傷心,就想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認宋美齡的母親為乾孃,認宋美齡為乾妹,他的拒絕的主要原因是跟亡妻感情好,不想續絃。然後他把宋美齡介紹給了蔣介石。




而蔣介石在陳其美死後,混得很不如意。為了給國民黨籌措資金,他一頭扎入股市,要做孤神,結果賠得差點做了股鬼。不是他想不開,而是債主想不開,沒錢就償命!蔣介石這個小散,急中生智,持了個門生帖,拜了黃金榮這個碼頭。老黃說:“志清(蔣介石的字)是的人,誰要錢找我。”那麼想不開的債主,一下就想開了。其中一個大債主還讓蔣介石當上了黃埔軍校校長呢!他是誰?您看到後邊才知道。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開學典禮,校長是蔣介石。可黃埔軍校校長最初人選卻是譚延闓,然而譚延闓以不悉兵事為由謝絕。後來孫文以程潛為校長,以李濟深、蔣介石為副校長。蔣介石也不幹,因為蔣介石想以退為進,不僅要當校長還要去掉副校長。蔣介石辭職(副校長)後,立即找到了孫文稱之為“革命聖人”張靜江。



這張靜江非同一般,他與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並稱“國民黨四大元老”。張靜江怎麼就能當元老?張靜江出道早,經商高手,而且把經商的錢都投入了革命,除此之外還不斷救助革命志士,對孫文幫助很大。那蔣介石為什麼找張靜江?因為張靜江說得上話,而且說話很有用。張靜江憑什麼幫他?

早在蔣介石還是炒股小散大失敗時,老蔣除了結識了黃金榮外,另一個人就是張靜江。張靜江看他雖然落魄,但英氣逼人,志向遠大,勤奮有才,就有意結交他。而蔣介石面對這個貴人,自然不用白不用,要用就得好好用。不僅是黃埔軍校的問題,就是後來他當了霸道總裁也總是有難事找張靜江。霸道總裁尊他為“革命導師”。



在張靜江的努力下,蔣介石如願以償,後來老蔣還學會了PS,見上圖。試想如果譚延闓娶了宋美齡,並當了黃埔軍校校長的話,那霸道總裁也不會霸道了,甚至老蔣壓根就當不成總裁了。譚延闓的女兒嫁給了陳誠,把乾妹妹介紹給了蔣介石,不久就進入了蔣時代。


福垊


1924年2月21日,時任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向孫中山遞交辭呈,稱“自維愚陋不克勝任,請另選賢能”,辭職不幹了,他取道上海,跑回老家溪口去了。是什麼原因使一直力求上進、出人頭地的蔣介石撂挑子跑路了呢?

陳炯明叛變革命炮轟總統府後,孫中山深感建立一支革命隊伍的必要性。1923年8月,孫中山命蔣介石、張太雷等人組成以蔣介石為團長的“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蘇聯考察軍校建設,為籌建軍校作準備。代表團在蘇聯考察學習了蘇聯軍隊建設、政治制度等,三個月後回國。

1924年1月24日,黃埔軍校籌備委員會成立。王柏齡、李濟深、沈應時、俞飛鵬、鄧演達為籌備委員,蔣介石任委員長,可見孫中山對蔣介石是非常器重的。這是因為陳炯明炮轟總統府時,孫中山脫險登上永豐艦,蔣介石隨艦護衛,與孫中山生死與共。後蔣介石還寫了一本書《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記敘此事。孫中山為此書作序稱蔣“忠誠侍從,籌策多中”,孫中山對蔣介石的忠誠備加讚許。

蔣介石做上籌委會委員長後,對黃埔軍校校長之位志在必得。因為他太渴望擁有一支自己的武裝力量。可當時的蔣介石資歷尚淺,孫中山屬意的校長人選是時任總統府陸軍總長程潛和國民黨軍事部長許崇智。許崇智是日本士官學校二期生,程潛是日本士官學校六期生,資歷都比蔣介石老。

所以當蔣介石得知出任校長無望時,負氣辭職不幹了。孫中山令廖仲愷代理蔣介石的委員長之職,又電令蔣介石復職。蔣介石也沒閒著,他跑到上海,找到他的拜把大哥張靜江。張靜江曾鉅額資助孫中山革命,可以說是孫中山的恩人。他致信孫中山,稱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孫中山能委任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本來孫中山也很器重蔣介石,對他在廣州蒙難時蔣介石隨艦而侍備加讚賞,這時他所敬重的張靜江又極力推薦,就順水推舟,同意由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一職。


1924年4月21日,蔣介石返回廣州。5月3日出任黃埔軍校校長兼粵軍參謀長。6月16日,黃埔軍校開學,蔣介石成為黃埔軍校第一任校長,直到1947年卸任。黃埔軍校校長一職,是蔣介石起家的政治資本,此後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大多成為忠於蔣介石的嫡系。


歲月是一條河流


黃埔軍校歷任校長具體下如下:

第一任1924年5月~1947年10月蔣介石委員長

第二任1947年10月~1949年9月關麟徵中將

第三任1949年9月~ 1949年12月張耀明中將

第四任1950年8月~1954年8月羅友倫“中將”

第五任1954年9月~1957年3月謝肇齊“中將”

第六任1957年4月~1960年12月徐汝誠“中將”

第七任1961年1月~1965年3月艾靉“中將”

第八任1965年3月~1970年3月張立夫“中將”

第九任1970年4月~1973年2月林初耀“中將”

第十任1973年2月~1976年3月秦祖熙“中將”

第十一任1976年4月~1977年12月言百謙“中將”

第十二任1977年12月~1979年12月許歷農“中將”

第十三任1979年12月~1981年6月朱致遠“中將”

第十四任1981年7月~1983年6月盧光義“中將”

第十五任1983年7月~1985年6月黃幸強“中將”

第十六任1985年7月~1986年12月黃耀羽“中將”

第十七任1986年12月~1989年6月湯元普“中將”

第十八任1989年7月~1991年6月胡家麒“中將”

第十九任1991年7月~1993年9月楊德智“中將”

第二十任1993年9月~1996年7月馬登鶴“中將”

第廿一任1996年7月~1997年7月童兆陽“中將”

第廿二任1997年7月~1998年1月丁渝洲“中將”

第廿三任1998年1月~2002年2月張嶽衡“中將”

第廿四任2002年3月~2005年6月楊國強“中將”

第廿五任2005年7月~2006年6月王根林“中將”

第廿六任2006年7月~2006年8月,賈輔義“中將”

第廿七任2006年8月~2010年7月陳良沛“少將”(降為少將缺)

第廿八任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全子瑞“少將”


憂鬱的文學兔子君


從1924年到1947年,黃埔軍校校長一直是蔣介石,他這個首任校長幹了23年之久。他最喜歡屬下的黃埔畢業生稱呼他校長,而不是委員長或總裁,因為他終身以黃埔軍校校長為榮耀。

那麼,蔣介石是如何當上黃埔軍校校長的呢?這多虧了孫中山的信任和器重。

第一,蔣介石是陳其美的小弟,足夠忠誠

陳其美是革命老前輩,跟孫中山淵源深厚,深得孫中山信任。蔣介石年輕時也是熱血青年一枚,追隨陳其美幹了不少大事,成為其左膀右臂。1908年,陳其美介紹蔣介石加入同盟會,後來還把自己的這位小弟兼同鄉引薦給孫中山,使得蔣介石初次見面便得到孫中山欣賞。

1916年,陳其美遇刺身亡,孫中山開始倚重陳其美的小弟蔣介石。

第二,蔣介石具備較高的軍事素養,算是海歸派。

蔣介石曾進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前身)學習,算是科班出身,後來又東渡日本在東京振武學校學習(他自己對外宣稱在逼格更高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但事實證明這是他偽造的假學歷),也算是海歸鍍金派,自然是有軍事基礎的。

1922年6月,廣東軍閥陳炯明叛變,派兵攻打大總統府,孫中山所處形勢一度危急,蔣介石不失時機地趕赴廣州,貼身保護孫中山,40多天不離左右,積極為孫中山出謀劃策,抗擊叛軍,忠心耿耿的態度和嶄露頭角的軍事才華,使得他進一步取得孫中山的信任和器重,不久先後被任命東路討賊軍第二軍參謀長、大元帥府大本營參謀長。

第三,孫中山屬下軍事人才匱乏,矬子裡拔將軍。

國民黨內部真正懂得軍事的人才並不多,陳其美、鄧鏗、朱執信算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幾個,但不是遇刺身亡,便是戰鬥犧牲。數來數去,既忠誠又聰明,還年輕有幹勁,懂軍事擅謀略的似乎只有蔣介石一個人,矬子裡拔將軍,蔣介石也是最合適的人選。

第四,蔣介石曾赴蘇聯考察,具備現代軍事建設知識。

1923年,孫中山與蘇俄達成合作協議,8月至12月,國民政府派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蘇考察學習,擔任代表團團長的便是年輕有為的蔣介石。期間,代表團訪問了蘇軍第144步兵團,考察了蘇聯的軍隊建設、訓練、政治和黨務建設等軍事管理經驗,並達成了蘇聯給予軍事支援的協議,這就包括派出優秀師資,幫助中國訓練軍事人才。

這次蘇聯考察,實際上表明孫中山已經把蔣介石視為未來軍校負責人的主要人選了。

1924年籌備黃埔軍校時,有許多人想都謀取校長之職,為自己的仕途發展積累資本,但孫中山明確表示:“新辦的軍校,如果不叫介石當校長,寧可不辦。”

蔣介石作為當時最高領袖,為何兼任黃埔軍校校長,一干就是23年?

我們知道,終蔣介石一生,其最核心的軍政班底便是黃埔系師生,既包括黃埔軍校教官出身的所謂“八大金剛”(何應欽、顧祝同、錢大鈞、蔣鼎文、陳誠、劉峙、張治中、陳繼承),也包括黃埔軍校培養出來的眾多軍事人才(如胡宗南、王耀武、宋希濂、鄭洞國、 杜聿明等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黃埔系”。

黃埔軍校不僅教授軍事知識,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蔣介石尤其強調“忠義禮智信”這套儒家倫理觀念,因此黃埔軍校培養的不僅僅是優秀的軍事人才,更是忠於國民黨、忠於蔣介石個人的爪牙鷹犬(此處無貶義),正因為如此,蔣介石才把黃埔軍校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一直到1947年,蔣介石終於不再兼任黃埔軍校校長,改任名譽校長。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黃埔軍校的校長一直是蔣介石。

網友們耳熟能詳的史料我不說,我講點你可能不太熟悉的。

當年孫中山心目中的首任校長人選是同盟會老資格的程潛,李濟深、蔣介石均是副校長人選。為什麼最終老蔣能上位,原因之一是蔣的盟兄張靜江的推薦,張靜江是對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作過極大貢獻的,他曾對中山先生經濟上提供過極大幫助的,他是孫中山生命中的貴人;二是蔣介石當年在陳炯明發動反革命叛亂、炮轟孫中山的總統府時,情況萬分危急,孫中山化裝成醫生才成功脫險,懷孕的宋慶齡在警衛營長葉挺掩護下,才突圍,但慶齡因此流產。蔣介石值此危難時刻,登上永豐艦追隨孫中山,這個出身於上海交易所、青紅幫的,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投機,從此深得中山的信任。



蔣介石當上了校長,為自己在軍界培植了膨大的個人勢力。

蔣介石利用黃埔軍校校長之有利地位,大肆培植個人勢力,最終成為國民黨的總裁、國軍總司令、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開始了在大陸的二十多年統治,甚至到了臺灣,仍大權在握。

第三點要強調的,蔣介石還是很會籠絡人心的,僅舉四例。

他在黃埔時,遇到江南來的學生動輒發四十塊大洋,而出身西北的學生只十塊大洋,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江南富、西北窮。

杜聿明有嚴重疾病,淮海戰役雙方激戰正酣時,他竟然派飛機去接前線總指揮杜聿明回南京!他還在杜的母親大壽時,派兒子親送賀禮!

他還賜中山劍,賜合影、授特別通行證給極少數有功將領,甚至對薛嶽、衛立煌、傅作義、黃伯韜等非黃埔系列的也予以重用!最終,黃伯韜在淮海為他殉葬!

他喜歡讓出身黃埔的師生稱他校長,拉近了黃埔師生和他的感情!

望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