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斯皮爾伯格執導影片,全球票房破百億,這部作品比原著還要贊

好萊塢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是票房的金字招牌,他個人具備極強的票房號召力。據美國票房網站最新統計,他執導的電影全球累計總票房已經突破100億,是全球影史首位累計票房破100億美元的電影人!這100億美元中,當然有《頭號玩家》的臨門一腳的功勞,影片全球累計票房為4.7億美元。

斯皮爾伯格執導影片,全球票房破百億,這部作品比原著還要贊

因為我是先看了電影,再看了小說,不可避免的進行了對比。總體來說,原著四星半,電影真的要五星。這本書天馬行空,簡直是用了上個世紀的遊戲史加上電影電視堆積起來的樂高玩具,關鍵是還堆積出了一個超級龐大,恢宏的世界。作者紮實的遊戲,電影知識基本功甚至比三體老劉的物理知識都不逞多讓,這也是作者滿滿的青春回憶。不過小說的硬傷也很大,小說的文字功底一般,就像一個沒有沒有文學細胞的理工男,程序員寫出來的,可能也有翻譯的原因,但應該是本來就作為爽文來寫的,開頭直接從第一把鑰匙找到後回憶式倒敘倒是很可以。所以整體來講,從文學方面一般般,但在整個想象力的架構上確實非常成功,這也就夠了。

斯皮爾伯格執導影片,全球票房破百億,這部作品比原著還要贊

小說很棒,但感覺電影改編的更好,下面做下分析:

1、電影完全把原著的精髓給拍出來了。原著最酷炫的就是用各種遊戲電影元素架構起來的世界。斯皮爾伯格不僅把整個架構撐起來了,更是把她圓滿的,豐滿的展現了出來。我們知道,改編小說最怕看不到作者那些奇妙的想法。這個電影做到了,如果以現在的技術來看,是超額完成,再現了原著裡面五彩繽紛,奇思妙想。

斯皮爾伯格執導影片,全球票房破百億,這部作品比原著還要贊

2、電影賦予了原著沒有的靈魂,價值觀。原著裡面基本上三把鑰匙的關卡,斯皮爾伯格都給換了,這個可能各有角度,如果單純站在小說角度,可能比較符合遊戲風格,畢竟這是遊戲,比較符合設定。可如果放在電影裡,就會比較乏味,畢竟要面向更廣的觀眾,而且三個關卡的模式比較類似,會出現審美疲勞。電影把每一個關卡賦予不同的涵義,比如第一個改為賽車,並通過後退的設定,加入了讓人思考人生的逼格。賽車競技也是現實遊戲很重大的比重,我覺得斯皮爾伯格可能用了大數據分析的。用閃靈講了愛情,用第三個關卡講了團結,正義與邪惡。最終的哈利迪出現的階段,男主的決定,又昇華了主題,把兄弟情誼,男女感情,公平正義融進了大愛。這也是為什麼斯皮爾伯格的美國商業大片能夠成功的主要原因,又成功的輸出了價值觀!

斯皮爾伯格執導影片,全球票房破百億,這部作品比原著還要贊

3、關於諾蘭和斯皮爾伯格。看電影的時候反派叫諾蘭,自然想到了暗黑的諾蘭。後來看網上有人說原來導演是諾蘭,後來換成斯皮爾伯格,所以……你懂的。看了原著才知道,可能是小說作者對諾蘭有偏見。如果諾蘭來拍這個作品會是怎樣的呢?我猜,應該整個基調可能會較為冷淡,會把故事加入人性的探討,甚至通過三個關卡層層遞進,一波波高潮。甚至會用燒腦的方式來講。不過這樣,可能綠洲就會少了些斯皮爾伯格式的光怪陸離、五彩斑斕。所以如果這樣,我還是想看的斯皮爾伯格的,會更爽。玩遊戲不就是為了爽,電影呢,也是要爽的!

斯皮爾伯格執導影片,全球票房破百億,這部作品比原著還要贊

當然,如果沒有原著,也不可能有電影的狂歡。有人說電影的故事結構簡單,邏輯性差,故事老套。其實也怪不得導演,因為原著就是這個故事結構,還有,又不是益智遊戲,不打怪升級還能幹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