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上班8小时,路上4小时!谁为通勤时间买单?

部门的实习小妹最近一直来找小量吐槽:每天上班最累的不是工作有多苦,而是公司和学校之间往返所花的3个多小时里。

“如果我把上下班花的3个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空出来的2个小时就可以用来写论文,不必每天熬夜到深更半夜了!”小妹仰天长叹。

实习小妹的感叹也让小量想起了英国一项通勤时间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在上下班的路上每多花一分钟,都会降低对工作和休闲时间的满意度。当通勤时间增加20分钟,人们的感觉如同降薪19%一样。换句话就是上班路上花的时间越长,人们越不喜欢上班。过长的通勤时间一方面会让人们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会降低人们在休闲时间和学习时间上的支出。

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底层体验生活时,就为了省钱而租住在偏远的地方,结果上下班时间花费得太多,可以用来安排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时间就越少。结果导致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离公司越远,越是没有时间学习,工作越得不到晋升,更加贫穷,越贫穷就越难搬到离工作近的地方生活。就算是换了一个地方,只要一居住在离上班地点偏远的地方,依然会陷入这个恶性循环。

上班8小时,路上4小时!谁为通勤时间买单?

想要跳出这个恶性循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搬到离公司更近的地方。但对没有能力支付市中心高昂房租的职场人来说,直接搬家显然是成本过高了,而利用通勤时间进行学习,再慢慢走出这个恶性循环,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当然利用通勤时间学习,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碎片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但想要真正地将学习到的东西整合为自己的东西,我们仍然需要在碎片化学习之后,腾出相对整块的时间做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从大脑的活跃规律来看,人的一天中有4个时间段是大脑活跃的黄金时间,分别是6-7点、8点-10点、18-20点、21点。对应普遍的上下班时间,除了8~10点,大多数职场人已经在在公司里上班,其他三个时间段其实完全可以进行相对整体化的学习。

上班8小时,路上4小时!谁为通勤时间买单?

6~7点,对需要早起赶地铁公交的人来说,花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学习,是很消耗意志力的一件事情。学习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因此,为了可以让自己更好坚持下去,早上用于学习的时间可以控制在半个小时(但不要少于半个小时),做一些提升某方面能力的事情。

比如有外语需求的人可以利用这半个小时记忆单词,想要提升写作能力的人可以用半个小时写一篇主题文章。这一时间段学习的一个好处是在家中学习,环境相对安静,没有干扰,更能集中精力学习。

8点左右,大部分职场人已经在上班的路上了,这一段时间里可以做两方面的事情。一个方面是工作上的,规划好当日的工作任务,只要10分钟左右就可以梳理出来,可以避免未完成的工作被遗漏、需要完成的工作出现堆积的情况。同时也可以让职场人调整好状态,从生活中丈夫或儿子或父亲的角色逐渐转换到工作角色。

另一个方面是学习上的,这一段时间里学习的东西可以偏向于了解新事物,比如看新闻、时评,内容既可以从地铁报纸上了解到,也可以从我们日常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中了解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职场人的视野。

上班8小时,路上4小时!谁为通勤时间买单?

18~20点,是下班的高峰期,也可以做两方面的事情。一个方面是总结今日的工作完成情况,时间也是在10分钟左右,它可以让你对今天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一个反思,对第二天的工作规划有一个合理衔接。

另一个方面是学习上的,这一时间段尽管大脑很活跃,但由于是在下班的路上,环境相对嘈杂,如果进行记忆方面的学习,效果也许并不是那么好,但如果进行理解层面的学习,效果则相对较好。比如说学习外语可以阅读一些外文文章,也可以收听一些外语频道。现在也有不少外语学习APP提供丰富的语音资料,如沪江网校、英语流利说等,这些学习工具都可以利用起来。

21点,这一个时间段其实不一定要局限于21点,只要你每日下班回来后,吃完饭收拾完家务后,还有相对完整的1个小时以上的空闲时间,你都可以用一个小时做深入地学习。如果不是特别紧急重要的事情,就先把这1个小时完完整整地用在学习你想要学习的事情。这时候基本没有没有了外界的干扰,可以进行记忆层面的学习,也可以进行理解层面的学习,也可以两者结合交叉学习。

上班8小时,路上4小时!谁为通勤时间买单?

但不管是利用通勤时间碎片化学习,还是利用上班前下班后的整片时间系统学习,都要记住我们学习的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跳出“离公司越远越没有时间学习,越没有时间学习提升自我就越穷,越穷住得离公司越远”的恶性循环,更是为了不被时代抛下

面对沉重的工作负荷,我们把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却总是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付诸实践。在评论区分享你保持好精力的经验吧。

封面 | 视觉中国,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