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不同地方的江淮官話起源各不相同,為什麼還要劃到一種方言裡?

66美好願望


所謂江淮官話,這個說法比較籠統。我認為太粗略,是種偷懶的劃分方法。江淮一帶語言,雖然沒有更南方的一些地方複雜,但差異蠻大的,大到難以通話。具體的說,大體分為這麼幾個板塊。一,如皋,南通一帶。二,揚州淮安一帶。三,合肥巢湖一帶,四,安慶一帶。洪曹這個說法很扯,說淮東淮西比較靠譜。大體上,淮揚,通泰一片為南方口音特色。向西,由於歷代是北方移民南下的大通道,語言的風貌明顯偏北,也比較好懂。蘇省北面溝渠縱橫,交通不便,極少有北方人南下通過這裡的。加之,有比重不小的南面人北上,語言的味道與淮西迥異。蘇北話實在不能叫官話。


春風沉醉的晚上504


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它們分佈的區域很廣。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但由於這些方言和共同語之間在語音上都有一定的對應規律,詞彙、語法方面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根據方言的特點,聯繫方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目前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語言學家根據漢語方言的不同特點,把漢語劃分為七大方言。劃分的依據主要是地域和語言源。 黃岡話之所以被劃為江淮官話黃孝片,一是因為地域上比較接近,而是因為詞彙、語法等等更加同源。或許黃岡因為現在和武漢比較近,又是湖北的,所以感覺比較像武漢話,但是從方言的起源和詞意、語法上來說,更符合江淮官話,尤其是越劇和黃梅戲的淵源和相似,更加證明了方言的同源性。 而且江淮官話不一定就是指的江北地區。江淮官話,舊稱下江官話、下江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的北方方言的一支次方言。主要分佈在江蘇、安徽兩省的江淮之間及沿江以南部分地區。江淮官話自東向西分為通泰片、洪巢片、黃孝片(存在爭議)。代表話為揚州話和南京話。 當然,在黃岡話到底是不是屬於江淮官話這個上面,現在還存在爭議,就是因為語音的問題,從語音上來說,黃岡話更接近武漢這邊的發音,而語音又是方言劃分一個很重要的依據。所以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定論


茶嵐


江蘇大部分地區使用江淮官話 南京揚州為代表 對抗蘇錫常的無語 也是江蘇內鬥第一省的由來


安慶王一江淮節度使


長江北岸的江北話什麼官話?官話應全國聽得懂的話稱官話,江北話只有江北這塊的人聽和講。長江南岸人也不懂的話能稱官話嗎?外省更不用說了。


舊船票80


同感。我也感覺到,被劃到江淮官話的各種方言其實差異性挺大的。一個湖北孝感人與江蘇揚州人相遇,如果都用各自的家鄉話交談,雖然都被划進江淮官話,可是,從聽覺上看,這兩種方言差別太大,很難從中感受到孝感話與揚州話有何親緣關係。


曉帆輕舟


南通話裡有很多吳語發音,古代吳語現代吳語都有,南通話其實是官話的古代吳語。


談天23


規劃為一種方便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