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請看後寄還《五大講演》”


“請看後寄還《五大講演》”

我讀《魯迅書信》,見魯迅先生有寫給宮竹心的信。在沒有閱讀之前,我以為宮竹心是魯迅先生留學日本時的日本同學或友人;讀完信後,才知道“先入為主”該是多大的謬誤!同時我想,對於魯迅先生,該有多少人“先入為主”呢?不能完成《魯迅全集》的閱讀,那麼能夠對魯迅先生有一個基本全面的瞭解嗎?片言隻語,道聽途說,不是會謬誤的認知魯迅?

1921年7月29日的《致宮竹心》,是魯迅先生寫給宮竹心的第一封信,比較簡短,就三百來字,主要是關於借書的。宮竹心(1899-1966)是山東東阿人,曾任北京《國民晚報》《世界日報》和天津《北洋畫報》記著、編輯,後成為武俠小說作家。當時,他在北京郵政局任職,曾向周作人求教,因周作人當時正在北京西山碧雲寺養病,故而魯迅先生代為致信。

在信中,魯迅先生表示願意向宮竹心奉贈《歐洲文學史》《域外小說集》

各一冊,並“請不必寄還”。其中,《歐洲文學史》是周作人的著作,《域外小說集》則是兄弟二人合作的譯著,自家有的,故而不用再還。而魯迅先生隨信寄給宮竹心的《杜威五大講演》(散頁),則是“請看後寄還,但不拘多少時日。”如此“一贈予,一寄還”,可謂一種“借書的辯證法”;仔細琢磨,這“不必寄還”和“看後寄還”,我覺得是典型地體現了該信的“語言文字美”。——豐富自己的語言,發展自己的表達,就要從大師著作的點點滴滴中加以留心並仔細咀嚼味道。

《杜威五大講演》是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個知識資源。美國哲學家、實用主義哲學代表人物杜威1919-1921年間來中國講學,《五大講演》就收錄了其在北京五次專題講演的內容,即《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教育哲學》《思想之派別》《現代的三個哲學家》《論理學》。1920年8月北京《晨報》社出版了這個“講演錄”,但魯迅先生從《教育公報》中拆出的散頁要比出版物內容更多些,故而倍加珍惜,所以要求“看後寄還”。

由這封信,我們可知魯迅先生學問為人的留心處,亦可猜想宮竹心日後成為武俠小說作家不能沒有“魯迅因素”的影響——社會交往、人際交流,還是要注重學問為人在先的,正所謂“近朱者赤”。

“請看後寄還《五大講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