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冠狀病毒出現了突變,已有兩種亞型,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悟空科學


今天,根據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目前該病毒已發生突變,一共有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種亞型,分別是L亞型以及S亞型。

其中,L亞型相對而言傳染力更強,而S亞型相對而言較為古老。目前該項研究內容已經發表了論文《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

雖然我們常說,要防止病毒的突變,然而病毒突變對於我們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今天我們就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來了解一下,病毒的突變究竟意味著什麼。

什麼是病毒突變?

病毒突變就是指病毒的基因發生了突變。

大多數病毒使用RNA作為遺傳物質,這次病毒也不例外。該病毒外表是一層蛋白質,裡面包裹著遺傳物質RNA,基因就位於RNA鏈條上。

RNA上有許多物質,其中對基因起著決定性作用的是鹼基,一共只有4種:A腺嘌呤,G鳥嘌呤,C胞嘧啶,U尿嘧啶,簡稱為:A、G、C、U。

RNA和DNA所不同的是,RNA只有一條鏈條,而DNA有兩條鏈條,所以DNA在進行自我複製的時候,兩條鏈條上的鹼基需要一一對應,這樣也可以相互檢查對錯,一旦發現錯誤可以修正,因此DNA鏈條不容易變異,大概每複製10億個DNA鹼基對,才會出現1個鹼基對複製錯誤,而人體的基因組一共才30億個鹼基對。所以,人類變異到亞種的時間需要幾十萬年甚至100萬年以上。

但是RNA上的鹼基不需要一一對應,因此很容易出現複製錯誤,大概每1萬-100萬個鹼基,就會出現一個錯誤,因此很容易發生基因突變。

(DNA是雙鏈,RNA是單鏈)

再加上病毒自我複製一次所花費的時間非常少,在短短6個小時內,1個病毒就可以自我複製6000次,也就是說單單一個病毒在6個小時左右,就生出了6000個後代。

較高的錯誤率,再加上較短的自我複製時間,因此病毒非常容易變異。

(病毒亞種)

幸運的是,這些變異的病毒並不是都能活下來,因為基因變異是沒有方向的,如果基因變異的方向不能幫助該病毒適應環境,那麼該病毒就會被淘汰。

再加上,雖然基因是由鹼基組成的,但並不是每個鹼基都組成了基因,如果發生突變的鹼基並沒有組成基因,那麼該病毒就不會發生什麼變化。

只有極少數幾個關鍵位點的鹼基發生突變,才會造成該病毒變異。此次病毒據研究發現,在該病毒RNA基因組的第28144位點,發生了鹼基突變。其中L亞型是T鹼基,而S亞型是C鹼基。

通過與其他毒株比較,作者發現S型病毒和蝙蝠攜帶的病毒在進化樹上更為接近,因此S型病毒更為古老,而L型病毒更新。

目前,這兩種病毒都引發了病例,據統計,在103個樣本中,大多數人只感染了其中一種,唯獨美國有一例可能同時感染了這兩種亞型,而在我國肆虐的主要是L亞型,大約佔比70%。

作者在論文中還指出,目前無法排出新突變型的可能。

病毒突變意味著什麼?

我們知道,無論是RNA還是DNA,在進行自我複製時,出現複製錯誤的鹼基都是隨機的,這意味著基因突變是沒有方向的。

以我們人類為例,有些基因突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適應環境,比如:對某種病毒有抵抗力的基因突變。

但也有些基因突變造成人類患病,比如:鐮刀型貧血症。

也有一些基因突變對人類沒有什麼影響,比如:異瞳,或者重瞳。

病毒也是如此,它們的演化也沒有方向,這造成我們無法預估它們會朝著什麼方向演化,會對人體哪些器官造成傷害。

而且,此次流行的病毒雖然早就存在於自然界中,但能夠感染人的病毒可能也是變異而來。這是因為能夠感染蝙蝠的病毒並不一定能感染人類,這是因為蝙蝠與人之間有物種隔離。但是該病毒能夠突破物種隔離,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它曾經發生過變異。

因此,我們需要足夠多的病毒數據, 去偵查這些基因突變,一旦發現病毒亞種,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研究對症治療的方案。

如果出現的病毒亞種足夠多,這些亞種之間對人體的破壞程度會不同,甚至傳播能力也不同,如果這些亞種開始流行,將會給我們帶來新一輪的挑戰。


鍾銘聊科學


我也不懂,但是我想新冠狀病毒出現了突變,又出現了兩個亞型,興許意味著,新冠狀病毒以後也許會成為一種常見病,就像流感一樣,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自己注意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愛清潔講衛生,讓戴口罩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出門人多的地方都戴口罩,注意防範,即然如此,以後一定會有疫苗,打一針疫苗就沒有事了,也用不著太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