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河南民間故事,絕色美女夏姬留在西華,淮陽的傳說

東夏亭、西夏亭地名來歷的故事

王明見

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境內有兩個著名的鄉級鎮,分別叫東夏亭、西夏亭。該縣境內長期流傳一句歌謠:“七十里地兩夏亭,當中夾個西華城。”為什麼夏亭那麼長,那麼大,這得從2000多年前的一個故事說起。

河南民間故事,絕色美女夏姬留在西華,淮陽的傳說

美女夏姬


春秋時,周頃王六年(前618年),平國維位陳國(都城在今淮陽)之君,後人稱之為陳靈公。他為人輕佻,耽於酒色,迷於遊戲,國家政務全然不理。大夫孔寧和儀行父二人為討其所好,經常在陳靈公面前談論夏姬之美色為天下絕無,使陳靈公聽後垂涎三尺。

夏姬又是何許之人?夏姬是鄭國穆公之女,生得娥眉風眼,粉面桃腮有春秋美女驪姬、息媯容貌,兼妲己、文姜之妖豔。夏姬婚嫁於陳靈公屬下大夫夏御叔為妻,生下一男,名曰徵舒,字子南。徵舒年方12歲時其父夏御叔病亡。夏姬為使徵舒成才,留於宛丘(淮陽)城內,讓其子從師學習,而自己孀居於城中(大夫第)。

孔寧、儀行父二人因與夏御叔同朝侍君,曾窺見夏姬姿色,早有非分之念,只是忌憚夏御叔威儀,行止不敢放蕩。夏御叔死後,二人沒了顧忌,就對夏姬百般誘引。夏姬經受不了寡居寂寞之苦,似嗔非嗔,與二人做成了露水鴛鴦。陳靈公本是個好色之君,受孔寧、儀行父二人奉承攛掇,不顧國君身份和廉恥禮儀,讓其二人相隨,常去夏姬之所。夏姬礙於陳靈公國君權位,也只好屈從了。很快陳靈公幸寵夏姬的緋聞在宛丘城鬧得沸沸揚揚。

夏姬之子徵舒漸漸長大懂事。陳靈公為討夏姬歡心,特賜徵舒為卿,有調動部分兵馬馬之權。陳靈公整日沉於酒色,嬉戲於朝。朝中賢臣洩冶忠心直諫,被誅殺,眾臣再無敢諫者。徵舒耳聞生母受辱,追念父親早逝,心如刀絞般難受。但因國君有賜官之恩,只是隱忍不言,以待時機。

為斷其來往,徵舒就在東華城西南(今東夏亭東北)築一涼亭,為其母居住,實為避人閒談。陳靈公聞知其事,常以觀賞涼亭為由,藉機去尋夏姬。徵舒雖氣憤萬分,卻又無可奈何,只好又在西70裡風凰集(今西夏亭)暗築一個與東涼亭相似的亭,讓其母西遷居住。


河南民間故事,絕色美女夏姬留在西華,淮陽的傳說


一日退朝,陳靈公謂孔寧、儀行父日:“近日不知夏夫人何往,甚為無聊。孔寧忙進言曰:“耳聞在鳳凰集又築一亭居之。”陳靈公遂曰:“二人明日可隨寡人前去玩樂。”次日在夏姬處飲酒,席間陳靈公醉眼迷離謂孔寧、儀行父曰:“徵舒軀幹魁梧,有些像二卿,莫不是你們所生?”二人笑曰:“徵舒兩目炯炯,極像主公,還是主公所生。”三人拊掌大笑。徵舒暗中聽見此話,不覺羞惡之心勃然難遏,遂憤然離去。一個弒君雪恥的計劃在心裡漸漸形成了。

陳靈公、孔寧、儀行父三人與夏姬玩樂一宿。次日回朝路上,行至竹園(西華城西)處,孔寧謂靈公曰:“現在主公已到竹園乘涼處,是否歇息片刻再行?”陳靈公曰:“今日沒有興致,還是快回……”話未說完,突然從竹園內躍出一隊人馬,為首者正是徵舒。只見徵舒怒目圓睜,大聲喝道:“昏君休走!”扯得弓如滿月,颼”的一箭,卻射在靈公面前一棵翠竹上。陳靈公驚恐萬分,不知所措。徵舒趁此時趕到近前,復一箭,正中靈公當心。可憐陳靈公做了15年無道國君竟死於荒淫。

孔寧、儀行父乘亂倉皇南逃至郢,向楚莊公告之陳國虛實並請伐陳。不久,楚滅陳,誅徵舒,虜夏姬。楚莊公認為孔寧、儀行父二人惑君亂綱,悖禮叛國,將二人誅殺棄屍於竹園陳靈公受箭處。當地百姓不忍其暴屍郊野,草葬於竹園西今東斧柯村北陳靈公墓旁。


河南民間故事,絕色美女夏姬留在西華,淮陽的傳說

如今,這幾座雜木野草掩隱下的荒冢,似乎在昭告後人:亂宮誤國的昏君佞臣下場終究是可悲的!

楚莊公滅陳國、誅徵舒後,兵駐竹園東2華里處,見此是東、西、南、北交通要道,便築城一座,因此城在東華城之西,故名西華城。

當時徵舒藏兵處的竹園,後建村取名竹園村至今。徵舒為其母所築東西相距70餘里兩處涼亭,被稱之為東夏亭、西夏亭。當年的夏亭早已不復存在,留下的地名卻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