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瓦渡鄉緊緊圍繞“五個子、三味藥”助推脫貧致富

瓦渡鄉位於保山市東面,怒山山脈末端,距保山城區38公里,國土面積234平方公里,轄10個村(社區),是山區農業鄉。2019年有貧困人口1574戶7170人,貧困基數大,貧困程度深,貧困群眾收入沒有保障曾是瓦渡脫貧攻堅的一大重要短板,2014年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以來,瓦渡鄉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總目標,凝心聚力全面謀劃,結合瓦渡實際在鞏固好現有產業的同時,以市場為導向引進香料煙、三七、重樓等新型種植產業,為瓦渡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提質增效,鞏固好“一片葉子、一個果子、一個繭子”

“一片葉子”即烤煙。瓦渡鄉菸草種植較為普遍,歷史久遠,是瓦渡鄉的一大支柱產業,是群眾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在鞏固好現有產業的基礎上瓦渡鄉黨委、政府一是加強領導、科學制定了全鄉烤煙工作方案以及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職能職責;發揮組織保障優勢,細化工作、量化任務、強化責任,使全鄉上下形成合力,推動烤煙產業高質量發展。二是認真對全鄉烤煙種植區域進行規劃,優化配置到最適宜區、適宜區,確保有限的烤煙指令性收購計劃指標向自然條件好、生產者素質高、輪作條件好、集中度高、具備優質煙生產條件的煙區轉移;普遍開展菸葉生產技能等相關業務知識培訓,培育了一批“以煙為主、精於種煙”的穩定的職業菸農隊伍;強化了鄉、村、菸草等基層隊伍建設,建立起了一支業務精、作風紮實,能擔當實現菸葉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基層隊伍。夯實了瓦渡烤煙產業種植資源。三是制定了科學合理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方案,以合作社為單位成立植保專業隊對“兩病一蟲”(兩黑病、病毒病、蚜蟲)進行統防統治;推廣綠色防控重大專項菸蚜繭蜂防治、土壤保育重大專項、烘烤提質增效重大專項等新技術;從技術上夯實了烤煙產業發展、振興鄉村戰略提供保障基礎,確保了瓦渡烤煙高質量發展。2019年瓦渡鄉收購菸葉30270擔,上等煙比例70.81%(較去年增0.76%), 菸農交售總收入4320.5808萬元(較去年增215.4436萬元),菸葉稅864萬(較去年增43萬元),均價28.55元/公斤(較去年增1.18元/公斤),戶均收入29942元(較去年增4058元),畝均收入3975元(較去年增163.17元)。實現了“菸農售煙總收入、菸葉稅、戶均售煙收入、畝均售煙收入”四個增加的目標,為貧困群眾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瓦渡鄉緊緊圍繞“五個子、三味藥”助推脫貧致富

“一個果子”即核桃。瓦渡核桃以個大皮薄、味純,果仁飽滿、出油量高等特點享譽四方,全鄉共種植核桃10.6萬畝,多年來,核桃產業對農民增收起到了較大的帶動作用。如何發展好核桃產業,鄉黨委政府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核桃是好東西,就應該有好出路。在核桃產業發展上,瓦渡鄉黨委政府一是加強技術培訓,堅持科學管理。定期組織群眾進行核桃嫁接、修建、施肥等培訓,適當移除部分過密核桃樹,做到科學種植、科學管理,穩定保持瓦渡核桃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二是依託扶貧車間,保障核桃銷路。2019年瓦渡鄉新建“浪壩村核桃加工就業扶貧車間”“瓦渡鄉核桃加工就業扶貧車間”,適量收購核桃鮮果、乾果,產量由小到大,逐步增強群眾對核桃產業的信心。2019年兩個扶貧車間收購核桃乾果95噸,實現產值142.5萬元。三是依託電商平臺,打造瓦渡核桃綠色古樹品牌。鄉人民政府對全鄉100年樹齡以上的核桃樹進行掛牌管理。與核桃樹主人簽訂收購合同,按高於市場價格進行收購,由保山市渡禾商貿有限公司進行統一包裝,運用掛鉤單位運行的線上平臺進行銷售,不斷擴大瓦渡獨有的滄江優質古樹核桃品牌,極大地提升了核桃價值,拓寬了核桃銷售渠道。2019年全鄉核桃乾果產量6680噸,產值1.5億元。


瓦渡鄉緊緊圍繞“五個子、三味藥”助推脫貧致富


“一個繭子”即蠶繭。多年來,蠶桑產業一直是瓦渡鄉重要的產業之一。2019年,全鄉鞏固老桑園面積4524畝,農戶自籌資金新植83畝,累計桑園面積4607畝。瓦渡鄉黨委政府一是建設小蠶共育中心3個,規範小蠶孵育管理,為後續蠶繭質量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協調保山利根絲綢有限公司召開現場會和培訓會加大蠶桑技術培訓和技術推廣工作力度,在桑苗移栽、冬季桑園管理、病蟲害統防統治、桑園套種、低產桑園改造、養蠶等關鍵環節加大入戶指導力度,提高桑園綜合效益。三是加強對“兩個市場”的監管。管好蠶種市場,鄉、村配合區農業農村局嚴格執行《蠶種管理辦法》,切實履行好管理職責,規範管理、嚴格執法,保證蠶種的種業安全;管好蠶繭市場,引導蠶農把蠶繭交給公司,支持企業發展,切實維護蠶繭市場秩序。2019年全鄉共收購蠶繭150645.1公斤,產值615.28萬元。

瓦渡鄉緊緊圍繞“五個子、三味藥”助推脫貧致富

二、因地制宜,引進“第二片葉子、第二種果子”

“引進香料煙”。瓦渡沿瀾滄江一帶的熱、亞熱帶氣候,為香料煙種植提供了有利的氣候條件,2016年,瓦渡鄉黨委政府在充分走訪調研的情況下,引進香料煙產業,在埡口、安和、土官、三坪四個村中沿滄江一帶的自然村裡推廣種植。一開始,群眾對香料煙產業並不理解,擔心風險大,投入打水漂,都不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香料煙推廣一度陷入瓶頸,瓦渡鄉黨委政府針對這一狀況,及時組織四個村(社區)幹部積極入戶做動員工作,籌措資金為第一批種植的農戶免費提供種子、肥料、漂盤等物資,通過不願其煩的做工作,終於第一批香料煙種植落地。種好,還要管控好,面對香料煙種植技術空白的情況下,鄉黨委政府及時協調輔導員到農戶家中現場指導,鄉村組幹部也參與其中,久而久之不管是鄉里領導還是村組幹部都成了香料煙種植晾曬的行家裡手,為農戶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2019年瓦渡鄉種植香料煙500畝,收購總量82878.4公斤,收購總金額(含補助)195.49萬元。極大地增加了滄江一帶群眾的收入,為下一步推廣種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

瓦渡鄉緊緊圍繞“五個子、三味藥”助推脫貧致富

“引進柑橘”。埡口村的產業以香料煙、泡核桃、烤煙為主,產業類型相對單一,群眾收入來源少,脫貧摘帽路上痛點、堵點顯現。埡口村委會同保山學院駐村扶貧工作隊一道深入分析村裡的產業短板及氣候、海拔、土壤等優勢,萌發了種植柑橘的念頭。在外出調研學習和結合自身實際的情況下,埡口村把氣候等各方面條件俱佳的大柏樹作為試點,投入10.36萬元,流轉28畝土地,購買1萬棵樹苗及肥料,聘請工人,從2018年7月27日起開始種苗,拉開了埡口柑橘產業的序幕。一年來埡口村同工作隊一起發動群眾義務挖溝,埋管道,建了3個供水池,保障供水;及時清理雜草;與購苗老闆取得聯繫,將病蟲害情況拍照給他,向他諮詢,並請他多次到現場指導;9月初又組織工作隊和村幹部到大理賓川考察沃柑、葡萄、石榴產業園,學習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技術,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加大設備投入、及時處理雜草及病蟲害、外出學習經驗技術,埡口村柑橘地有了起色,現在20%的樹都掛果了,50畝土地上的“小樹苗”變“金果果”,讓埡口群眾見證了大膽探索、勇於嘗試的魔力,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得到極大激發,讓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讓群眾腰包鼓起來,讓日子紅火起來的心願正一步步走向現實。

瓦渡鄉緊緊圍繞“五個子、三味藥”助推脫貧致富

三、種植“三味藥”祛除貧困“頑疾”

以提升人居環境為契機,推廣農戶庭院經濟。瓦渡鄉土官村是瓦渡鄉提升人居環境示範點之一,如何讓農戶家裡綠起來,同時還要富起來?成為土官村不斷思索問題,土官村積極探索,在結合大水井自然環境和市場的情況下,決定發展起“庭院經濟”所謂庭院經濟就是鼓勵引導農戶在自家庭院內花臺等空地種植重樓等優質中藥材、近年來重樓的市場價格一直很穩定,銷路也不錯,通過宣傳發動,土官村大水井小組89戶人家的庭院裡都種上了重樓,在美化了環境的同時也給農戶帶了一份不錯的收入,實現了人居環境提升和脫貧攻堅的有機結合。

瓦渡鄉緊緊圍繞“五個子、三味藥”助推脫貧致富

以龍頭企業帶動,引進三七種植。為了讓平場子村廣大人民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平場子村結合本地典型高山立體氣候,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把400畝土地流轉給雲南文山林潤三七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三七。從種植到挖取合作社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大約2萬人次(總計140萬元)的就業機會,讓當地村民每年每戶大約增加1萬多元的收入。

瓦渡鄉緊緊圍繞“五個子、三味藥”助推脫貧致富

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穩固續斷產業發展。瓦渡鄉種植核桃較多,核桃長大後樹冠覆蓋較大,地上根本無法種植其他對光照等條件較為苛刻的農作物,如何讓空置的林下土地也實現它的價值,種植續斷就是不錯的選擇。瓦渡鄉黨委政府通過不斷加強種植培訓,指導農戶加強管理等措施,積極推廣農戶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大力種植續斷中藥材。2019年全鄉實現續斷種植3200餘畝,實現產值700餘萬元。

(劉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