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現在有多少家長覺得孩子的閱讀很重要呢?

慧精牘


閱讀的重要性,我想很多家長都是知道的!家長們都知道孩子閱讀的重要性,但往往是不得其法,或者說是沒有足夠的重視起來!

閱讀在我國基礎教育中佔有很重要的部分,是小學生思維方式、學習技巧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我們學習任何一門課程都有對文本的閱讀過程,試想如果連基本的文字意思都看不懂,又何談理解,何談做題,更不用談提高成績!

家長們既然知道了閱讀的重要性,就從自身做起,放下手機,從親子閱讀開始!不僅增進親子之間的親密度,還能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溝通起來更加順暢!


西關的月月


我覺得孩子的閱讀很重要,閱讀對人的一生有著深遠的影響。會閱讀的人,生活過的都不會太差。

以前因為孩子還小,沒有時間,也沒有認識到培養孩子閱讀的重要性,閱讀都是斷斷續續的。

四年前老二上幼兒園了,幼兒園裡面有一個圖書室,一個學期交100塊錢,可以每星期從裡邊借兩本繪本閱讀。我覺得挺划算的,就交了100塊錢。從那時開始,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給孩子們讀繪本,孩子們被繪本里面的小故事迷住了,每天洗漱好之後都提醒我給他們讀繪本,不管多晚睡覺,都從不間斷。

那堅持閱讀有什麼好處呢?

可以陪養專注力

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離不開專注力,專注力好,做事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被書上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他就會集中注意力閱讀,生怕錯過一個小細節。長此以往,一定能提高專注力。

可以增長知識

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學到很多知識,包括文學、歷史、科學、政治、地理,國內外各種見聞,學到了很多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寫作能力,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也有幫助。

可以拓寬視野

堅持閱讀的孩子,能從書中國內外生活例子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和感悟,能多角度的看待問題,能經受住生活的各種考驗。心胸寬廣,能樹立遠大的理想,在書的世界裡發揮更多的想象力,為現實生活提供強有力的創造力。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朱熹說:"讀書使人進步。"

莎士比亞說:"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一樣。”

閱讀能使人平靜、溫和、內心豐盈,讓我們都重視閱讀吧!


三個淘氣包的麻麻


閱讀固然重要,但也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段的書籍,除了課本上必須閱讀學習的。說說自己的經歷,還記得上學的時候我就非常喜歡閱讀,一本書我能幾天時間看完,當然對寫作文也有一定的幫助,這樣可以加深記憶,鞏固孩子的寫作水平與思路。


實事求是好難


現在的閱讀真的很重要,我兒子讀三年級,去年靠的試卷書面知識很少很少,都是一些課外閱讀,現在老師也強調多讀書,但是小孩都是走馬觀花,根本記不住,不會理解也不會運用,繼續加油監督,希望每個小神獸都是最棒的


儲罐燕子


如果你知道董卿,那你就會知道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如果你知道撒貝寧,那你就會知道什麼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

如果你知道情商這個詞,那你就會知道什麼是:即使氣急敗壞,也會談吐優雅回“懟”他人。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閱讀會給一個人底氣。

近日,無聊之時看《完美關係》的我。劇中女主角第一次擔任公司的總裁,出於緊急被趕鴨子上架的開新聞發佈會。在發佈會開始之前,她不停的背稿。在發佈會剛背完稿之後,因為一些記者的問題,讓她無言以對。

記者咄咄逼人的追問,問她憑什麼、哪來的自信做總裁?

她並沒有婆婆大罵,而是慷鏘有力的用歷史人物的史記來回懟記者,最後讓記者無話可說。

這就是閱讀的力量,雖然你可能沒有實戰的經驗,但是也不至於被別人問得啞口無聲,它可以讓你充滿自信的回答。

閱讀可以讓人的大腦想象力變得豐富。

當你閱讀的時候文字裡面所提到的場景,這個時候孩子就會用他的大腦想象一下這個場景。

閱讀可以讓人變得附有情商。

在書中我們可以學會舉一反三,它會讓我們如何更加有情商的說話。

閱讀可以讓人變得有氣量。

不會斤斤計較與一件事,當他找不到一件事的答案時,就會靜下來去讀書,冷靜的去面對。

書,是人類幾千年的文化,是人類文化的精髓。


香草味兒kiki


我的寶寶現在兩歲多,我已經為他買了國學機,堅持每天聽10分鐘,因為現在是大語文時代,國學經典對寶寶以後語文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為什麼這麼說呢?但凡現在家長聊天聊到孩子的學習成績時,大部份都會提到”我家孩子其它的都還可以,就是語文閱讀很差,怎麼補課也補不上來”,這是聽到的最多的. 孩子上學之後語文閱讀成績不好,其實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提高的,是需要孩子日積月累的閱讀,多聽多學,慢慢積累起來的.所以我個人還是比較看重這一部份的.

提到國學機,這個我一定要提一下,之前我並不瞭解這部份,到了這家新的公司之後和同事聊起孩子的培養問題時,才無意的接觸到的,自己也思量好久,後來還是買了一臺國學機,當然現在讓寶寶看國學書跟著讀還是太小了,現在這個階段還是以聽為主,輸入式培養,每天堅持10幾分鐘,放一些古詩,古文,古典音樂等等,一定要堅持每天都要讓寶寶聽到,這樣才不會陌生.也是差不多2個多月的時間吧,現在寶寶聽著國學機,有時可以跟著讀,可以接到下一句,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真的很神奇,所以我還在堅持.

     趁著孩子小的時候多培養一下,以後孩子的學習也會輕鬆一些.





健康寶貝兒們


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不去這個問題,總是會成為家長的焦慮點。很多家長不惜花錢花精力讓孩子參加各種校外補習班,但效果卻不一而足。其原因在於我們也許忽略了影響孩子學習,甚至可能影響孩子今後人生的重要環節——閱讀及其能力。

不久前,因為受邀擔任一家出版社內部比賽評委的機會,有機會與一位年輕的分社社長暢聊。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這位社長向我介紹了他的經驗: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受他的影響,平時一有空就看書,各種書都看。一般情況下,孩子在晚上7點就能做完當天的作業,7點以後到睡覺前,基本上以隨心閱讀為主。“過分”的是,這位搞文字工作的家長不鼓勵孩子做語文作業,所以孩子基本不做語文練習。結果是,孩子的語文成績最好,其他各科成績也名列前茅。

也許這只是特例,一般家長也不敢這麼做。但是,從中透露出的閱讀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一、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

人們獲得知識、學習知識,大多是通過閱讀文獻來實現。人類社會自有文字以來,知識基本都是通過文字記載和傳播的。可以說,閱讀是人類瞭解、掌握、傳播知識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也是如此:教師根據書本內容,通過適當的形式給學生傳授知識;學生通過課本習得知識。即使是需要動手操作得到結論的實驗,也是根據文本提供的方法、路徑、步驟等指導下的驗證知識的過程。哪怕是從事富有創造性的科學研究,也首先是建立在閱讀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達,產生了多種傳播媒體,使得人們可以通過紙質書本之外的其他途徑獲取知識。但是,這只是換了一種載體而已,閱讀的本質沒有被改變。可以說,缺乏閱讀和閱讀能力,會構成獲取知識的障礙。

二、閱讀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

閱讀不僅是語文學科的學習內容和方法,其實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絕大多數學科的學習內容都是通過文本形式呈現的,對文本內容的閱讀和理解,是掌握學科知識的前提。一般情況下,閱讀能力與學習效果呈正相關。以數學為例,現在從小學中低年級開始就出現了一定量的應用題,這是小學數學的難點,也是不少小學生的痛點,更是學生考試成績的失分點。究其原因,無外乎閱讀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欠缺,所以很多校外機構開設以邏輯為基礎的數學思維補習班,學生家長趨之若鶩。殊不知,語言是邏輯的物質外殼,語言能力,亦即閱讀能力不過關,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就可能成為空中樓閣了,本末豈可倒置。可以說,閱讀和閱讀能力,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

三、閱讀是學習能力的核心

具備和提高學習能力,首先必須提高閱讀能力。現代社會是終身學習型社會,學習能力是今後每一個社會成員獲得生存和發展空間的唯一途徑,關係到每個人的前途和命運。這裡所謂的學習能力,並不是指受教育者在學校課堂獲得知識,並以考試成績為衡量尺度的學業學習能力,而是指大學後的人生階段,人們根據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需要以及職業生涯規劃,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新知、探索未知的能力。學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課本知識也是有限的,在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知識的增加呈幾何倍數的信息時代,人們不可能在求學階段就掌握今後工作所需全部知識。例如一個2000年代的經濟金融類專業的畢業生,哪怕是博士,也可能沒聽到過“區塊鏈”這個概念,如果與自己從事的工作有關,那他就必須再學習。知識不斷地更新,你就得不斷地學習,這就是所謂的終身學習,而終身學習的主要途徑是閱讀。如果不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就可能成為孩子今後成長的短板和瓶頸。可以說,沒有閱讀和閱讀能力,就沒有學習能力。

四、閱讀是綜合素養的重要來源

閱讀可以造就人,提升人的綜合素養。閱讀可以拓寬知識面,閱讀可以開闊眼界,閱讀可以認識世界,閱讀可以修身養性。除了以上好處,對學生而言,閱讀可以積累素材,閱讀可以增強語感,閱讀可以增進智力,閱讀可以豐富閱歷。很多家長對孩子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表示擔憂,總感覺提高無方,殊不知,閱讀本身就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活水”,如果離開了閱讀,小渠那得清如許?很多家長給孩子各種補課,加上孩子本身的課業負擔,根本沒時間閱讀,結果是,理解能力缺乏、思考能力弱化。孩子沒有思想、沒有想法、沒有材料、沒有參照,找不到重點,抓不住要點,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當然成為無本之末了,更不要說綜合素養的提高了,因為閱讀對塑造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直接的影響。可以說,沒有閱讀和閱讀能力,就會影響孩子健康的成長。

五、閱讀是義務教育改革的重點

中小學教學改革正在漸次展開,改革的重點領域之一就是閱讀。大語文的改革思路,一方面是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另一方面是增加高考語文考卷的閱讀量。這兩者相互的關聯是:考卷閱讀量增加的目的,是為了作為指揮棒的高考,要起到引導中小學教育重視閱讀的作用。事實上,中小學語文教學對於閱讀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微播小C


您好,

1、3-8歲是兒童練習基本閱讀能力的關鍵期。這一點華東師範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周彬教授提出來的,他明確地指出孩子唯有成為自主閱讀者,他才具備了基本的閱讀能力。

2、一般來說,幼兒會在4歲多出現閱讀敏感期。這是國際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女士研究發現的一個結果,如果孩子在4歲多的時候,也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給孩子提供了相應的閱讀環境,孩子會變得很愛看書、認字,路上看見路牌字都會問你這是什麼字,有些家長可能奇怪我家孩子身上怎麼沒有這種現象呢?

3、親子閱讀可以提升親子關係,親子關係一旦提升了,對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是非常有好處的,我們在家庭教育裡有一句名言,那就是現有關係後有教育,關係的品質決定教育的品質。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簡單的來說就是如果家長和孩子建立一種非常積極的情感聯繫的話,能夠幫助孩子和他人共情,非常有利於孩子情商的提高的,而且甚至可以改變他們的睡眠模式,非常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從這樣的心理營養的角度來說呢,我們每天的一個固定的親子閱讀,固定陪伴寶寶的時間,可以讓我們的寶寶神經放鬆,非常有信心和安全感,如果從多元智能角度發展來看,閱讀可以孩子的想象力,發展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就是我常說的智商的核心,除了這些閱讀還會產生一些副產品,比如說閱讀的過程中順便認識了很多字,他的一些理解能力啊,邏輯思維能力啊,他就會比同齡人領先,比如說幼升小的時候經常閱讀的寶寶的表現會非常突出,上學後她做數學題也普遍比同齡人要快,作文會寫的好,這些後期都能顯化出來的其實就是早期的快樂閱讀順帶的副產品。





鄭堃育兒經


閱讀量估計大家都覺得很重要。但如果只為了閱讀而閱讀,是意義不大的。

我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孩子,他特別愛讀書,但書籍大部分以名著為主,然後是科學知識故事等。但這個孩子與人溝通不好,總是說的笑話,別人不笑,和別人玩別人覺得他很無趣,然後只能和他一樣的幾個孩子在一起聊,別人都覺得他們很奇怪。更讓人費解的是讀了這麼多名著卻不能把作文寫好。

經過了解,這個孩子寫的作文,用詞很美,但邏輯性差,有時還用詞不當,就是詞漂亮。原來這個孩子很少接觸大自然,也很少去描述他看到的東西,甚至他需要和感受,他媽媽也不需要他說,全部猜中。他就像這個飼養的金魚一樣,完全沒有生活。飯都很香,衣服都跟整齊乾淨,手從不碰髒東西,就連去野遊都是從不下車,因為草地髒。學習也是看起來挺努力,可成績就是中下等。後來,媽媽給他報了我們這邊提升溝通和情商課。這個課讓孩子開始接觸大自然,親手去接觸草地,樹葉,泥土,在大自然中去描述,去感受,當然課程還有別的提升思維內容。後來孩子出現了很大變化,作文很多次滿分,他讀的書也有了用武之地。

所以說,讀書不是為了成績,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閱讀也不 是學習的制勝法寶,真正應該改變的是孩子的思維,讓他閱讀,教他使用,讓他體會,才能有用。就像你讓他存了很多子彈,卻不給他槍,這很尷尬😅。


森森pp


說說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習慣的重要性吧

  1.書籍能啟蒙孩子的精神世界

  書籍對於孩子的精神世界如同陽光,祛除了鴻蒙,開起來智慧萌芽。單一的課本知識很容易僵化孩子的頭腦,或者引起厭學情緒。閱讀有益的課外書能夠豐富孩子的學習生活,有益於心靈啟發。

  2.讀書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孩子能夠被書中主人公的優良品格所影響,理解什麼叫苦難、正直、愛情、戰爭等等,這使得孩子能夠擁有超越家庭和學校的見識和認知。

  3.讀書可以提升我們面對挫折的能力

  讀書能夠祛除內心的浮躁,讓一顆心沉浸在文字寧靜的世界裡,給心靈以慰藉和滋潤。還能祛除內心的空虛,讓一顆心在知識的海洋中漸漸豐盈、充實起來。所以,讀書人不會無奈和茫然,因為有書為伴;不會孤獨和寂寞,因為有書為伴。

  4.讀課外書有助於提升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

  博覽群書,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天長日久,自然會產生寫的慾望。而且因為讀的書多,寫起來也會有信手拈來的感覺。你如果多讀幾個孩子的作文,就會發現那些勤讀書的孩子,寫出來的作文大多引經據典,內容充實,而且有深度。

  總之,與其在孩子小時候千方百計給他找老師,不如先給他找書籍這位老師,養成閱讀習慣,孩子以後肯定受益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