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武松血濺鴛鴦樓把端茶倒水的丫鬟也殺掉是什麼心態?

劉曉亮


其實,從之前武松的表現來看,武松還是非常理智的,即使是哥哥武大郎被害,武松的反應也是找證據,讓官府來解決問題。

最後殺人,也是因為官府不作為,自己氣不過才會做出殺人的決定的。還有一點,如果武松是個不理性的人,或者說是個嗜殺成性的人,那王婆肯定是逃不過武松一刀的命運。

但是武松並沒有這麼做,由此可見此時的武松心態還是正常的。

武松之所以在鴛鴦樓大殺特殺,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受的委屈太大了。被欺騙,被陷害,被謀殺,武松這樣愛管閒事的人,面對別人受到不公平待遇,也要挺身而出,自己受了這麼大委屈,自然更是有了強烈的報復心理。

01 報復心理,從招供那一刻就開始了。

武松在牢裡被屈打成招,在武松招供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只要自己能夠出去,肯定會找張都監報復。原著裡有武松的心理描述,我們來看一下。

 武松下到大牢裡,尋思道:“叵耐張都監那廝安排這般圈套坑陷我!我若能夠掙得性命出去時,卻又理會!”

從這一句來看,其實剛開始武松並沒有太大的殺心,只是想要報復一下。但是飛雲浦殺了四個人以後,武松的心態就變了。因為此時,已經背上了人命官司,不可能活命了!我們來看殺了四個人以後,武松的思想變化。

武松思量道:“雖然殺了這四個賊男女,不殺得張都監、張團練、蔣門神,如何出得這口恨氣!”

我們可以注意到,到這個時候,武松的心態就是要殺人,解氣。而不是剛開始的,出去找其理會了。

02 洩私憤,解怒氣

武松提了刀來到孟州城以後,剛開始殺人還是比較理性的。只是為了不暴露自己,讓自己能夠順利地走到鴛鴦樓,然後找到張團練、張都監、蔣門神報仇。但是殺了他們三個以後,武松的心態就又開始變了,這個時候已經殺紅眼了。我們來看一下原著:

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一百個也只一死!”

這個時候的武松心態已經失控了,在武松看來殺了這麼多人,橫豎都是個死,那就殺痛快了。隨後繼續瘋狂殺人。這個時候包括張都監的夫人,兩個丫鬟,還有玉蘭。這個時候,武松還沒解氣,隨後武松又把前門關上,怕有人看見,然後進屋又殺了三個婦人。這個時候,武松才解氣。

原著裡是這樣說的:

武松道:“我方才心滿意足!走了罷休!”

03 掩人耳目,給自己爭取逃亡時間

武松殺了那麼多人,不可能解氣之後束手就擒。在武松殺了蔣門神等人以後,把桌上的金銀酒器踏扁準備拿走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逃亡的準備了。

這個時候自然是殺人滅口,所以武松把看見的人殺完以後,又把前門關上,進屋找人再殺。在找不到人以後,武松才鬆了口氣,也就解了心頭怒氣了。

 卻說孟州城裡張都監衙內也有躲得過的,直到五更才敢出來。眾人叫起裡面親隨,外面當直的軍牢,都來看視。聲張起來,街坊鄰舍誰敢出來。捱到天明時分,卻來孟州府裡告狀。

這是原著武松走後,張都監家裡躲得過的人,出來報官的描述。這些人很明顯是在聽到動靜以後,刻意躲起來的,因為武松沒找到,所以才逃得一劫。

總結起來,武松之所以連丫鬟都不放過,主要是因為殺人滅口,洩私憤!

這是一種極端心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種情況,殺人魔王手上血債累累時,殺人也就不在乎了,橫豎都是一死,那就誰得罪我,我就殺誰。這是一種極端的變態心理,不正常了!


愛讀書的獅子


“血濺鴛鴦樓”這一幕極為慘烈、血腥,一貫行止有度的武松在此大開殺戒,見人就殺,將張督監府上所有人都殺了個乾乾淨淨,包括在張督監府上做客的張團練和蔣門神,也包括了端茶倒水的丫鬟、下人和張督監的家人等等。此前的武松,即便是受施恩所託要對付蔣門神時,也只是把蔣門神痛打了一頓了事,並沒有砍傷蔣門神,更別說要了蔣門神的性命。為何到了這裡,武松就變得如此殘忍嗜殺,一個都不放過呢?這是什麼心態?

第一種心態:報仇雪恨。

自從武松到了孟州牢城營,就被施恩相中,成為施恩手裡的金牌打手,武松就此陷入了孟州地頭上兩夥黑勢力爭鬥的漩渦中。施恩為首的監獄勢力和張團練、張督監為首的軍方勢力明爭暗鬥,都只為了搶奪“快活林”生意的利益。武松陷入其中,淪為施恩和張團練、張督監之間黑吃黑的工具和犧牲品,為此,張督監等人設計讓武松陷入牢獄之災。倘若張督監等人不想要了武松的命,或許武松也不會星夜返回城裡上演“血濺鴛鴦樓”這血腥的一幕。

武松此刻的心態就是:你要我死,現在我沒死,但你們必須死!在武松眼裡,張督監府上的人都和張督監一樣,該死!

第二種心態:報復洩憤。

武松個性本就非常強勢,做人做事向來主動、強悍,他和林沖是截然相反的個性,林沖一味隱忍、退讓,而武松則是屬於主動進攻的類型。只需看他為哥哥武大郎報仇時的所作所為,從東京回來突然得知哥哥死了,可以說當時的武松手裡一絲一毫的證據和信息都沒有,全靠武松自己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條路,從何九叔那裡打開突破口,很快搜集了人證、物證和口供,一旦發覺走正規的法律程序行不通時,武松立即調整思路,先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剷除了知縣來自西門慶的壓力和阻力,問題迎刃而解,不但為哥哥報了仇,還沒有丟掉自己的性命,只是刺配孟州作為懲罰。

由此可見,武松對自己向來極度自信,何曾被人像耍猴子似的玩弄於股掌之間。所以,他要報復洩憤,張督監府上所有人都該死,所以,他一個都不留,殺了個乾乾淨淨。

第三種心態:被欺騙後的惱怒。

武松平生最恨欺騙他的人,各位只要看看他為查找哥哥武大郎的死因時,找上何九叔家去,看他跟何九叔說的一番話,便知道武松對敢欺騙他的人會採取什麼手段。書中寫道:酒已數杯,只見武松揭起衣裳,颼地掣出把尖刀來插在桌子上。量酒的都驚得呆了,那裡肯近前看。何九叔面色青黃,不敢抖氣。武松捋起雙袖,握著尖刀,對何九叔道:“小子粗疏,還曉得冤各有頭,債各不主。你休驚怕,只要實說,對我一一說知武大死的緣故,便不干涉你。我若傷了你,不是好漢。倘若有半句兒差錯,我這口刀,立定教你身上添三四百個透明的窟窿!閒言不道,你只直說,我哥哥死的屍首是怎地模樣?”武松道罷,一雙手按住肐膝,兩隻眼睜得圓彪彪地看著。

張督監卻成心作偽欺騙武松,騙得武松還以為得遇明主,一口一個“恩相”地叫著張督監,後來才知道,這不過是張督監一夥下的套,要找個由頭法辦武松,武松事後省悟,頓覺惱怒異常,以他的秉性,豈能饒過張督監一夥?所以,他覺得張督監府上所有人都該死,一個都不能留,殺了個乾乾淨淨。

第四種心態:破罐子破摔。

此前,武松行事極有法度,很會拿捏好其中的分寸。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武松為哥哥武大郎報仇一事。武松通過自己努力,從蛛絲馬跡中查找出哥哥武大郎的死因,蒐集了相關的人證、物證和口供,起初,他想以正常的法律途徑解決,所以老老實實地帶著人證和物證去縣衙告狀,以為知縣能秉公斷案,給哥哥討回一個公道,沒料到被知縣拒絕。這個時候,他只求能為哥哥報仇,不惜抱著必死的決心,下手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說實話,此刻武松心裡也不知道這麼做會不會丟了自己的性命。但他這個時候還是想通過法律的途徑解決,因而殺人後主動投案自首,因為他還想有條活路,他也認為有爭取活路的機會和可能性。

但經歷了大鬧飛雲浦之後,武松心態變了,他完全破罐子破摔了,他認為殺一百個也是死,橫豎不過一個“死”字!這是武松當時最真切的心態,所以他會不顧一切報復,見人就殺,管他是不是該死,都殺了再說!


喬鞅


看了很多人的答案,大多數都是說武松濫殺無辜,很少能說得客觀公正。先說結論,張都監家十五口人,沒有一個無辜者。另外,你不能指望那個時候的武松還能冷靜分析誰該殺,誰不該殺,他又不是來斷案的,他是來複仇的!

張都監家十五口人,沒有一個無辜者,他們都陷害了武松

很多人認為,武松有一個汙點,那就是“血濺鴛鴦樓”之時。武松為了報仇,殺了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不說,還殺了張都監家十五口人,包括玉蘭、丫鬟、張都監老婆等人。

很多人說,武松太血腥了,張都監有罪,但他的老婆、丫鬟無罪,不該殺死,他這屬於濫殺無辜。

張都監家人,真的很無辜嗎?武松真的是濫殺無辜嗎?其實,看看原著就知道,這些人沒有一個是無辜的,武松殺他們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先看武松是如何被害的。

其實,從武松到張都監家第一天起,一切都是騙局。張都監先是表現出很欣賞武松的樣子,然後張都監家的人也開始巴結武松,並讓武松替他們找張都監辦事,武松一說,張都監也都同意。

但是人有些公事來央浼他的,武松對都監相公說了,無有不依。外人俱送些金銀、財帛、緞匹等件。——《水滸傳》

於是大家都給武松送禮,武松為此還買了個箱子。

後來中秋節到了,張都監搞家宴,所有人都在。張都監著丫鬟、養娘等人不斷勸武松喝酒。原文來說,就是“張都監著丫鬟、養娘相勸,一杯兩盞”,後來更是換大杯,總之把武松灌了個半醉。

再以後,就是張都監把玉蘭許配給武松,然後乘武松睡覺之時,假裝有賊,並抓了前來幫忙的武松。眾人到武松房間裡一搜,發現箱子裡都是些衣服、銀酒器皿,大概價值一二百兩銀子。

可以說,從武松到張都監家開始,這場騙局就上演了。直到中秋節這場“重頭戲”,騙局才結束。而這場騙局,張都監全家都參與了,包括他的老婆、丫鬟、僕人等。

如此看來,他們真的是無辜的嗎?顯然不是。接下來,我們挨個看看這些人,看看他們到底是否知道這場騙局。

第一個是負責養馬的後槽。

武松大鬧飛雲浦後,趁天黑摸到張都監家,從後院進入,碰到後槽後,後槽認出武松後,第一反應是什麼?是“哥哥,不干我事”,武松都沒說什麼事,他就說不關他的事,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接著是兩個丫鬟,丫鬟曾經給武松勸酒,也是陷害武松的人。

再接著就是張都監、張團練和蔣門神三人。武松要走時,來了兩個親隨,這兩個親隨,是親手抓住武松的人,自然該死。後面是張都監老婆,玉蘭和兩個小丫鬟,她們四人也都是參與中秋家宴,參與陷害武松的人。

尤其是玉蘭,就是她喊了抓賊,親口欺騙了武松,根本不是無辜者。電視劇進行了美化,但是原著中不是,玉蘭從來也沒看中武松,她是給武松傷口撒鹽的人,也是差點害死武松的人,她的死,罪有應得。

最後是三個婦女,武松找到了她們,並殺死了她們。事後,武松對張青說,這三個婦女是張都監的老婆、兒女和養媳。她們三人,也是張都監家人,也參與了那場騙局。

總體來說會發現,這些人都騙了武松,她們但凡有一人提醒武松,或者暗示武松,武松就不會被騙,他們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連作者在詩中也說,“都監貪汙實可嗟,出妻獻婢售奸邪”,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說,張都監讓老婆、丫鬟、僕人等一起陷害武松。他們聯合起來,給武松製造了假象和騙局,目的就是害死武松。

這樣的人,你能說他們是無辜者嗎?顯然不能。他們這些人,和張都監一樣,都是壞人。

有些人會站在聖母角度,說武松不該殺那麼多人,這些人罪不至死。但是,如果你站在武松角度,會怎麼想?會怎麼做呢?那個時候,那種情景下,你又是否能保持理智,按著律法來處置這些人呢?

還有人說,武松是洩憤,破罐子破摔,壓根不是這回事。武松是有目的殺人,也沒有洩憤。如果洩憤,破罐子破摔,後面他就不會救蜈蚣嶺那個張小姐了。相反的是,武松不但救了張小姐,而且銀子分文沒要,都給了張小姐。

影視劇彈幕裡有些人,不論人家做什麼,他都能找到點來噴。捫心自問一下,誰能做到毫無過錯或者過失?不站在人物角度去考慮,只會站在上帝視角看問題,還常常聖母心,這樣是不行的。

丁海峰20年後重新扮演武松,拍了一部電影,叫《武松懲奸錄》,我覺得這個電影名就不錯,他是懲罰奸人,不是濫殺無辜。


自說文史


在《笑傲江湖》中有個類似的情節,在莫大幫令狐沖殺死了費彬之後,令狐沖拾起費彬的長劍,“一劍又一劍的在費彬的屍體上以戳了十七八個窟窿”。令狐沖不是“鞭屍”那麼無聊的人,所以當儀琳問他時,他回答:“莫大先生的劍刃又窄又薄,行家一看到費師叔的傷口,便知是誰下的手。我不是糟蹋他屍身,是將他身上每一個傷口都捅得亂七八糟,教誰也看不出線索來。”為了保護戰友,不得不做“戮屍”這樣殘忍的事。

在《天龍八部》中,解釋得更明白。阿紫的師哥用毒掌打死了無辜的酒保,阿紫對蕭峰解釋:“二師哥不是可惡,他出手沒傷到你,毒是不能散,便非得另傷一人不可。”如果不把掌上的毒打到別人身上,就會傷及自己。雖然蕭峰責備:“要散毒,他不會去打一頭牲口嗎?怎地無緣無故殺人?”的確是阿紫與同門草菅人命,但是在酒館之中,匆忙之間,要找一頭牲口,怕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在那些英雄好漢、或者江湖豪傑看來,不會武功的普通人,和牲口也沒有什麼區別,可以生殺予奪。如果非要說有區別,就是普通人在特定的情況之下,也會傷及英雄。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潛伏》中餘則成遇到的最大的危機之一,是女賭徒徐寶鳳被李涯發現,追查到翠平的來歷。其實當初,餘則成是有機會殺死徐寶鳳的,但是一時心軟,覺得這人罪不致死,結果反而給自己帶來危險。正如站長所說:“你心重,不夠狠,不適合潛伏。”

武松在鴛鴦樓,也是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張都監是有兵馬軍隊的。武松並不怕事後的報復,因為已經準備好海走天涯,否則也不會在牆上血書留名。

但是武松遠道而來、又大量殺人之後,需要一個短暫的休息時間,吃點東西,補充體力,才能夠繼續逃亡。如果在這個時候,一個丫鬟,一個僕人,叫喊起來,驚動軍隊,或者沒有軍隊,只是驚動了大量家僕,圍攻武松,怎麼辦?

一對一單挑,武松不怕任何人。但好漢架不住人多,武松這時候最怕的就是驚動更多人。所以不管有罪無辜,一律不留活口。是他的殘忍,也是他精細之處。


棲鴻看紅樓


這位仁兄,問的這麼委婉,無非表示對武二的不滿,認為武二郎濫殺無故!即殺要犯主犯首犯就成,心也太狠些!那麼請問你認為誰該活?為什麼?是誰冒死給二郎告密,讓其潛逃了?沒人吧?是誰在武二吃酒後提醒武松,莫沉睡,恐要生變呢?也沒人?那還說什麼?都得死!必須的!

多虧武松神力,在飛雲浦上,神功破枷,打死公人,和惡奴!這時武松,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報仇心切,直奔鴛鴦樓,翻牆越脊,大開殺戒!殺!殺!殺!製造驚天血案,但不牽連無故!臨走撕幃蘸血,寫下 : 殺人者,打虎武松也!何等光明磊落!只可惜,武二爺不懂無產階級政策,不懂法律,不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或有人問,武松做法對錯,殺都殺了而且是施公讓殺的,誰能管了?就此!


行至水窮處67288616


武松其實是一個骨子裡很自卑的人,因為自卑他一直拼命地想表現自己。他出場時得了瘧疾,病怏怏地躺在地上,不被柴大官人待見。宋江只是請他一起喝了一頓酒,說了幾句仰慕他的話,他馬上就覺得得到認可,鐵了跟宋江的心。只要你看得起他,他就願意為你兩肋插刀捨命相報,施恩禮遇他這名階下囚,他馬上幫對方趕走了蔣門神奪回了快活林,而不考慮施恩其實是當地黑社會。張都監表揚了他幾句,他就決定為對方賣命,而沒有看到有個陷阱在等著他。

自卑的陰影一直籠罩著武松,導致他變態的自尊和復仇心理。路過景陽岡時,店家不肯多賣酒給他,看著“三碗不過崗”的招牌,武松言語毫不客氣,硬是喝了十八碗酒。到了崗上,看到官府的榜文,他才相信此處真的有虎,他想回到酒店去,有怕店主笑話“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去。路過孔太公莊子時,店主不肯將孔亮預定的酒肉賣他,他覺得輸了面子,於是拳腳相向。這一切都是變態的自尊在作祟,當不被重視時,他就會瘋狂地復仇。所以,他為哥哥報仇時,是脫去潘金蓮的衣服,剖胸掏心再割頭,報復張督監時將鴛鴦樓殺了個乾乾淨淨,連丫鬟都沒有放過。


高速出擊


血濺鴛鴦樓也許是武松一生當中唯一的一個汙點,畢竟在這次大家都理解的反擊當中,他卻殺死了太多無辜的人,在水滸傳武松的整整一生當中,這也許是武松唯一能被人挑出的“不良記錄”!如果沒有血濺鴛鴦樓所發生的濫殺無辜,武松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水滸傳當中底子最乾淨的人,雖有殺人記錄,但他所殺的人都是該死的人!

可是武松就非要破這個戒嗎?在筆者看來,這個戒恐怕非破不可,因為在血濺鴛鴦樓之前,武松真真的被逼到了絕路上!



相信在血濺鴛鴦樓發生之前,即便武松遭人陷害重新被髮配外地,他的心態依舊是坦然的,這也與他的性格有著緊密的聯繫,在武松的個性當中,只要生活可以過的去,他不在乎自己會過什麼樣的苦日子,更何況他已經了無牽掛。

早年誤傷他人,即便在柴進的府中飽受冷遇他也選擇了隱忍。

為哥哥報仇,怒殺西門慶等人後,身懷絕技的他完全可以選擇跑路,但卻選擇了自首甘願被刺配外地。

甚至隨後被張都監設計陷害,武松被迫屈打成招之後,也沒有選擇更進一步的反抗,而是繼續服從被髮配的結局。



可見在武松的概念裡,只要能活下來即便遭遇不好的日子和境界,自己也能夠選擇接受,可偏偏當他來到飛雲浦上的時候,他才明白一個問題,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活下去,二是反殺張都監全家,因為張都監已經做好了讓他死的準備!武松根本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所以只有反殺張都監全家和蔣門神本人,才能確保自己事後不會遭到更進一步的報復,在飛雲浦成功殺死所有刺客脫身之後,單純的跑路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徹底滅掉張都監和蔣門神才是上策,可在隨後血洗鴛鴦樓的過程中,武松為何又毫不猶豫的將那些僕人也一同殺死呢?也許在武松的眼裡,他們雖然是無法改變自己命運的小人物,但卻也間接成為了現害自己的幫兇。



因為當武松入住張都監的家裡時,張都監就早已設下了那個偷盜的圈套,而在這一過程中,他身邊的僕人甚至包括陪伴武松的玉蘭,都成了整個圈套的助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他們都在陷害武松這一環節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在已經被逼到懸崖邊的武松的眼裡,他們都是需要被清除的目標,更何況武松的一忍再忍,換來的卻是最終的殺戮,在被逼到絕境之下,武松也喪失了所有的理性,一場全方位的大屠殺就此發生!


遼寧資深球迷


《水滸傳》中武松是打虎英雄,落草為寇是英名敗落。

若不殺人,並且不去枉殺,還是一個得好的公職人員,一輩子有一碗好飯吃。

但偏偏生性激烈,做人處事超然而去。血濺鴛鴦樓喪失人性,暴露出殘忍致極的嘴臉,把俠肝義膽徹底喪失怠盡。

明知丫環無辜,識為同汙流,競然痛下毒手。既承認殺人者武松,又有何意?





白雲3498


殺一個人也是殺,殺兩個人也是殺,反正都是死,日子也沒好了。失望和希望交替進行,武松殺心已經無法控制,作為《水滸傳》血腥氣最重的人,他經歷了什麼

武松經歷犯法守法、犯法守法,最後鐵了心地落了草。最早的時候,因為和人有爭執,把人個打了,武松以為將對方打死了,因此躲藏在柴進家裡,後來聽說人沒死,所以就打算回家了。隨後因為打了老虎,為民除害,縣裡很看中他,武松也覺得自己憑本事吃好飯,留好名。

(《水滸傳》劇中打蔣門神)

坎坷的武松找到了哥哥,日子好了起來,哪知道他嫂子是個淫婦,鬧出血光之災來,此時的武松本來沒想殺人,只想讓官府處置,哪知道西門慶勾結官府,於是武松這才親自動手殺人,即便如此,武松也自首了,並沒有跑路。

發配入獄後也是坎坎坷坷,只是因為施恩要搶他的快活林,武松似乎日子又好了起來,哪知道蔣門神他有後臺,他的後臺又和施恩父親的頂頭上司勾結在一起,這就倒了血黴了。暗中進行的他們武松如何知道,在張督監家裡,武松不僅有個好差事,還即將娶個老婆,這即將走向人生巔峰的節奏。

(《水滸傳》武松殺嫂)

眼看生活指日可待,又被栽贓陷害,飛雲浦上武松險遭不測,險象環生、死裡逃生的他終於變成了惡魔,他或許也會想過,那張督監的家裡有無辜的人,但是武松此時報仇的心已經讓他不管不顧了。無論別人如何辯解,他再也不能相信這些人。

武松在殺人時自己說道:“一不做,二不休!殺了一百個也只一死!”這就是他殺人的唯一心理。一來是給自己報仇,二來也是洩憤,三來則在殺戮中表達了車頭徹底的失望。

(《水滸傳》飛雲浦武松)

所以說,武松的目標雖然是蔣門神、張團練和張督監,但是一切和他們有關係的人還有那些有可能參與陷害武松的人都成了武松的目標。事後,武松不僅敢作敢當,也相當狂妄,直接牆上寫出自己是殺人犯,後遇孫二孃,偽裝成行者,逃過一劫。

此後的他還似乎抱著招安的心,因為他已經冷靜了下來,他隨後偶遇宋江,即是如此說。但隨著加入二龍山,遇見魯智深,想必大受影響,他就成了徹徹底底反對招安的那個人。


泊圖泊途


說起來武松在血濺鴛鴦樓之前行事也是張馳有度,頗有分寸,即使幫他哥報仇也是有勇有謀。他從蛛絲馬跡中分析出武大郎的死因,又蒐集了相關的人證、物證,想著去衙門告狀,後來因為被知縣拒絕,不得已才自己前去報仇。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之後還去投案自首,因為這時候的他對官府還報有希望,總想著堂堂正正的在陽光下做人。

要說到武松在鴛鴦樓時為何失了分寸大開殺戒,我想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被欺騙後,對官府徹底失望,不殺不足以解恨。

武松為施恩抱打不平,醉打蔣門神幫施恩奪回了快活林,之後武松沒事就在快活林幫施恩看看場子,沒事喝點小酒打點小拳過得卻也逍遙快活,他壓根兒就不知道這蔣門神還有靠山。

那個張都監本是個老奸巨滑之人,他把武松請到了州城,好吃好喝招待著,恩遇有加,還要把那個漂亮丫環玉蘭許給武松為妻。武松哪知道張都監所做的這一切都只是在做戲,還以為他是真的賞識自己,千里馬終於遇到了伯樂,焉能不喜。這時的武松還是一熱血青年,誰對他好他就會加倍對別人好,知遇之恩定當厚報。

所以,那天晚上武松正在月下舞棒,聽得牆外有人喊捉賊,武松根本沒多想就跑出去幫忙,沒想到被當做賊人抓了。不僅被抓了,還在他房裡搜出了金銀細軟拿到了賊髒,他知道自己被人坑了卻百口莫辯。

於是武松再次被髮配恩州牢城,可光發配還不算完,押送的公人還想在飛雲浦結果了武松,結果反被武松給殺了。至此武松才徹底明白這一切都是蔣門神和張都監的奸計,他被人矇騙至此,一腔悲憤無處發洩,不殺不足以解恨。

殺紅了眼之後索性破罐破摔。

於是武松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一定要回去出了這口惡氣。所以他不僅不逃反倒又回到了孟州城,潛進了張都監家中,此時他的心中只有恨,恨張都監的陰險和欺騙,把他玩弄於股掌之間,估計是連帶著把張都監家裡的人也都恨上了。

剛開始或許武松還留有三分理智,但殺戒大開之後,就控制不了自己,也不想控制索性破罐破摔了。武松那時心想,殺一人也是死罪,殺一百人也是一樣,殺紅眼了之後男女老少一個不留,直殺得血濺畫樓,屍橫燈影。

官府之中盡是張都監之流,這時的武松已經對官府徹底失望了,不再想著能夠通過官府來解決問題,只有殺人才能平復他心中的怒火。他報了仇之後蘸血在牆上寫下一行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然後就逃出城外,直奔十字坡投奔張青和孫二孃去了。

武松是《水滸傳》裡我比較喜歡的一個人物,熱血青年,胸懷坦蕩,行事果斷,敢做敢當,唯一的一個汙點可能也就是在鴛鴦樓一戰中大開殺戒,令許多無辜的人也喪命在了他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