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請問嘆和歡的繁體有爭議麼,為什麼有不少人認為可以通用,而有的人說不可以混淆呢?

黃晴清


嘆字和歡字的繁體字在什麼時候都沒有人爭議過,嘆字和歡字是不能通用的,通用了,就錯了。至於可以混淆用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

上圖為從法帖上搜集到的楷書嘆字。嘆字的簡體字,在中唐時期已經出現了,那就是顏真卿創造的。

上圖為嘆字行書的寫法,嘆字右部的寫法與歡字右部的寫法是不一樣的。

上圖為隸書嘆字不同的寫法。與歡的寫法是有根本區別的,這兩個字怎麼能混淆使用呢?更談不上爭議了!

上圖為隸書歡字不同的寫法,與嘆字的寫法是有明顯區別的。

上圖為楷書歡字的不同寫法,歡字的寫法與嘆字的寫法是有本質區別的。關於歡字的簡體字,是由中唐時期的大書法家顏真卿創造的。

上圖為歡字草書的不同寫法,與嘆字草書的寫法也是不一樣的。

上圖為嘆字草書多種風格的寫法。嘆字草書的寫法與歡字草書的寫法是完全不同的。是混淆用不得的。

上圖為嘆字行書的不同寫法,與歡字行書的寫法也是不一樣的。

上圖為篆書嘆字的寫法,與歡字篆書的寫法是不一樣的。

上圖為歡字篆書的寫法,與嘆字篆書的寫法是絕然不同的。

有比較才能有鑑別!根據以上舉例說明,繁體字嘆字與歡字根本就不存在爭議的問題,更不存在通用和混淆使用的問題。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嘆的繁體字是嘆,歡的繁體字是歡。由於不恰當的簡化,使得完全沒有關係的兩個字,似乎有了某種關聯,偏旁部首都有了又這個神奇的的字。

實際上,嘆(嘆)字的主要構件是蝗蟲,本義人們面對蝗災,無可奈何,只有唉聲嘆氣的份兒。

歡(歡)字本義是貓頭鷹(雚)打哈欠,後引申為貓頭鷹叫聲。因為它叫起來像是在笑,於是就有了高興的意思。如,歡樂,歡快,歡喜,歡迎。






雲鶴閣


“嘆”和“歡”不存在任何爭議。把這兩個字提出來說“存在爭議”,看來是因為它們的簡化字“偏旁”相同——“嘆”、“歡”。這個很明顯是在調侃。

簡化字要求其“簡”,單靠從歷代簡體字裡找替代用字,不夠用,就顧及不了那麼多訓詁六書問題了。隨便就可以找到例子:“犧牲”必須寫成“犧牲”,但是“晨曦”不可以寫成“晨曬”,“王羲之”不可以寫成“王西之”......“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經常發生就要經常寫到,那個“犧”字筆劃又那麼多,寫起來夠麻煩,簡了吧,“西”筆劃少得多,念起來又一樣,就它吧!——其實,“羲”和“西”讀音並不真一樣,現在還有地方能讀出差異來。

後來的“二簡”走得更遠。鄧大人禁得好。


千說萬說,最大的一條“理”就是簡化方案“過了會,立了法”,一切學理靠邊站。“據理力爭”和“冷嘲熱諷”都是白費力氣。


ZBLiu


嘆和歡的繁體為什麼要有爭議呢,從形體上講兩個字皆然不同,一個“口”“又”,一個是“又”“欠”,根本就不相同的兩個字,何來有爭議呢,從意義上講兩個字更是不同,嘆字是從人的口中出來的“氣”叫嘆,也是在形容事物的靜態中的感“嘆”,歡是動形體,從多事物中體現出來的歡,歡是一種歡快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群體的表現,又是一種用行動或者是動作來形容人的生活方式的傳播和追求嚮往的一種境界,如果有很多人把這兩個字來通用,肯定是對生活的意義扭曲,而且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塌糊塗,也可以說是在生活中把意義相反的存在混為一談,只能給予高人的生活品質“難得糊塗”,如果有人對於這兩個字不能混合而用,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做任何事物都是很“理性”釘就是釘,卯就是卯,事非分明,一切都是公正公平,這也體現了社會中不同人格的展示,世界本來就很多姿多彩,每個不同的人都有每個不同的人生



feirongrong


確實不能混淆,


港版:歎 臺版:嘆

這兩字雖不同,但是他們的字素是一樣的:堇,只不過後來“去土從大“。歎從欠,欠是打呵欠,與出氣有關,所以香港的嘆寫作“歎”,臺灣同胞認為打呵欠必須要從口出,所以就寫作“嘆”了。


秀山居士m


我孤陋寡聞,莫名其事。謝


荒原牧雲


幼兒園的問題


用戶3082651831380686


關於“嘆”字的繁體,港版使用的是“歎”字,而臺版則使用“嘆”字。

港版的繁體“嘆、歡”是同一個字。個人認為:臺版的更精確,有了“口”字才能“嘆”。


泰山雛鳳


從未聽說過“嘆”和“歡”可以通用。習書法三十餘年,繁體字書籍亦常有看,未見過此二字有混用的時候。不知這個問題從何而來?


宋合祥書法


嘆的繁體字嘆,而歡的繁體字歡,所以客觀來說兩者是不一樣。未聽說過“嘆”和"歡”可以通用這一說法。

最後,提問者你可能是將兩者弄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