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从青楼女子到大画家,成名时被冷嘲热讽,远走他国,从此再没回来

“花开花落自有时,笔韵含情留画魂。”

提及潘玉良,相信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认为她是一个风尘女子,是上不台面的低贱身份。

但实际上,进入青楼只是迫于无奈,潘玉良真正的身份是一名画家,且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女画家,画作在无数个国家巡回展览。

但潘玉良心心念念的,始终是回到祖国,只是在临终之际,她为何又选择病死他乡呢?这一代画魂的人生经历又是如何的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从青楼女子到大画家,成名时被冷嘲热讽,远走他国,从此再没回来

被卖青楼,暗无天日

潘玉良的童年十分不幸,在她只有不到一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两岁的时候姐姐也死了,八岁的时候又失去母亲。

可怜的小女孩,目睹着亲人一个个离去,唯一的亲人也只有舅舅了。

但生活愈加困窘,舅舅为了生活,为了两袋大米,将潘玉良狠心卖到青楼。

从此,潘玉良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

当时老鸨嫌弃她长得丑,只将她贬为一个烧火丫头。

潘玉良自是无法忍受这样的屈辱,小小年纪的她自然知道青楼是一个怎样肮脏的存在,她不曾屈服命运,一而再再而三地想要逃离这里。

可她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每一次逃跑,都被青楼的人抓了回来。

为了给潘玉良教训,每一次迎接她的都是残暴的毒打。但都无济于事,他们打得越凶,潘玉良还是照跑不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鸨不信治不了这个小姑娘的锐气,就发明了一种残酷的惩罚——将猫放到潘玉良的衣服里,然后疯狂地打猫,猫因为受不了疼痛将潘玉良浑身上下抓得全是伤疤。

即便如此,潘玉良还是坚贞不屈,坚决不接客,跑不掉就要以死明志,所有自杀的方式她都尝试了一遍,不过都被老鸨阻截了。

见潘玉良这般傲骨,老鸨也是实属无奈,只好让她卖艺不卖身。

只要身体不令人糟践侮辱,潘玉良有了希望,开始学习各式各样的吹拉弹唱,她的歌喉和戏曲很快惊艳了整个芜湖。

从青楼女子到大画家,成名时被冷嘲热讽,远走他国,从此再没回来

偶遇知音,浴血重生

一次机缘巧合下,芜湖的海关监督潘赞化和友人前来坊间听曲,那时的潘玉良一开口,就吸引了潘赞化的目光。

潘玉良的唱声苍凉中又夹杂着几分斗志,像是在与命运开战,潘赞化越听越入迷,仿佛听懂了潘玉良曲中的抗衡——她很渴望逃离这里。

两个相近的灵魂总是吸引着彼此,潘玉良也注意到了潘赞化,哪怕两个人不说一言,只是几眼简单的对视,也有灵犀相通之感。

潘赞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这个女子,并不惜花了一万大洋,为潘玉良赎身。

二人成婚后,潘玉良向来是个要强的女子,就算嫁给潘赞化也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她需要上进以感激这来之不易的新生。

在潘赞化为她讲授文化知识的时候,潘玉良对美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从青楼女子到大画家,成名时被冷嘲热讽,远走他国,从此再没回来

她天赋极佳,画画就好像是潘玉良与生俱来的能力一般,此前不识一字的潘玉良,成功地考上了上海美专,一举化身为大学生,这无疑是她浴血重生的一次。

当时,学校正在开设裸体画,潘玉特别认真,画什么都要事先临摹临摹,找到感觉后再进行二度创作,只是裸体画的临摹需要特定的场景,于是潘玉良就跑到了浴室里。

但不巧的是,浴室的女生发现了潘玉良的行为,看到她的画作,大骂她是一个无耻下流的女人,还将她是风尘女子的料都挖了出来。

一时间,潘玉良有些无地自容,但她并没有因此而痛苦,甚至有些欣慰,因为她非常满意自己的作品,捕捉到了作品的神韵。

从青楼女子到大画家,成名时被冷嘲热讽,远走他国,从此再没回来

无人理解,至死抗衡

后来,潘玉良既然临摹不了别人,就在镜子前,临摹自己不着一缕的样子,但这件事被潘赞化得知了。

当时,裸体画艺术在国内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低级趣味的作品,但潘玉良都不在意。

但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潘赞化也同样为此感到不齿,她怎么能把身体这样赤裸裸地展示给大众,还称之为是一种艺术?

潘玉良为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可就算无人理解,她也要拿起武器,坚决地与命运、与世界抗衡到底。

美术是她的梦想,是她在这个世界存在的一部分意义,潘玉良毅然决然选择了出国留学,去攀登更高的艺术巅峰。

当时,潘玉良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使命,画画于她而言,就好像是她人生的全部,时常从早画到晚,哪怕是因为画画饿了,潘玉良都会感到很快乐,很享受。

从青楼女子到大画家,成名时被冷嘲热讽,远走他国,从此再没回来

在欧洲留学八年归来,潘玉良的画作已然全中国,是一代“画魂”。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的名气越大,就势必要承受一定的压力。

潘玉良因为早年画过裸体画,她再度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她丝毫不惧,竟然办起了裸体画展览,一时间引来无数沁入骨血的恶言。

有人居然私自议论,中国的画师都死光了吗?让一个婊子来出风头?

潘玉良一怒之下,当即给了那人一耳光。

从青楼女子到大画家,成名时被冷嘲热讽,远走他国,从此再没回来

后来,为了更高的艺术追求,潘玉良再度要出国,可这一次,她却舍不得潘赞化。

倘若潘赞化此时开口阻拦,她一定会留下来,只是潘赞化却让她出去了。

潘玉良深知,此次出国,也许很久很久都不会回来,要等到何时才能与丈夫重逢?但是潘赞化却给了她自由和宽容。

潘玉良这一次离乡,带着的是对潘赞化满满的爱意和思念,每走过一个画展,她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丈夫,并遵守着自己诺言,永远不改国籍,不卖画,也不会谈恋爱。

可黄浦江头那一别,竟然成为了他们夫妻之间的永别,潘赞化还是先走一步了。

潘玉良悲痛不已,归乡的心在这一刻也彻底破碎了,有家的地方才是故乡,既然潘赞化已经走了,何来家呢?

最后的时日,潘玉良嘱托老友,将她的画全部送回祖国,一个人在异国安详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