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上期講了怎麼區分棉甲、布面甲,現在教你怎麼區分東北亞各國的布面甲,布面甲作為中國最後一代鎧甲在中國歷史上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所以UP覺得有必要科普給大家。這樣方便找國產古裝劇道具的貓膩,觀眾提升了觀影水平才能倒逼影視工作者提升。中國的文化市場才能繁榮,而不是被抗戰神劇和青春墮胎劇霸屏。


蒙古布面甲

作為將布面甲全面普及軍隊的朝代,蒙古有開創性的設計。首先布面甲結構分有有長袍式和段卦式的型號。

對開襟長袍式布面甲

從肩一路到膝蓋的上下衣一體對開襟,以布帛為外棉在裡,鉚釘甲泡內綴鐵甲片在重要部位,為前主要是步戰的士兵軍士使用。在元明兩朝都有在使用,清以後淘汰。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蒙古對開襟長袍式布面甲

頭盔

蒙古布面甲的頭盔也很有特色,盔頂上有纓飾(也可以是翎羽、盔旗、盔槍)的前簷有眉庇,眉庇下額頭部分有面甲,這些設計可能是吸收了西方甲冑技術的產物。還有保護喉嚨的頓項都是影響後世的部件。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對開襟長袍式布面甲和頓項鐵盔

短馬甲,也可以叫上衣下裳式布面甲。和上面一款不同將身甲和腿裙分開,除了前開襟外兩側下緣也開叉口。所以有前擋保護下體,護腋保護腋下,肩膀有披膊保護。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身甲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保護腋下、肩膀和下體的部件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下裳部分保護腿部

這款布面甲影響深遠,在元明清一直使用,也是我們最熟悉布面甲代表。

明朝布面甲

明朝布面甲基本和蒙古布面甲相同,不過主體是對開襟長袍式布面甲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神機營的布面甲,除了上衣下裳主要特徵是鐵帽為板鍊甲編織

最大的特色是有環片護臂,很有羅馬風。不過羅馬的是皮帶鉚接,大明是繩係為主。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三叉戟盔槍、纓飾、環片護臂,可以說是明朝布面甲的醒目部件

戰襖

士兵護甲,和布面甲不同裡面沒有甲片,只是訂上銅鉚釘甲泡。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清朝布面甲

這個就是重頭戲了,因為是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所以有大量的文物和資料供我們查看,所以比較好理清。

後金時期

首先是清朝初期的布面甲,其實就是明朝布面甲的滿清版,一樣的對開襟長袍式布面甲,不一樣的是護臂用碎片甲(板鍊甲的一種)來保護手臂,靈活性比環片護臂高,其他的沒有什麼不同。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現存瀋陽博物館的努爾哈赤鎧甲

滿清入關前

隨著皇太極的治理,滿族統治在關東以是堅如磐石,較父親努爾哈赤的盔甲比盔甲更加追求使用性能。找回了蒙古時期上衣下裳式的布面甲,而且為了腿部的靈活度,在布面外用鐵葉從上而下綴甲。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皇太極盔甲

入關後

到了順治帝這個時候清朝入主中原以是定局,吸收了中原技術和文化後。這個時候布面甲頭盔在子彈頭形外多了菱形胄,目前所有的明末頭盔和清早期皇帝的頭盔都沒有這種折角(盔體上的稜)的出現,護心鏡成為標配(之前應該也有,不過應該是使用者自己準備)護肩和盔甲連接部分增加了鏈接的鐵葉,防禦更上一層樓。這也是布面甲的終極形態了。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順治帝鎖子錦布面甲(鎖子錦是在布面上繪製山文甲的花紋)

清儀仗甲

這個時候也就是康(紅)乾(薯)盛世了,皇帝檢閱軍隊不需要什麼防禦力了。為了不然皇上重的慌。頭盔用牛皮胎漆黑漆,盔體有鍍金梵文。沒有內襯鐵甲片,反正不是防具是“禮服”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乾隆皇帝大閱甲冑

清末儀仗甲

在戰場上穿等於移動的靶子(笑),在原有的基礎上把下裳從左右移到前面方便座凳子,兩腿中間增加漢文化的吞口魚擋住縫隙。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袁世凱著儀仗甲(感覺吞口魚在咬JJ)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方便座凳子不露襠,這是個阿姨知道不

最後的特典:朝鮮布面甲

沒什麼好說的自己看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頭盔沒有頓項,沒有護心鏡,沒有前擋,沒有錢(滑稽)


教你區分蒙古、大明、清朝布面甲

都綁到胸口了連皮帶都沒有裝什麼領導

好了,終於完成了。大家素質三連呀親,我會再接再厲給大家獻上更多的冷兵器知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