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圖說泰山行


泰山活在杜甫的詩裡,泰山生在李健吾的文中,我也有登山之念,恰因老公的約定,於是泰山之遊遂成行。

早上五點半啟程,開車走臨朐――萊蕪――泰安。結果臨朐某段境內修路,只好又返程四五十公里至九山後輾轉上高速。臨朐這段路上我們吃了價廉物美的早餐,看到了化石,石藝雕刻,山區生態旅遊,聊到石門坊,老龍灣,當然也感受了起伏不平泥水遍地的修路路段,更多的是被這裡起伏的山勢,清新的空氣吸引。鍾靈毓秀,山美人美,想起娟子。

臨朐境內就已經飄雨,臨近萊蕪雨勢更猛,刮雨器開到最大,路上已經淌成小河,路過車輛皆開著雙閃。老公決定到服務區暫避一下。

半小時左右,我們重新上路。

路過了三個隧洞,當車身穿過山體,感受到人類開天闢地的巨大能量。

十二點多,終於到泰安,天竟然不下雨了。打開車窗眺望前方,黛色群山,清峻如工斧雕鏤,浮雲繚繞,煙氣升騰,撩逗的我挪不下眼。

本想當日爬完山即刻返程,看來是做不到了,那就多玩玩吧,好好欣賞一番。聯繫酒店,稍事休整。

圖說泰山行


下午四點步行去岱廟。

古銀杏樹碩果累累,漢柏唐槐參天,紅牆睥睨,方正佈局,四隅建有角樓,趁勢三疊,飛簷斗拱,雄偉壯觀,氣勢磅礴。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觸摸灰牆碧瓦,竟有蜉蝣一粟之感,牆內是曾經的轟轟烈烈,牆外卻是熙攘的現代文明。時光在此刻碰撞,震顫了我的靜謐。

此時一莖爬山虎安靜扶在牆體,渾然不覺他親吻的竟是匆匆流年。

遊覽中遇雨,大槐樹下躲避,竟也無虞。遙望泰山又在煙雲籠罩中,愈發勾人慾念……

圖說泰山行


第二天七點之後吃罷早餐即向紅門停車場進發,場內皆已停滿,只好穿過內停車場,停在露天,費用一小時五塊,一天四十。

想把所有的遇見都攝入畫面,想從外圍就探秘泰山。臺階與平路交錯,不久即來到一天門。哎呀,登山開始了,小心臟興奮中。

路兩旁有不少店鋪,泰山工藝品及各種上山所需,很多買柺杖的,老公問我要不要一根,我說四十還不到就要柱棍子,也太不相信自己了。(哈哈,下山後才知道自己真的沒那麼強壯。)

圖說泰山行


人流如織,簇擁到這裡,孔子登臨處。“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此時的門口爬滿綠植,透著古樸。

圖說泰山行


天階,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巖第一山。

圖說泰山行


紅門宮門洞,洞外售票,亦可到萬仙樓購票

圖說泰山行


進入紅門門洞,腳底是天長日久磨得光滑的路石。前方不近不遠處就是五七級臺階,一段又一段引人入勝。

左側崚嶒山岩,右側冷樹深溝,中有泠泠泉聲,亦有人影。左右不缺的是直聳入雲霄的粗壯側柏,更有滿山蟬鳴,千轉不窮。

路旁有很多石碑,一開始還唸叨一番,後發現竟有大量字不認識,自稱是老師的我成了文盲!呵~呵

樹影掩映下不時有石刻映目,拍拍拍,最終還是人影居多,熙攘的人群,讓自己少了拍的興致。

想起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與民同樂也,此種境界原是自己達不到。

想起袁宏道的《晚遊六橋待月記》中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月景尤不可言”,我輩原是俗世中人,那就及時行樂吧。

圖說泰山行


萬仙樓,買票。遊客太多,等了很長時間。隨處倚靠,古木參天,倒也涼爽。此時已經九點。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翠柏蔽日,罅隙藍空,空氣清冽,涼爽宜人。為爬山準備了墨鏡遮陽帽,不知何時他們都躲到了身後的揹包裡。真如石刻所言:漸入佳境。

圖說泰山行


革命烈士紀念碑,掩映下蒼松翠柏中,正面碑文,其餘三面皆是密密麻麻的人名,為人民解放事業而流血犧牲的烈士英靈,將與巍巍泰山共存!

圖說泰山行


繼續山行,鬥母宮就在眼前了

圖說泰山行


鬥母宮古名龍泉觀,分前中後三院,門側有鐘鼓樓,院內定是古槐古柏,屋頂已是翠草雜生。關於鬥母還有不少傳說,不一一贅敘,

圖說泰山行


老公一直唸叨的經石峪終於到了,傳說唐僧師徒取經經過此地,經書因被河水浸溼,他們便在石坪上曬經,經文幹後則入石三分成了石經,此石俗稱曬經石

圖說泰山行


回馬嶺,在壺天閣上

圖說泰山行


水路轉至左側,右側山勢,全程古柏參天,森陰蔽日,人行其間,如入洞中。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水簾洞。未深入探究哪裡有洞,何處見水簾。

圖說泰山行


藥王殿,給父母求點靈藥

圖說泰山行


幾經磨折,終於到達中天門。感覺身體已至極限,四處可見席地而坐的遊客,不見了上山之初的興奮與喧譁,默默靜坐,或隨便吃點什麼。

遠眺南天門如銀線掛在天邊,很清晰又那麼遙遠。

未到山巔,怎可輕言放棄?!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中天門過後有少許下坡路,隨後有很大空場,是徒步泰山的休息中轉站。山下有班車可直達這裡,亦可搭乘索道直達岱頂,一步登天。

我們只想親自體驗,遂繼續步行。

圖說泰山行


迎天坊,離天不遠了。

圖說泰山行


雲步橋,橋側陡峭石崖上隨處可見題字,飛瀑直下,石潤透綠,景色極美。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飛來石,五大夫松

圖說泰山行


秦皇登封泰山時於大樹下避雨,因樹護駕有功,被封五大夫。現存二株。

圖說泰山行


英姿優美,探身伸臂,彬彬有禮迎接遠方來客的望人松。這松樹以前只在年畫中得見,今終遂願。

圖說泰山行


對松山

圖說泰山行


十八盤開始了。

圖說泰山行


老公已經體力不支,兒子還興致勃勃,於是我們兵分兩路,我跟兒子一路,繼續。

租借軍大衣的,長長的一溜,只可惜我們不看日出,也不知如果看日出夏天需要不需要租借?

圖說泰山行


回望泰山繡成堆。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開始不緊不慢十八盤。

圖說泰山行


昇仙坊後緊十八盤。過了昇仙坊就是仙人了,可身無飄飄欲仙之感,每一抬腿如舉鉛,已無暇顧及兩側之境,只有腳下臺階,旁無他物,此時走走停停歇歇,不敢回首,心慌不已。抬頭望,臺階聳入雲霄,慢回首,臺階立陡,峭壁懸巖,真乃進退兩難。

耳邊傳來已登上山頂之人的放聲吶喊: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一次不過癮又來了一次,真是喊出了全身舒泰,喊出了勇氣,喊出了蕩氣迴腸的胸懷,我們在半山腰之人也為之精神一凜,有人嗷嗷的回應。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此時只相信自己的雙腿,走一步再走一步,上!

兒子等不及我提前一步上了南天門,翹首以待,我也終於登上南天門,渾身疲憊緊張卸下,雞凍。

拍照拍照拍照,只為興奮。

圖說泰山行


慢步山頂,手扶欄杆遠眺,雲山霧罩,真仙境也。

兒子有個願望,就是到爺爺留影的泰山極頂“五嶽獨尊,昂首天外”山石處留一個相同的影。為孃的只想達成其美好願望,於是,繼續前行。

圖說泰山行


天上的街市,熙攘繁華。

圖說泰山行


白雲亭,入目四處皆飄渺。

圖說泰山行


蓬元,我們都是仙體附身

圖說泰山行


此時我們錯過了孔子廟,當然也錯過了玉皇頂,而是往碧霞元君祠而去。

站在門口遠望,讓人激動的人流。

圖說泰山行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給孔子廟拍個遠景吧。哪成想我又輾轉而至哪?此是後話。

圖說泰山行


也不知到了哪裡,整體岩石雕鏤的臺階

圖說泰山行


輾轉中到了這裡。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兒子的願望沒達成啊,我指著遠處的宮殿給兒子看,那就是玉皇頂。我們需要原路返回然後繼續爬山。兒子笑話我,不領我情,讓我跟他走小路,說他看到了路標箭頭。我怕走不通幹浪費體力,他很堅定讓我聽他的,我不放心,路上打聽路過的遊客,得到肯定的回答後,放心前行了。

終於到了這裡,等拍照的人好多,兒子排了老長時間的隊終於留下歷史性的一拍。

圖說泰山行


迴路就放鬆了,孔子廟一遊。

圖說泰山行


願兒子學有所成,願自己為人師表。

圖說泰山行


下山了,蹦蹦噠噠,速度很快,竟在心裡嘲笑那句良言:上山容易下山難。還是下山好啊,不用費力氣,只要兩腿有節奏,眼裡有臺階就行了,不知不覺已過十八盤。

還有好心情拍了幾張照片。

等到中天門,膝蓋旁肌肉就痠痛起來,卻執拗的選擇相信自己。

要知道從中天門到起點雖然上下起伏不太大,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啊,走開後我就後悔了,除了酸澀疼痛還是酸澀疼痛,路上我也見倒退下山的,一步一步挪的,我已經歪歪扭扭,苦不堪言。

想起挑山工,心中只有堅持。

遺憾的是,上山路上所見景緻,下山已全然不見,終於吃透那句話的精髓:上山容易下山難!!!真乃至理名言啊,“深刻的教育來自深刻的體驗”,哈哈

謝恩門到了,真是謝天謝地,我終於活著回來了。

怵頭,此處至山腳還有一段距離啊,挨。

圖說泰山行


碎言完登山過程,隨意瀏覽下隨處可見的石刻吧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再來看看各色人等

此人全副武裝,隨身攜帶beyond的音樂,腳蹬登山鞋,一步一步走得沉穩有節奏。再看看我們這些散兵遊勇,感覺人家才是專業的,我們就是業餘的。

圖說泰山行


挑山工,讓人敬畏,這也是每每懈怠下來後的精神支柱。

圖說泰山行


圖說泰山行


從雲步橋開始,此挑山工竟然不走尋常路了,讓人稱奇。

圖說泰山行


感謝同伴一路的鼓勵。

但他們也有隨手丟棄垃圾的惡習,不時出現有人抽菸的行為……守著孩子,起碼做個好榜樣,更為了子孫後代,我們的青山綠水。

一路上,泰山上空氣清新宜人,在我們享受大自然饋贈的同時,要愛護她。

圖說泰山行


這次旅行讓我們互幫互助,一個揹包你奪我搶,一瓶水也是你謙我讓。

此圖是上山之景,老公累壞嘍,不顧形象的張揚在石壁上,(哂笑)

圖說泰山行


看看美景吧:石橋巍然,澗水潺潺,綠意生機

圖說泰山行


山頂紅果

圖說泰山行


山間紫色山花

圖說泰山行


石縫間的呼喚

圖說泰山行


雲海

圖說泰山行


倔強在石間

圖說泰山行


你等我千年,我卻走馬觀花了一眼

圖說泰山行


這樣的姿態才是對生命的膜拜

圖說泰山行


不知何樹,結滿紅球

圖說泰山行


古槐

圖說泰山行


綠藤

圖說泰山行


漢柏。

圖說泰山行


圖片不全,順序也有錯亂,姑且記之。

此時我的雙腿還是不太敢蹲,走路是殭屍步,可我還是覺得不虛此行,有意思極了。

當然,有機會我會再次拜望,深入探究其內涵,這次只當是對自己的挑戰。

再見,泰山!泰山,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