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郭德纲一万块挖不来一场三十块的演员,看完一个故事,我陷入沉思

最近两年,能够明显感到郭德纲对于人才的渴求程度,曾经德云社自己培养“自产自销”的模式也开始转变,挖一些已经成熟的相声和曲艺人才,这两年也屡见不鲜。

当然了,如今的德云社有足够的市场影响力,能够相对容易的聚拢到自己理想中的人才。不过在几年前,这种情况却很难出现,所以德云社开设学员班,演员主力来自于此也实属无奈。

郭德纲一万块挖不来一场三十块的演员,看完一个故事,我陷入沉思

其实德云社对人才的缺口一直很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呢:

第一,单纯的靠自己培养人才,这个速度相对漫长,而且从录取,培养,到最终在舞台上成为独当一面的演员,这个过程实在太漫长了。

如果郭德纲是小富即安的类型,那么这种发展模式也未尝不可,因为毕竟自己培养的演员,相对知根知底一些。

可惜的是郭德纲对于曲艺还是有一定的情怀和理想的,今天在一篇文章中有网友留言:如果今天的郭德纲急流勇退,那么他就会成为当代的范蠡,“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几千年前,哲学家老子就看透了这一点,“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不过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既在江湖内,就是薄命人”,古龙也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德云社几百号演员都靠着郭德纲吃饭,郭德纲怎么能撂挑子,说退休就退休,说解散就解散。

而且从最近两年郭德纲不计成本的投入到京剧行业就知道,已经功成名就的郭德纲,做事情不是以经济利益作为出发点,而是真的从内心里爱相声爱京剧,不希望这行亡了。

郭德纲一万块挖不来一场三十块的演员,看完一个故事,我陷入沉思

第二,德云社的人才流失在早几年一直很大,本来培养的人才少,成熟演员又面临着流失,德云社又在不断发展,自然而然的缺乏人才。

这也是德云社非常遗憾的地方,无论是曾经的儿徒,还是有了些名气的演员,退出的人数相当多,而且这些人退出的时候,不会一个人退出,既然想着单干,肯定会带着几个自己看好的人才一起走。

把原因单纯的归结到退出的演员们身上,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毕竟是人都要经过一个成长到成熟的过程,即使是郭德纲也不例外。

最近一段时间,天津相声春晚成为粉丝们热议的话题,主持人裘英俊和郭德纲早年的一段经历也被挖了出来。

郭德纲曾经在节目中言道:自己早年的时候曾经出过一场一万的演出费,来挖一位自己看好的年轻演员,当时这位演员的演出费只有一场三十元,结果对方拒绝了。

这位拒绝了郭德纲的青年演员,就是裘英俊。

郭德纲一万块挖不来一场三十块的演员,看完一个故事,我陷入沉思

很多粉丝都嘲讽裘英俊的不识时务,我也曾经觉得如果当时加入到德云社,那么现在裘英俊在收入即使不能达到岳云鹏一年一两千万的水平,估计也不会差多少。

直到看到一个小故事,我才发现很多网友的看法和我曾经一样的幼稚,在当时的情况下,裘英俊没有选择德云社,其实是对个人来讲最有利的一个选择。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两位铁哥们一起从大学毕业,一位回到了自己的小县城,工作很安稳,旱涝保收,福利超好,你肯定知道这是什么单位了。

另一位同学到了外企,工资是这位工作安逸同学的四五倍。既然是好哥们嘛,所以这位在外企工作的同学,就向自己的主管推荐人才,想着把自己的好哥们挖到公司去。

结果这位到了小县城的同学微笑着拒绝了,并且说:你不懂。

五年之后,这位在小县城的同学因为本身非常出色,加上勤奋努力,职位稳步上升,而且他获得了福利分房。

而这位在外企工作的同学,却在五年之后,面临着公司裁员,更让他绝望的是,虽然收入高,但是在大城市里生活,每一步都需要花钱,所以别说买房子不现实,最终留下的存款也没有多少。

郭德纲一万块挖不来一场三十块的演员,看完一个故事,我陷入沉思

为什么说裘英俊当时的选择非常正确呢?其实仔细一琢磨就明白了。

裘英俊面临的是二选一的抉择,就像同行们劝他的话:别看现在德云社一场给你一万,但是有一天假如德云社倒了,你想再回来赚这一场三十块钱就不可能了。问题来了,那么德云社会不会倒呢?

德云社2004年开始小剧场演出座无虚席,2005年开始声名鹊起,2010年的时候,曹云金何云伟李菁等几名得力演员退出德云社,这个矛盾其实在很早就已经埋下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相当关键。

郭德纲一万块挖不来一场三十块的演员,看完一个故事,我陷入沉思

2007年,郭德纲的师父侯耀文先生去世了,先生的去世对德云社的影响很大,从此之后,德云社和主流相声演员之间的缓冲没有了,而且本来大家看在侯耀文先生的面子上,和郭德纲的冲突还没有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在当时的情况下,德云社有没有可能经营不下去?答案是肯定的,曹云金何沄伟等演员的退出,实际上也是因为不看好德云社的未来。

总而言之,很多事情看似做的不明智,实际上仔细一琢磨,本来貌似愚蠢的选择却是最明智的选择。如果你我是当时的裘英俊,只要略微分析一下,也不会选择德云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