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打通交通運輸“大動脈”當好復工復產“先行官”

打通交通運輸“大動脈”當好復工復產“先行官”

打通交通運輸“大動脈”當好復工復產“先行官”

施工現場檢測點

打通交通运输“大动脉”当好复工复产“先行官”

挖掘機挖掘路面

打通交通运输“大动脉”当好复工复产“先行官”

復工復產,交通運輸是“先行官”,必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3月2日,縣交通運輸系統“卡口精神”提煉與發揚專題會再一次強調了疫情當前的交通鐵軍精神。會上要求,在把好“入口關”,當好“守門人”同時,也要根據新形勢新政策,及時聯動反應與調整。勇挑重擔、共克時艱、眾志成城,為防疫守好關口。人暢其行、車暢其道、貨暢其流,打通“大動脈”讓經濟迴歸正軌。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交通運輸不斷恢復,才能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動能。目前,全縣的交通在建工程都已復工,新建工程也已開工,縣交通部門堅持將疫情防控與運輸安全“兩手抓”“兩手硬”。保證運輸脈絡暢通的同時,也為復工復產摁下了“快進鍵”。

撤卡防疫不放鬆數字賦能“碼”上通

路通,則百通。交通是人員流動的大動脈,也是保障各類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供應的生命線。為加快我縣復工復產工作的開展,最短時間內全面恢復企業正常經營運轉,2月19日零點,全縣所有的國省縣道卡點全部撤銷,以保障線內交通全面暢行。卡點撤卡正式打通了防疫以來複工復產的“交通動脈”,確保人員正常出行和生活物資正常流通,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但是,卡點的撤銷以及企業復工復產,人員流動性大了,疫情防控工作面臨的挑戰更大、問題更多、情況更復雜,對疫情防控工作的考驗更艱鉅。雖無卡點,交通的管轄卻並未停止,復工不忘防控,各種“硬核”防疫在我縣各交通運輸途中都可觸可感。不戴口罩不準上車、車上保持通風、隔開座位就座等等。

數字賦能,多面管控,縣交通運輸局以“健康碼”這一數字化防疫措施為重要手段,全面推廣“健康碼”智能管控,創新運用數字賦能,高效實現防疫、生產兩不誤。督促各客運站場實施乘客亮碼通行制度,嚴格按照“亮碼—核驗身份—測量體溫—分類處置”進行檢查。乘客進站上車時,須出示即時“健康碼”,核驗為“綠碼”時,經體溫測量正常後可快速放行;若顯示“紅碼”“黃碼”,不準進站乘車並立即進行分類處置。公交車、班車、出租車、網約車駕駛員等自身嚴格執行“綠碼”上崗制度。同時,還在客運站場等人員流動大的場所張貼“健康碼”申領流程圖,並採用“一對一指導、手把手教學”的方式,幫助乘客申領即時“健康碼”。此外,客運公交運營還在推行個人“健康碼”基礎上,推出“乘車碼”,乘客可通過掃取所乘車輛專屬標碼,完成乘車實名認證,有助採集疫情防控追溯依據。

我們很欣慰看到,近段時間,車次班次多了,市民出行的腳步更從容了;從“家門”到“廠門”,返崗復工“點對點”直達;物流、包裹、快遞也恢復了往日的速度……

復工復產“先行一步”分區分級精準防控

“早一步,快一步,多一步”是邢臺路橋武義PPP項目公司復工所做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牛頭山通景公路等工程PPP項目由於子項目多,情況複雜,項目復工的“腳步”走得也就更早一些。邢臺路橋武義PPP項目公司總經理張燕卿除了負責工程進度管控外,還擔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這是我們“兩組兩方案”中的一項內容,也是每個項目復工前必須落實的一項重要舉措。”張燕卿說。“兩組兩方案”,即成立生產、防疫領導小組和防疫消殺小組,制定復工生產方案和疫情防控方案,為項目恢復正常施工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早在復工前,武義縣交通運輸局就已經協助我們備足口罩、84消毒液、酒精、溫度計等防疫物資,現在我們企業也有準備一週用量備用。”張燕卿說。

金華物產物流有限公司做好防疫復工“兩手抓”。進行了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嚴防疫情進園區;分類施策精準復工,全力以赴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同時,對於重點防疫地區想返程的員工一律勸阻,而對於非重點防疫地區的返程員工做到早隔離、早上崗。同時,在物流線路上關閉重點防疫地區物流線路,暫停接單;全力開通非重點防疫地區物流線路;省內物流線路復工即開通;對於省內上一級配載中心未復工導致物流線路受阻,依託集團優勢整合資源,繞行至已開通的配載中心,打通物流通道。

在330國道下茭道到上茭道路段,養護工人們正戴著口罩為路面進行整修。330國道洞合線養護大中修工程是今年的新建項目,總投資額3000萬元,計劃今年主體完工。據瞭解,今年的交通新建項目除了330國道養護大中修工程外,G235新海線(S220上松線)養護大中修工程(白改黑)也於2月28日正式開工。截至2月20日,縣交通建設續建項目已全面復工,縣交通運輸局將按照疫情防控動態及時優化項目施工組織計劃,並充分發揮交通建設項目復工服務專班的作用,積極主動幫助施工單位協調辦理運輸通行證,開放綠色通道,破解材料運輸難題,全力保障項目復工後穩步推進。

防疫復產“兩手抓”系統上下“一盤棋”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中,縣交通運輸系統全體總動員,會同衛健、公安、鄉鎮街道等部門,24小時駐守在交通卡口,用實際行動把好“入口關”,當好“守門人”。1月23日以來,從最開始的一個個簡單的工作帳篷到組建一座座“戰鬥堡壘”,縣交通系統經歷了28個日日夜夜,672小時,檢查車輛73726輛次,檢查人員136712人次,為確保武義“無疫”作出了重要貢獻,向全縣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疫情來勢洶洶,我們嚴陣以待。在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縣交通運輸系統就全面加強責任分工,形成嚴密防控網絡,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根據新形勢新政策,及時聯動反應與調整。從2月13日開始,根據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要求和局黨委的安排,寧和公司參加了企業員工組織小組的工作,和縣人社局的同志一起,幫助企業從雲南、貴州、江西、安徽、湖南等勞務輸出大省,專車接我縣規上企業員工返回武義,全力助推工業企業復工復產。

在卡口上插黨旗,在一線創“雙崗”,縣交通運輸系統創新卡口工作舉措,提高工作效率及力度。各卡口創建黨員先鋒崗和示範文明崗,在嚴格做到疑似人員、高風險人員“一人不輸入、一人不輸出”的基礎上,提升卡口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爭取群眾對卡口防控工作的理解、配合與支持。1月30日,成立八個中共武義縣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交通防控臨時支部委員會,負責本組疫情防控工作,確保每日疫情防控工作規範化開展。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幹部切實擔負起各自所在卡點職責,激發黨員幹部在防控戰役中的擔當作用。同時在各個卡口設置“觀察區”與“休息區”,提供必要的茶水、紙巾等用品,為現場滯留的群眾提供休息場所。在卡口設置各種溫馨提示等,從細節處著手,周到服務過往車輛人員,發揚文明管控新風。

在這次防控工作中,交通運輸系統湧現了一批主動請纓、擔當有為、甘於奉獻的先進典型,展現了交通鐵軍不畏艱險的精神風貌,完美詮釋了“卡口精神”。在復工復產的戰線上,交通運輸系統也將“卡口精神”繼續發揚。在施工現場,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工地各項防疫措施到位。多方謀劃,加快施工人員、建設材料進場,爭取3月初所有項目按照正常強度施工。同時按照“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的總體要求,配合做好企業原材料輸送、員工返武等工作,嚴格做好車輛、人員防疫措施,確保務工人員在疫情防控期間安全返崗就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