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爭分奪秒,保防疫物資生產

宜昌:力促醫用防護物資企業擴產增能

宜昌快速推進奧美醫療、海詩特醫療、華強科技等醫用防護物資生產企業擴產增能,N95口罩、醫用防護服日產能已分別達到21萬隻、1萬套,為全省抗擊疫情增產保供貢獻了宜昌力量。

對已具備產能的企業,宜昌全力保障原材料供應,促使產能轉化為產品。連日來,奧美醫療持續滿負荷生產。據最新數據,每天可生產醫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口罩86萬隻、N95口罩21萬隻。自2月1日以來,該企業已累計生產口罩1922.67萬隻,向省防指及省醫療機構供應N95口罩367.94萬隻、醫用外科口罩838.47萬隻。和遠氣體作為全省兩家液態醫用氧生產企業之一,已為武漢市內的金銀潭醫院等30家醫療機構、省內其他市州約480家醫療機構,配送液態氧醫用氧198噸,確保了武漢雷神山、火神山等醫院的醫用氧氣供應。興福電子、三寧化工、華強化工、興瑞硅材料、宜化太平洋熱電、宜化太平洋化工等6家企業生產的雙氧水、次氯酸鈉等消殺產品庫存已近飽和。

針對防護服等物資緊缺的情況,宜昌全力支持企業擴產轉產。目前,華強科技醫用防護服生產線技改,已具備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1200套。海詩特醫療於2月25日取得二類醫療器械資質和生產許可證,一次性醫用口罩日產能達30萬隻。康泉醫療完成一類醫療器械備案申請和醫用護目鏡、防護面罩生產線轉產,實現4天註冊、10天轉產,填補宜昌市此類醫療防護物資的生產空白。際華仙女服飾、茂隆瑞錦織業、欣龍衛生材料、榕生時裝、愛麗芬服飾等企業均順利實現轉產。

宜昌積極幫助相關企業謀劃醫用防護物資生產項目,初期計劃投資14.8億元。其中,奧美醫療擬投資7億元建設防護感染系列產品生產線,打造防護用品全產業鏈;和遠氣體擬投資2億元構建湖北省醫用氧保障體系;華強科技擬打造疫情防護物資生產基地,正加速推進日產100萬隻N95口罩生產線落地。

另外,宜昌還認真落實疫情以來國家、省出臺的一系列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重點向醫用防護物資生產企業傾斜,全力保障企業穩定生產運行。下一步,宜昌將重點圍繞原材料採購、產品運輸、員工返崗、金融支持等方面加大協調服務力度,有序推進醫用防護物資企業擴產增能。

十堰:11家企業投產

3月1日,300多名工人在竹山嘉麟傑公司生產線上忙碌,每3秒鐘就有一套防護服下線。

在十堰市高新區,湖北康榮公司的口罩日產量達35萬隻,而這家企業僅成立14天。

防疫物資生產,是與時間賽跑、為生命護航的另一個“戰場”。“全市已有11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投產。”十堰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負責人介紹,十堰企業可生產防護服、口罩、84消毒液等主要防疫物資,其中有國家重點調撥醫用擴能企業1家,省疫情防控“三個一批”重點企業2家。目前,該市正全力以赴保生產,在疫情防控物資供應中貢獻“十堰力量”。

十堰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高度重視防疫物資的生產保障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一線生產企業調研,並出臺《十堰市工業企業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指南的通知》,並分別向企業派出服務專班,確保企業正常生產。

仙桃:拼全力、盡所能、保供應

3月1日,仙桃市新鑫公司向武漢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緊急發送5000雙靴套。從接到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命令到成品出廠,僅用了36小時。

近一週,仙桃防疫物資生產企業迎來“復工潮”:科倫藥業每天生產60萬支“小水針”;仙明醫療器械公司,加班生產注射器等醫療器械,直供武漢火神山、雷神山等醫院。截至2月29日,仙桃累計向省防控指揮部提供102萬件醫用防護服。

目前,仙桃已有140多家企業復工復產,生產醫用防護服,趕製口罩、隔離衣、靴套等防護用品及米麵油等生活必需品,每天向省防控指揮部送交醫用防護服5萬件、口罩2400萬片。防護製品佔全省供應量的80%。

“拼全力、盡所能、保供應。”仙桃企業以“戰時”擔當,以“停不得”的狀態,與時間賽跑,提效擴能,打贏“增產保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