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明英宗為何在天下百姓反對的情況下,冤殺了延長明朝國命200多年的于謙?

雨霽視角


明英宗為何在天下百姓反對的情況下,冤殺了延長明朝國命200多年的于謙?

我是臨石觀海,我來回答

簡單的說明英宗朱祁鎮之所以要殺于謙是為了讓“奪門之變”師出有名。


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回國

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中被瓦剌俘虜,大明朝群龍無首,危在旦夕,之後明朝在於謙的主導下,立朱祁鈺為帝,穩定朝政。而在瓦剌攻打北京失敗後,明朝也將已被遙尊太上皇的朱祁鎮迎了回來。

怎麼辦,這對朱祁鎮朱祁鈺來說都是挺尷尬的事,朱祁鈺剛感到皇帝這位置不壞,不捨得下臺啊,而朱祁鎮犯了彌天大錯也沒臉再提。


朱祁鈺太過迷戀皇位,引發奪門之變

本來也就這樣相安無事,但朱祁鈺在嚐到了權力的甜頭後,原先對皇位毫無興趣的他,也開始被權力迷失心智,他為了保住自己一脈皇權穩固,犯了兩個錯誤。

第一,他將朱祁鎮軟禁在南宮,嚴加看管,更狠的是,為了防止有大臣跟朱祁鎮私下交流,把南宮邊上的樹木都砍光,還不提供生活必需品,身為太上皇的朱祁鎮過的水生火熱。

第二,為了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兒子朱見濟,他不顧群臣反對,千方百計改立朱見濟為太子,甚至連賄賂朝臣的手段都使上了,但人算不如天算,朱見濟無福消受,夭折了。朱祁鈺大受打擊。

而正是這種反常規的操作,使得人心大失,也激怒了朱祁鎮,因而在他重病不起的時候,石亨,徐有貞等人看到了機會,重新擁立朱祁鎮為帝,史稱奪門之變。


于謙被殺的原因

而奪門之變雖然很順利,但俗話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於是以徐有貞,石亨,曹吉祥為首的奪門派開始誣陷在北京保衛戰中立下不世之功的民族英雄于謙,將改立太子的髒水潑在於謙等人的身上,更造謠說于謙還要迎立襄王子。而在朱祁鎮猶豫于謙有功之時,徐有貞說出了“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的話,於是于謙最終被殺。

奏上,英宗尚猶豫曰:“于謙實有功。”有貞進曰:“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帝意遂決。丙戌改元天順,丁亥棄謙市。—《明史》



總結:綜上所述,于謙在土木堡之變後,力挽狂瀾,救大明於將傾,立下不世之功,卻被朱祁鎮,徐有貞等人為了師出有名被殺,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千古奇冤,讓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