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自從中國空軍列裝殲-20五代戰鬥機之後,“我們也要有”的情結在某些亞洲國家發酵,其中包括韓國。去年10月,韓國國防部和科研單位一起在首爾航展上正式發佈國產未來戰鬥機(KFX)實物模型,號稱首架原型機將於2021年首飛,開啟“隱形空軍時代”,奇怪的是,面對如此樂觀的預期,為何業內人士卻對它充滿了疑問與觀望?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韓國未來戰鬥機(KFX)


韓版“高低搭配”

9月24日,韓國國防事業廳舉辦了設計論證會,決定KFX從10月起進入試生產階段,韓國航宇公司(KAI)是主要承包商。公開資料稱KFX最大起飛重量25.6噸,飛行速度1.81馬赫,作戰半徑1300公里KAI事業本部部長稱飛機詳細設計圖紙有1.2萬張,9300張已完成,而核心裝備和構造部分的設計工作已完成70%,其強調KFX搭載最新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且因採用兩臺發動機,可掛載更多的燃料和武器,最大搭載可達7.7噸,超過美國F-35戰鬥機.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KFX實物模型,堪稱F-22翻版


從外觀看,KFX戰機模仿美國F-22的構造,多數傳感器藏在機體內,連機身下方掛載的4枚中距空空導彈,採用“半埋”式搭載模式,這種設計讓KFX在隱身效果接近美國退役的第1代隱形機F-117的水準。韓軍將用進口的美製F-35和國產的KFX進行“高低搭配”,一旦發生衝突,韓軍首先採用F-35迎戰對方隱形機,接著用KFX壓制對方非隱形機,提高奪取制空權的能力。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韓軍將用F-35和KFX進行“高低搭配”


“蒼鷹”遇劫,幾起幾落

在韓軍內部KFX被暱稱為“蒼鷹”,起源於2001年,時任總統金大中在韓國空軍士官學校畢業典禮上宣佈,最遲2015年前將製造尖端國產戰機。2010年,國防科學研究所提出KFX構想,打算依託外國幫扶,力爭5年內實現技術自主,但歐美和俄羅斯都表示“技術轉讓”免談。項目進退維谷之際,恰逢2010年發生朝韓延坪島炮戰,時任總統李明博匆忙批准“國防改革307計劃”,斥巨資發展軍工以應對軍事威脅,其中就包括KFX。沒想到已處執政末期的李明博和國會是同水火,後者抨擊計劃不透明且浪費資金,結果計劃被擱置。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KFX計劃曾被擱置


到了朴槿惠執政,在軍方和軍工財團大力遊說下,韓國政府於2016年同意KFX立項,還爭取到印尼的參與,兩國分攤科研費用,而印尼將獲得全部技術資料。最重要的是,朴槿惠批准採購美國洛馬公司的F-35戰鬥機,作為補償,美方承諾對韓轉讓部分航空技術,支持KFX的研發。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印韓兩國分攤科研費用


巨資懸賞,只為減重

韓軍方評估,KFX現有國產化率為68%,但在關鍵性的雷達、光電追蹤系統、電子戰系統等領域無法自主,美國頻頻以“洩密”為由,拒絕轉讓技術,只肯提供成品,韓國人花巨資不說還得不到學習的機會。為了脫困,2017年韓國ADD與以色列埃爾塔公司合作研製AESA雷達,計劃2026年交付。該雷達包括四大組件,承擔3600億韓元投資的韓方只負責天線和電源,更具有含金量的雷達波束處理器和系統傳輸裝置歸以色列負責,技術照樣不轉讓,即便雷達弄出來也並非萬事大吉,與雷達相關的軟件才是難點,好比智能手機,即使有好的攝像頭,若無應用軟件也是枉然。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韓國ADD與以色列埃爾塔公司合作研製AESA雷達


鑑於韓國無力自主,“四處化緣”來的技術要結合到KFX戰機上,系統集成風險明顯偏高。被以色列牽著鼻子走的雷達項目,今後還面臨小型化的問題,能否裝進飛機整流罩還都是未知數。據悉,為了遷就引進設備,KFX光氣動外形就修改了9次,但風洞實驗結果依然不理想,其中最棘手的就是超重,KFX的理想空重是12噸,但考慮到追加設備,至少超重500公斤。2018年至今,ADD和KAI都向科研團隊開出賞金,誰實現減重一公斤,就獎勵10萬韓元。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KFX氣動外形就修改了9次,風洞實驗不理想


基礎薄弱,空中樓閣

韓國已經意識到缺乏基礎,科研經驗和技術基礎儲備,讓KFX項目多少有些先天不足,韓《時事週刊》發現,本國團隊一方面接受外國理念,努力優化機翼和機身稜角排列方案,實現雷達回波散射,達到隱身效果,另一方面在躋身於邊條翼過渡、降低發動機噴嘴紅外信號等細節方面,違背隱形設計原則,這恰恰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結果。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KFX實物模型


韓國國防安保論壇代表人士認為,韓國技術進步大多得益於“輸入創新”,而“本土創新”很少,在好大喜功的急躁情緒驅使下,韓國基礎研究始終不受重視,超大型風洞等科研設施始終不到位,對創新形成制約。據悉,被韓國人稱為“國寶”的T50噴氣教練機,技術難度比KFX低很多,但韓國足足設計了8年,並且依然完全依賴美國介入,研發費用從最初的1.69萬億韓元,暴漲到2.19萬億韓元,與教練機相比KFX風險就更高,連航空強國都不敢輕易開發。韓軍方高層人士表示:即使KFX到2021年首飛,但實際服役要等到2031年左右,而且僅用於空戰,其效能並不令人期待。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韓國t-50金鷹教練機靠“援助”研製了8年


性能單一,未必出眾

值得一提的是,KFX堪稱韓國史上最昂貴的武器項目,僅當前預估算的單機研發預算就達8.6萬億韓元,韓空軍打算購買120架,需花費1000萬億韓元。且韓國技術上受制於人,美國等外商頻頻“獅子大開口”,要求追加開發費用,KFX資金缺口有失控之憂,甚至導致外交問題。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KFX堪稱韓國史上最昂貴的武器項目


這不是危言聳聽,從2017年起,作為KFX唯一的外國合作伙伴,印尼以財政困難為由,停止向韓國支付分攤費用。如果印尼真的退出KFX,將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韓國媒體注意到,截至2018年,負責KFX項目的kAI負債率已達262%,如果印尼放棄合作,KAI將面臨騎虎難下的局面。


再談KFX 戰鬥機,韓國未來“蒼鷹”,前程未卜

性能單一的KFX問題重重


由於時間和費用緊迫,倉促誕生的KFX不可能有好的性能,哪怕在本世紀30年代成為韓軍主力戰機,但屆時周邊國家將推出具備人工智能的第6代戰機,很顯然這種“只為證明我能做”,而忽視客觀規律的開發項目是沒有意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