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媳,我給你帶娃做飯,每月3千不過分”“太少了,每月給你1萬”

婚姻裡總會有些許的無奈和不如意,這些不如意或許是來自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又或者是源於婆媳之間相處的不愉快。

如果有可能,婆婆也想要有自己的活法,不去幹涉兒子和兒媳的婚姻。但若是小夫妻倆根本沒有理順婚姻的能力,一有困難就把問題甩給婆婆,那麼婆婆想不參與兒子的生活都難。

婆婆為兒媳帶孩子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帶與不帶,全憑老人個人意願,不能勉強。可是有些當了婆婆的人帶孩子卻是為了完成兒子婚姻美滿的心願來委屈自己。

今天有位已經當了婆婆的女人給我留言,講述了她和媳婦相處後的點滴,她說不能明白媳婦為什麼老是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不去為她著想。具體是因為什麼,我們一起往下看:

“媳,我給你帶娃做飯,每月3千不過分”“太少了,每月給你1萬”

她今年已經52歲,她的兒子和兒媳結婚的時候沒有跟她一起住,單獨在外面買了套房子,是她和老伴兒貼錢買的房子。為了買這套房子,花完了她和老伴兒養老的積蓄。

當初她和兒子、兒媳說好,因為結婚已經為他們盡了力,所以今後再有錢方面的事情就要靠他們自己。他們也都點頭答應。

本來家裡只有老伴有退休工資,而她沒有。平常就靠著在外面打工掙點錢,每月也有三、四千塊錢的進項。兒子和兒媳花錢也是大手大腳,她根本不指望。

但是去年兒媳生了個大胖小子,兒子說希望她能來伺候,順便幫著做做飯、乾乾家務什麼的。說實話,孫子她很喜歡,但是她要是過去的話就會把手頭的工作辭了,她有點猶豫。老伴兒勸她說只有這麼個兒子,她不幫兒子,兒媳婦會心裡有意見。

“媳,我給你帶娃做飯,每月3千不過分”“太少了,每月給你1萬”

她只好答應兒子來幫忙。但是她和兒子提了個條件,孫子長到一歲,她就不幹了,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她的主要目的是想讓兒子和兒子知道,不能老是依賴老人,要學會自己在婚姻裡面對困難,今後耨才能成長。但是兒子當時只顧著眼前,根本沒有把老媽的話放在心上。

眨眼間一年的時間一晃而過,她在兒子家裡也呆了一年的時間。平常做飯、幹家務也就算了,光是帶孫子這一項,就差點讓她累趴下。

畢竟也是上了歲數,孫子晚上不睡覺,老是鬧人,她也跟著一宿一宿的熬著。到了白天孩子哄睡著了她還得買菜做飯洗衣服,忙得跟陀螺似的。

“媳,我給你帶娃做飯,每月3千不過分”“太少了,每月給你1萬”

而兒子和兒媳回家後就是等著吃現成的,孩子也基本上都是她一個人在帶著,那兩個人只負責為孩子拍照發朋友圈和舉高高。讓他倆幹家務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回家後不是玩手機就是打遊戲,弄得她成了家裡名副其實的“保姆”。

她本來心想,怎麼說也是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就不計較了。但是細算下住進兒子家後,貼給兒子買菜和給孫子買營養品的錢,花了將近有3萬。兒子和兒媳每月的工資從來沒有一分錢交到她手上,都不知道花去了哪裡。

照照鏡子,看到自己明顯蒼老了許多的臉,回想一下整整一年沒吃到過她做得飯的老伴兒,她很心酸。

她給兒子和兒媳商量孫子也大了,自己的任務也算完成了,老伴在家也沒人照顧,她想回自己的家了。但是他倆一聽臉就吊下來,不樂意她走。

“媳,我給你帶娃做飯,每月3千不過分”“太少了,每月給你1萬”

兒子試探的挽留:“媽,小寶已經習慣跟著你了,你這一走我們沒辦法上班啊。要不每個月我們給你3千塊錢,你看行嗎?”但是兒媳婦插了句:“一家人給什麼錢,人家是親奶奶。”

她本來就沒有想到錢的事,這一年來貼錢貼力,她都沒抱怨過,但是媳婦說這句話卻輕描淡寫的把她付出的一切當作理所應當,這讓她有點不舒服。

她反問:“兒媳婦,我每個月給你們帶娃做飯,還不包括白貼給你們的錢,你就是給我3千也不過分吧?”但是兒媳婦也是個厲害角色,她回懟:“3千太少了點,您兒子要是每月能掙5位數,我每月都給你1萬。”

兒媳話裡有話,嘲諷兒子沒本事,掙錢掙的少。她的話說給婆婆聽,其實也是在反駁婆婆的面子,覺得婆婆給他們家幹活帶孩子本來就是應該的事,誰叫她兒子不爭氣呢。

“媳,我給你帶娃做飯,每月3千不過分”“太少了,每月給你1萬”

她聽到兒媳婦說話這麼放肆,生氣極了,收拾行李就要回家。被兒子勸住了。兒子後來私下跟他說,媳婦就是這種個性,讓她不要理會,還說今後會每個月給她3千塊錢家用,讓她再等兩年,等小寶進了幼兒園再走。

她很無奈,為了兒子的婚姻美滿,為了孫子能健康長大,她成了“犧牲品”。不是她狠心,是她也想有自己的生活,她不想在兒子家裡當老媽子,還要看兒媳婦的角色。但是親情捆綁了她的手腳,即便再不情願,她也無法真的硬著心腸說走就走。

她最後告訴我說,人老了,孩子大了,沒想到還有更大的責任和義務要盡。她雖然每天看著孫子內心有點寬慰,可是看到兒子和兒媳婦對自己的免費使喚,心裡多少還是會感到委屈。她不知道別人都是怎麼熬過來的,但是她一想到獨守在另一個家裡、孤苦伶仃的老伴兒她就想哭。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利益的糾葛,但是婚姻是個講究寬容和理解的地方,不能時時處處的將自己的利益擺在親情的上方,自私和冷漠換來的將會是親人們之間的情感疏離。

“媳,我給你帶娃做飯,每月3千不過分”“太少了,每月給你1萬”

作為婆婆,完全可以選擇孩子成家後去過自己的人生,沒有必要挑起帶孫子的重擔。是年輕人的不體諒和不知感恩讓默默付出的老人寒了心。

如果可以,有了孩子的夫妻儘量不要去麻煩年事已高的父母。養育下一代的責任需要自己來扛,不能把這種責任轉嫁到父母身上,而自己成了“甩手掌櫃”,讓父母完全的越俎代庖。

其實我覺得,婆婆幫著帶孩子,夫妻倆給些錢也是可以的。說的不好聽點,就是父母不給你帶孩子,你是不是也得時常孝敬一下?況且這位老人在他們小夫妻家裡每個月都是貼錢的。

無論是在婚姻裡的夫妻之情,亦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從來沒有哪一種恩情是隻得到而不付出的。情感交流是雙向的,別人對你的好要懂得適可而止而不是所求無度。

“媳,我給你帶娃做飯,每月3千不過分”“太少了,每月給你1萬”

這位婆婆選擇了隱忍和委屈自己,來成全兒子的婚姻,我想說的是,難道老人把子女撫養成人後,就沒有追求自己生活幸福的權利了嗎?為什麼子女就非要認為他們的婚姻必須和父母捆綁在一起呢?這是父母太驕縱造成的,還是子女太貪圖安逸造成的?

如果換做是你,你會和這位婆婆做出一樣的選擇嗎?歡迎留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