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沈伊默先生真的寫過一個“標準楷書”的作品嗎

楷書本來就是作為“楷模”學習的書法。所以,所有的楷書都是“標準楷書”了。

沈伊默先生真的寫過一個“標準楷書”的作品嗎


不過,歷史上真沒有標準楷書這種說法,以“標準”論書法,應該是近代民國出現的一種新思想。

最早在書法領域提出“標準”概念的,是書法家于右任先生。他致力於草書標準化研究,提出了“標準草書”這個概念,於是努力研究古代草書規律,於1932年創作出版了《標準草書》這部字帖和他的論述。

于右任先生《標準草書》的出版,是書法界的一件大事,一方面對於普及和了解草書,是非常不錯的啟蒙,一方面,也有人批評草書的標準,會影響草書的創作和發展。

沈伊默先生真的寫過一個“標準楷書”的作品嗎


這些批評也不是沒有道理。比較,草書和楷書不一樣。楷書什麼風格寫出來都沒有不好辨認的問題。

而草書就不一樣了。不同書法家的草書差別很大。辨認起來有很大的困難,所以,是不是草書可以“標準”?于右任先生提出了一個大家關注的,書法問題。

實際上草書真的“標準化”了,也沒有那樣嚴重,好像草書從此就沒有生氣勃勃的藝術自由了。

草書有一個基礎學習階段,這是完全應該的,這就需要一定的“標準”,標準實際上就是規範化程度而已,再說,草書儘管不需要標準化,但是,草書也不能隨意發揮,這是大家都清楚的。

沈伊默先生真的寫過一個“標準楷書”的作品嗎


至於沈伊默先生的“標準楷書”問題,我們還沒有看到,沈伊默先生自己有這樣的說法。因為,從邏輯上來說,楷書本身就是標準字,還提什麼“標準楷書”呢?

楷書不標準,還有什麼字是標準字?

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有人說沈伊默的楷書“很標準”,這或許就是“沈伊默楷書標準”的來源吧?

其實,這是誤解,人家評論沈伊默的楷書寫得好,標準就是一個美的方面,這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據一些網友說,沈尹默先生在抗戰以後寫的楷書《孫蕉軒九十大壽冊頁》這個書法作品“夠標準的”,這個評論沒有問題。

沈伊默先生真的寫過一個“標準楷書”的作品嗎


沈伊默先生創作於1947年的這個書法作品,確實具有新的書法美學價值。

他吸收了魏碑的筆意,有以唐楷為基礎,既不是嚴格的唐楷,也不是看起來還有“魏碑”的尾巴,當然是“標準的楷書”了,這樣形容沈伊默先生的楷書,我覺得真的沒有任何問題,也不是說,沈伊默先生的楷書,就是唯一的“楷書”。

我們知道,民國時代還是一個比較混亂的時代,國家的各種標準化進程是難以推行的,民國雖然已經在推動中國文字改革,但是,文字改革的目標還在於漢字走拼音化的道路,對於書法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的。

國家也不可能推行書法“標準化”的政策,所以,根本就沒有“標準楷書”的可能性。

沈伊默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參與者,他個人也是一個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詩人,熱衷於對白話文的推廣,他自己也是用白話文寫詩的作家。

同時,他是一位書法家。在民國時期,文化界的概念裡,也沒有書法家這個詞,但是,這一時期的文人,都是從舊文化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書法也是非常親近的,對善於書法的人,也是非常尊敬的。作為一個學者,把自己的書法水平提高,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一種擔當和精神訴求,所以,書法在文人學者的心中有著崇高的文化地位。

沈伊默先生真的寫過一個“標準楷書”的作品嗎


沈伊默先生的,《孫蕉軒九十大壽冊頁》這個作品,寫的脩潤開張,嚴謹俊逸,毫無館閣體的匠意枯燥。

雖然是楷書徐徐道來,但是,非常耐人尋味,你看了一頁,就想看下一頁,一頁一頁看下去,也是令人愛不釋手的,這就是書法家的文化氣息。

這種很難學到的文化氣息,你就是用什麼標準,也是學不到的。

沈伊默先生一生從來沒有搞過什麼“標準楷書”,但是,他的高超的書法修養和高度的文人情懷,確實是夠“標準”的。

作為著名書法家的沈伊默,他親身經歷了中國現代的巨大變革。

沈伊默先生真的寫過一個“標準楷書”的作品嗎


但是,他對二王體系的書法,情有獨鍾,他一生都是以二王為指歸的,所以,他的書法更有一種二王的影子。

但是,在文革時期,為了推廣簡化字,沈伊默先生也參與過簡化字書法的創作,這些簡化字的書法,可以說就是真正的“標準化的楷書”,因為簡化字在中國文字發展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實現全國最統一的標準化漢字。

但是,漢字簡化字的推廣與我們的書法學習,還不是一回事。

書法可以繼續自由書寫和使用歷史上的各種漢字書法字體。但是,公眾使用的簡化字只能以國家頒佈的簡化字為標準。

這是完全不同的漢字文化概念。

沈伊默先生真的寫過一個“標準楷書”的作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