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020年是“雙春年”嗎?一年兩次立春,有啥說法嗎?

農夫也瘋狂


首先我想跟大家說一下:大家可明白為什麼雙春後面要加一個年字?雙春就雙春唄,幹嘛還得加個年呢?所以我今天的問題回答要從年字著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農村裡,農民們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是從種植得來的,種莊稼是農民們唯一解決溫飽的一個途徑,在農民們心中: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播種希望的時候,所以古代農村立春等於是最大的節日,是農民們眼中的年。

立春是陽曆節日,一年兩個立春則是指陰曆年中兩個立春,也就是說從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這一整年裡會有可能出現兩個陽曆中的立春,按照過去老人的說法就是兩個立春年了。

2020年第一個立春日在年初,農曆正月十一日,陽曆的2月4號,第二個立春日在年尾,農曆的12月22日,陽曆2021年的2月3號,春是希望,春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因此有春的年齡就是好年景,有兩個春的年希望多了一倍,因此又有老話說一年兩個春象徵著最吉祥如意的年。

實際上2019年等於沒有立春,陰曆上來看確實如此,去年大年三十立春,而2020年的立春趕在了明年正月十一,因此今年沒有立春這個節氣,又被稱為黑年,黑年裡不適合結婚,因為沒有春,等於冷,等於沒有陽光是黑色的一年,農村老人們不建議這樣的年裡家中辦喜事,因為這樣的一年是過去老人們口中的寡婦年。

但現在人們才不在意這些呢,很多逐漸代替過去老人的新老人們說:給它個不論扯著,啥事就沒有了,越介意這樣那樣,越是毛病多,狗屁不論。

今年的二十四節氣個節氣中的冬至再過幾天就來臨了,我們山東這裡還是溫暖如春,網上看到河北朋友說下雪時特別羨慕,今天我們這裡也下了,只不過不是期盼中的大雪,而是淅淅瀝瀝的冬雨,對,就是冬天的雨,說暖冬一點不為過了。

估計明年立春以後定能寒冷些日子,氣溫已經不淡定了,該冷的時候還暖著,那麼該暖的時候就會出現倒春寒,而節氣俗語是不是也就不足以說明什麼了呢?


悠然見東山


“雙春年”的字面意思很簡單,就是按照農曆的一年來計算有兩個“立春”節氣,很顯然2020年就是這樣子的,所以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雙春年”,算是很好的一個兆頭,算是正兒八經的“新年新氣象”了,我在這裡預祝朋友們在2020年心想事成。

1、第一個“立春”節氣是在陽曆的2020年2與4日,也就是在農曆的正月十一里面,由於今年說實話過年比較早,在1月下旬就是新年了,所以很顯然“立春”節氣是有兩個的存在。


2、我在老家裡面也聽說過這樣的一種說法,所謂“雙唇年”也有一個很好的寓意,咱們傳統文化裡面講究的是“好事成雙”、“雙喜臨門”,這樣一來的話,到了年初和年底必然在農村裡面結婚的青年是很多的,看來今年又要多隨幾個“份子錢”了。

3、第二個“立春”節氣是在陽曆的2021年的1月3日,在農曆的臘月廿二,就單從這個農曆的天數來看,差3天時間也就是在陽曆一整年裡面出現了“雙春年”,那麼這樣一來在農曆天數一年當中出現也似乎是一種必然現象了。

4、那麼在這個年底出現“立春”的話,這樣一來結婚的年輕人想必也是非常多的,不但是在過年時候,並且在明年年底的時候“隨份子錢”也是必然存在的了。


5、那麼和“雙春年”相比較最為明顯的就是“寡婦年”,所謂一年按照農曆來計算是沒有“立春”節氣的,所以在農村裡面就有“寡婦年,多倒春寒”現象發生的說法,很明顯在2019年就出現了這樣的一個現象,在我甘肅農村老家裡面早春時候,到蘋果樹開花準備結果的階段出現了“倒春寒”,不過影響不是很大,我在這裡所說的是產量的提升,但是質量的話,沒有提升上去,導致今年的蘋果價格普遍開始走低了。

總結

2020年出現“雙春年”,是很好的自然規律,那麼在明年按照我家的蘋果樹來看是一個“小年”,所以明年的質量和價格是很令人期待的了。

寧寧說的話


2020年是“雙春年”嗎?一年兩次立春,有啥說法嗎?

有人說: “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 ,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2020年即將到來,翻看日曆產能發現,一年中有兩個立春,分別在年 “初一” 和 “年尾” 。一般情況下,正常年份一年會有一個立春,而偏偏2020年有兩個立春,這無疑中讓人更加深思熟慮。


根據編者瞭解到、掌握的知識是,這裡所說的一年有兩立春,並不是平常我們所說的陽曆,而是農曆日子。農曆每19個年頭裡,有7年沒有立春,7年雙立春,5年單立春。

為什麼一年會有兩個立春呢,這是很早時期古人根據農曆、節氣以及調整寒暑所做的變化。就是在農曆中每19個年頭加上7個閏年。在這19個年頭裡7年沒有立春的,7年是雙立春,5年是單立春。單立春就是一年只有一個立春節氣。無立春就是一年中沒有立春節氣。有人介紹說一年中有兩個立春,就是俗稱的甲申年,而一年中沒有立春節氣則稱之為”無春”年、“寡春”,也稱“寡年”,引申為“寡婦年”。


在農村老人的眼裡,一年中“雙立春”天氣的出現是有節氣以及天氣的變化。根據農村老人掌握的農村諺語瞭解到:雙立春,一年中冬季的天氣並不會太高冷,往往是人們口中俗稱的“暖冬”天氣。以實際的情況就是截止2019年12月16日(農曆十一月二十日),以往年份此時的天氣是寒冷大雪交加的日子,可此時天氣還處於下雨的天氣。這就是上述所說的 “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 的說法。

同時,農村老人還介紹說:“雙立春”的天氣存在,往往一年中的降雨量不高。截止12月16日,從深秋季節以及初入入冬的天氣分析,此時的降水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度減少。一個暖冬一個降水少能直接能夠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可以說直接不利於農業生產。農業的生產是各方面綜合運用的結果,比如天氣、溫度、降水、肥水管理、品種、土壤等因素。而降水不足可以說農作物容易因乾旱程度加劇產量減少,這就是所提到的“ 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 ”的說法。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翻看日曆,2020年居然有兩個立春,是"雙春年"呢!一個在年初,一個在年尾。

人們把有兩個立春的農曆年份稱為"雙春年",一年有二次立春,有什麼說法呢?

在農村關於雙春年的農諺有很多,比如“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等說法。

在農村人們認為,如果一年之中有二個立春的話,那麼冬天時天氣並不會太冷,是暖冬。暖冬不僅溫度高,降水還好,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

民諺有云: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雙立春是愛情、和睦的象徵。

農村對於無立春,也稱之為是寡婦年,不利於婚喪嫁娶。

但有的民間說法卻是:兩次立春有二度春的含義,不宜結婚。

其實無春或者雙春也是人為調整節氣的結果,與婚喪嫁娶的吉祥與否並無聯繫,都不能影響到婚姻的幸福。

在中國,民間有很多習俗,雙春年適不適合結婚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





飛揚視角


有人說: “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 ,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2020年即將到來,翻看日曆產能發現,一年中有兩個立春,分別在年 “初一” 和 “年尾” 。一般情況下,正常年份一年會有一個立春,而偏偏2020年有兩個立春,這無疑中讓人更加深思熟慮。

在中國,傳統節日和24節氣都是按照陰曆來的,而平常的計時則是用的陽曆。陰曆是按照月亮的盈虧變化規律制定的,按照月亮繞地球一週為一個月,一年為12個月,實際天數有354天。陽曆則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地球公轉一週為一年,有365天。這樣的話,每年在陰曆和陽曆之間就會有11天的偏差。為了矯正這種偏差,在農曆,差不多每三年就會閏月,2020年閏的是四月,閏月的一年,農曆會多一個月,導致兩個立春在同一年,通俗點講,2020年的立春在農曆庚子年元月十一,2021年的立春在農曆庚子年臘月廿二,這就是典型的雙春年。


你好甘肅


時間過得很快,還有40天就要到2020年了!

2020年立春是2月4號,正月十一,到了2021年立春是2月3號,陰曆2020年臘月二十二,所以2020年有兩個立春,也就是我們農村常說的“雙春年”。

在我們當地有種說法,就是說在無春年結婚不太好,所以呢只要碰到沒有立春的農曆年則被稱之為“無春年”,“寡婦年”。

農曆沒有立春的年份,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年景,俗話說的“寡婦年,倒春寒”這樣的年景,很容易出現倒春寒的天氣情況,給農業豐收帶來很嚴重的損害。

“春天”是萬物復甦,繁衍生息的季節,如果當年農曆沒有立春節氣,那麼在有些地方的民間認為這樣的年景不太好,不適合婚姻嫁娶,所以在無春年,很多農村的結婚都比較少。

“雙”是大數,逢雙見喜,新人婚姻嫁娶喜歡“成雙成對”,為了以後能過上好日子,幸福美滿,老一輩都會請人算好適合結婚的好日子,一般都會挑有立春的年景選擇成婚,寓意好運,美滿。有些地方的風俗認為雙春年結婚,新人能夠和諧美滿,多子多福。但有些地方有很相反,認為一年有兩個立春,結婚則不是很好,主要春有“二度春”的含義,認為這樣的年景結婚則會離婚,婚姻不美滿。

一年有兩個立春主要是曆法的不同而出現的情況,我們有兩種曆法,陽曆和農曆,在農村主要的婚姻嫁娶,紅白喜事,生日都會選擇陰曆作為好日子。陽曆是按照太陽公轉的規律制定的,有分為二十四節氣用來指導安排農業生產生活。而陰曆是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而制定的,陰陽曆的月份天數不一樣,每年十二個月相差十一天,為了解決陰陽曆出現的時間差,農曆每四年將會有一個“閏月”出現。每年當太陽運行到黃經315°,既到了立春節氣,每年立春節氣固定是2月4號或者5號,由於陰陽曆曆法的不同,農曆正月初一春節,所以在農曆年立春的日子都不固定,有時偏早,可能出現在年前或者出現在年後,有的年份就會沒有立春,而有的年份就會出現“雙春”的情況。

“雙春年”在民間的一些說法,不過是一些美好的寓意,也是農村人希望過上美好生活的祝願!


鄉間一抹陽光


首先回答你,2020年是雙春年。

雙春年指的是,在陰曆中,一年有兩個立春。原因就是在中國,陰曆和陽曆之間出現了偏差,為了矯正這種偏差,就要進行閏月,雙春年就是這樣來的。

在中國,傳統節日和24節氣都是按照陰曆來的,而平常的計時則是用的陽曆。陰曆是按照月亮的盈虧變化規律制定的,按照月亮繞地球一週為一個月,一年為12個月,實際天數有354天。陽曆則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地球公轉一週為一年,有365天。這樣的話,每年在陰曆和陽曆之間就會有11天的偏差。為了矯正這種偏差,在農曆,差不多每三年就會閏月,2020年閏的是四月,閏月的一年,農曆會多一個月,導致兩個立春在同一年,通俗點講,2020年的立春在農曆庚子年元月十一,2021年的立春在農曆庚子年臘月廿二,這就是典型的雙春年。

雙春年都是閏年,這只是自然歷法的產物,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無任何影響,與婚喪嫁娶的吉祥與否並無聯繫。



丫家山的九零後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距離春節還有四十來天的時間,眼看著2020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人們早已經把目光投到了2020年的身上。聽村子裡的老人說,2020年是雙春年,雙春年是什麼意思呢?有啥說法呢?

記得第一次聽到老人們說“雙春年”,還以為一年之中有兩個春節,可以拿兩次紅包,還為此興奮不已。但是在瞭解雙春年的意思後,也沒有了剛聽到“雙春年”的激動。聽家裡的老人說,雙春年指的是一個農曆年中有兩個立春節氣,因為一年之中有兩個立春,所以被人們稱為雙春年。

之所以會出現有雙春年的年份,是因為二十四節氣的計算方法和農曆年的計算方法不同導致。二十四級節氣是將太陽週期運行軌跡對時令、氣候、物候等影響總結出來,太陽每運行一週的時間為365天或366天,將太陽運行一週平均分成24等份,並根據每一個等份時的時令、氣候、物候等來命名相應的節氣名字,每一個節氣之間相差15天到16天。雖然二十四節氣是古人通過對太陽運行軌跡以及太陽運行對氣溫、農事安排總結出來的,但是和我們現在經常說的公曆幾乎是吻合的,所以每年節氣和所對應的公曆日期都相差不大,比如每年的立春節氣都是在公曆的2月3日到5日之間。

農曆也常常被人們叫做陰曆,但是農曆卻是陰曆的昇華版,是陰曆結合二十四節氣的記錄時間的歷法。陰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來記錄,但是陰曆並沒有考慮到月相的變化對時令、氣候、物候的影響,而農曆也結合了二十四節氣對時令、氣候、物候的影響,所以為了不使農曆和二十四節氣相差的日子太大,每三年農曆年中就會有一個多出一個月來,這個多出來的月份被人們叫做閏月,有閏月的年就是閏年。閏年的天數為384天,平年的天數則是354天。

因為二十四節氣只有365天或366天,而農曆又分為平年和閏年,所以才會出現有的農曆年中會有兩個立春節氣,分別位於年初和年末,比如即將到來的2020年,第一個立春位於正月十一,第二個立春位於臘月二十二。既然有的年份中會有兩個立春,那麼有的年份就會沒有立春節氣,比如今年2019年一年之中就沒有立春節氣。但是在一些年份中會有一個立春。有兩個立春節氣的年份稱為雙春年,一個立春的年份為單春年,沒有立春的節氣則是無春年。

在農村中關於雙春年的說法有很多,比如“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也就是說一個年份中有兩個立春節氣的話,那麼這個冬天將不會太冷,即便是不用蓋厚厚的被子,也能安全越冬。再比如“一年兩個春,豆子貴如金”,意思是如果是雙春年的話,第二年的收成就不會太好,豆子要比金子還要貴。

你們那裡關於一年之中有兩個立春節氣有哪些說法呢?歡迎大家回覆討論。


小馬話三農


有人說: “一年兩立春,豆子貴如金” , “兩春夾一冬,無被暖烘烘” 。2020年即將到來,翻看日曆產能發現,一年中有兩個立春,分別在年 “初一” 和 “年尾” 。一般情況下,正常年份一年會有一個立春,而偏偏2020年有兩個立春,這無疑中讓人更加深思熟慮。

在中國,傳統節日和24節氣都是按照陰曆來的,而平常的計時則是用的陽曆。陰曆是按照月亮的盈虧變化規律制定的,按照月亮繞地球一週為一個月,一年為12個月,實際天數有354天。

陽曆則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地球公轉一週為一年,有365天。這樣的話,每年在陰曆和陽曆之間就會有11天的偏差。為了矯正這種偏差,在農曆,差不多每三年就會閏月,2020年閏的是四月,閏月的一年,農曆會多一個月,導致兩個立春在同一年,通俗點講,2020年的立春在農曆庚子年元月十一,2021年的立春在農曆庚子年臘月廿二,這就是典型的雙春年。

不過今年的雙春年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明年的春脖子長,春天的時間久了出現倒春寒的幾率就就比較大,別看到現在為止天氣依然不是很冷,但是冷空氣馬上就來了,我們膠東這裡到今天還在下雨,連一場像樣的大雪都沒有下,期待著真正的冬天到來。


大畫盧曉峰


今天是12月18 日,還有半個月就進入2020年了,此時一些新的“萬年曆”也已經出爐了。我們這裡的農村人有一個習慣,都是在新年到來的時候,去購買一本新的“萬年曆”來看一下,順勢查看一下今年的運程。這不在農村裡的老父親就讓我回家時候,買回一本“萬年曆”以方便查詢。等我把“萬年曆”買回家後,由於好奇自己就簡單的翻閱了一下,卻發現在2020年有兩個立春,我們那裡叫做“打春”。原來是農曆的2020年(即是鼠年)居然是“雙春年”,

“雙春年”的意思是,在一年之中發生兩次立春。在有“雙春年”後,當然也有“無春年”,而“無春年”的意思則是一年中沒有一次立春的出現。

而我剛剛去查了一下日曆,在2020年(農曆鼠年)確實有兩次立春,一次是農曆的正月十一日,而另一次則是在農曆的臘月二十二日。即是一個立春在農曆鼠年的月初,而另一個立春則是在農曆鼠年的月底。但是按照農曆的算法,農曆一年是360天,為什麼會出現“雙春年”現象呢?

為什麼會出現“雙春年”的現象呢?

世界的日曆都是按照陽曆來記錄時間的,而陽曆則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規律制定的,地球公轉一週是365天、是12個月、也是一年。而這陽曆365天是非常固定的。而陰曆則是按照月亮的盈虧變化的規律制定的。即是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為一月,而每月初一為新月十五為圓月。因此古人們通常稱這種曆法為陰曆。但是這十二個陰曆月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

而我國的歷法卻是陰曆和陽曆相結合的陰陽曆。但是來說,這陰曆和陽曆是有時間差的,古人們為了解決著時間差問題,則增設了陰曆閏月的方式來解決陰陽曆之間的平衡。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出現下一年中有13個月的現象,而2020年(農曆鼠年)就有了兩個立春,即是“雙春年”。

一年兩次立春,有什麼說法呢

按照農村老俗話的說法:“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這意思是說,如果在某一年中遇到兩個立春,那麼在這一年結婚時非常吉利的。如果某一年中沒有出現兩個立春,而這一年就是“寡婦年”。而寡婦大家也是比較好理解的,指的是在古代沒了丈夫的女人,而這女人一輩子是守寡的。所以根據古人的說法,在“雙春年”結婚時非常吉利的,而在“無春年”結婚不是很吉利的。

但是“千里一俗語”,我國面積這麼大,而各地的風俗人情又不同,因此也就出現了另一句俗語,按照一些地方俗語的說法是:在“雙春年”是有二度春的含義,就是結婚兩次的意思,按照古人的說法也是不宜結婚的。但是筆者認為,這“雙春年”和“無春年”都是陽曆和陰曆之間是古人們根據陰曆和陽曆之間的平衡,而人為安排的結果,這個結婚的事情是無關的,所以人們也不要在糾結了,只要兩個人感情好,什麼時候都是“雙春年”的。

總上來說,通過上述分析來看,在2020年(農曆的鼠年)確實出現了“雙春年”的現象。而這“雙春年”也是古人們的人為決定的,而和是否能結婚的問題是沒有任何瓜葛的。所以來說,我們在研究農村俗語的時候,一定要以科學的方法來解讀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