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評分從1.7到9.4,這電影為何能讓韓國男人女人吵起來?

很少有一部電影,讓我在看與不看之間,搖擺動搖了很久。

因為,太壓抑了。

這部電影從開拍起,就一直爭議不斷,主演被脫粉回踩,電影未上映就被大量惡評,在韓國電影評分網站上,女性觀影后評分9.45,男性則是1.71。

沒錯,這部電影就是《82年生的金智英》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特意選了一個天氣不錯心情也不錯的日子,看完了這部電影,明明那麼平淡絲毫不狗血的故事,但因為太有共鳴,看的淚流不止。

故事很簡單,82年出生的金智英,在她自己35歲,她女兒2歲這一年,生病了。

她會沒來由地突然分裂成另一個人——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第一次在外發病,是在春節的婆家,忙得陀螺轉的智英剛能歇口氣,又被婆婆叫去照顧剛回孃家的小姑子。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同是女人,女兒可以什麼都不做,媳婦卻一刻也不能歇。

智英突然摘下婆婆送給她的新年禮物——一條據說排了很久的隊才買到的圍裙。

她分裂成了自己的媽媽,衝著婆婆說:快放我的女兒回家。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智英第二次發病,是她找到一份麵包店收銀的兼職工作,丈夫卻不想她去。

憤懣而不甘的她,分裂成了因生孩子而去世的好友勝妍,衝著老公說:請你多關心下你老婆吧。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而當智英媽媽知道女兒病了,決定來幫帶孩子時,智英卻拒絕了媽媽。

在媽媽面前再次發病,分裂成外婆,說出了外婆對媽媽一輩子的歉疚

女兒,當年為了照顧哥哥,讓你委屈了——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智英媽媽小時候的夢想是當老師,成績也是家裡最好的。婚前為了供哥哥讀書務工,婚後為了照顧孩子又做了全職媽媽。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這是全劇最催淚的一幕,我真的哭溼了幾張紙。

外婆,媽媽,女兒——三代女人,她們都是金智英,她們又都不是金智英,她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卻受困於同樣的境遇,但這一刻,她們穿透絕境,在這裡相遇,重疊,對望,凝視,擁抱與和解。

無論智英分裂成了誰,用誰的口吻在說話,她的每一次生病,其實都是在呼救:

“我累了我想休息。”

“請多關愛我一點。”

“我也有夢想,我也想工作”

……

家庭以及整個社會對媽媽身份的偏見,讓媽媽們的痛和累,只能自行消化,淹沒於日常。

但那些痛和累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失,只是

被深埋在體內,直到心裡生了病,才能借他人之口,發出微弱的呼救聲音。

相對於很多現實中的女人,金智英無疑是幸運的,丈夫大賢愛她也愛孩子,婆婆只是很傳統但不壞,自己的原生家庭雖不完美但也溫暖有愛……

這樣的金智英,為什麼還是生病了?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那些看似“歲月靜好”下的絕望,只有每個獨自帶過孩子的媽媽才會瞭解。

身為全職媽媽的金智英,24小時無休地困於家務和帶娃,好不容易緩口氣,一聲“媽媽”又被拉回日常,進入下一輪與生活的廝磨。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這種被一聲“媽媽”所支配的情緒,做過全職媽媽的人想必都有體會。

在很多個困累成狗的夜晚,在無數次躲進廁所尋得一時片刻安寧的時刻,最怕聽到,就是這一聲媽媽。

身體的疲憊常常能夠忍受,但社會的偏見卻如病毒一樣,無孔不入侵蝕著‘金智英’們脆弱的神經。

手疼去看病,醫生卻嘲弄她飯是電飯鍋做的,衣服是洗衣機洗的,為什麼手會疼?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推著女兒去公園,給自己買杯咖啡,卻被奚落用老公的錢買咖啡的女人命真好。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去到公共場所,女兒不小心碰灑了咖啡,狼狽不堪之下,無人上前幫忙,還被嫌惡成‘媽蟲’為什麼要帶熊孩子出來擾民?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不用上班,帶孩子多清閒!

“不工作,打扮那麼漂亮幹什麼?

“什麼都不用做,就帶個孩子你還帶不好!

似乎成為全職媽媽,是恩賜的福氣,不能喊痛,不要抱怨,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但很多人卻並不知道,成為全職媽媽,用著老公的錢買咖啡喝,並不是所有女人的夢想。

而一個失業幾年的全職媽媽,一個沒有老人幫手的平凡女人,在有了孩子之後還想出去工作到底有多難呢?

智英來告訴你——

曾經的名牌大學優質生,失業幾年,再帶個孩子,就只能找售貨員一類的工作了。

所以劇中智英最開心的一幕,是收到前上司的工作邀請。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她很珍惜這個工作機會,願意狠下心,將孩子送去託班,再付出一份比自己工資還高的價錢請保姆,然而即使如此,卻還是找不來一個合適的保姆。

最後丈夫大賢決定自己申請育兒假,在家帶娃一年來支持智英回到職場,卻被婆婆一票否決。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婆婆無法忍受前途光明兒子不上班帶孩子,但她卻忘了,智英也曾是努力工作的職場少女。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智英找兼職的一幕,有個細節讓我淚目了。

當她提著大包小包站在麵包店外,想進去自薦又略有遲疑,這時裡面的售貨員只看了她一眼,就笑起來,隔著一道門,不用任何語言,那一刻她們共通了。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雖然她們都是陌生人,但她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媽媽,她們看得到對方臉上,熟悉的窘迫和難處。

媽媽這個身份,自帶標識,或許是疲憊的眼神,或許是無修邊幅的妝容,或許是裝滿奶瓶尿片的帆布包……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她們只是為了孩子不得已在事業的十字路口停了下來,但未來卻並沒有等等她們。

而當智英們為了找到疲憊生活的救贖,和自己對抗,與社會對抗,但面對家庭的現實問題,不得不偃旗息鼓,又回到了被圍困成疾的日子。

婆婆說想讓丈夫回家看孩子的智英是瘋了,那智英就只好真的“瘋了”。

是全職媽媽這個身份錯了嗎?

金智英曾經的女上司,一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為了事業犧牲了家庭,把孩子交給自己媽媽來帶,卻在公司裡被詬病,外婆帶的孩子肯定不如媽媽帶的好,連孩子都帶不好的女人,事業再成功人生也是失敗的。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一個女人成為媽媽,要怎樣做,才能兼顧事業與家庭,才能讓婆婆媽媽老公孩子讓整個社會都滿意?

答案很現實,也很殘酷:

無論你做什麼什麼,好像都是錯的——

剖腹產,你錯了,你沒有盡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出生方式;

沒母乳,你錯了,你沒有給孩子最好的母乳餵養;

全職帶孩子,你錯了,你沒有收入你只是一個靠老公養著的媽蟲;

職場媽媽,你錯了,你沒有親自撫養自己的孩子,你事業再成功人生也是失敗的;

孩子生病,你錯了,為什麼生病的是孩子而不是你;

丈夫出軌,你錯了,你不修邊幅與社會脫軌,你哪裡還像個女人像個妻子;

……

我成為媽媽後的這幾年,也常常覺得自己錯了。

因為寫公號,我一門心思鋪在工作上,很多時候都要靠妹妹和劉先生的鼎力幫助,才能稍微平衡事業和家庭,但常常面對鏡子裡一臉倦容疲憊不堪的自己,也很沮喪壓抑。

更別說,那些沒有親人幫忙的全職、或在職媽媽,是多麼的不容易。

最後,智英在家人的支持下,接受了心理療愈。

她一直以為成為媽媽後承受的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錯了,卻從來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堅定地告訴她:“不,這不是你的錯!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评分从1.7到9.4,这电影为何能让韩国男人女人吵起来?

這並不是某個媽媽,某個老公,某個父親,某個同事,某個上司的錯。

而是整個社會,整個時代,植根於我們人性裡很難撼動的,對於女性,對於媽媽角色的偏見,讓我們給金智英們,打上了‘錯’的標籤。

網路上許多人說這又是一部恐婚恐育教育片,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哪裡錯了,明明結婚,孩子……這些本該是這世上最美好的幾件事,為何就成了人人躲之的噩夢。

看完電影后我才明白,可怕的不是婚姻,更不是孩子。

孩子這麼美好。不美好的,是這個世界,是那些人言,是那些不理解,不支持。

在育兒面前,“智英們”需要的,是一個對孩子這種難以自控的“小動物”多一點理解的社會,理解嬰兒坐飛機時會哭,理解幼童不小心在餐廳撒了食物,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一句“熊孩子”的標籤。

“智英們”更需要的,是一些實實在在的支持,比如更多一點平價,且有保障的育兒嫂,託兒所,讓媽媽們在要事業還是要孩子時,能多一個選擇。

我們無法改變時代,但我們可以做——

金智英們身邊貼心的丈夫;

金智英們人生路上並肩前行的好友;

金智英們身後力量篤定的父母;

金智英職場生涯裡寬厚有力的上司;

只有這樣,金智英們的女兒,才能不再生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