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陷阱還是缺陷?閒侃2020年國考申論,以副省級為例

陷阱還是缺陷?閒侃2020年國考申論,以副省級為例

昨天,將近90.5萬考生走進全國各地的國考試場,為能否成功上岸衝刺。筆者也有幸去參加了,看著大部分年輕的、稚氣未脫的面龐,感慨年輕真好,還能為自己的夢想奮鬥。實際上,我在想,大學畢業5年以內應該是成就事業最好的時間,後面就會感覺到身體、時間、精力越來越跟不上了。

最近看到一篇爆文,網易前員工因為身體原因,被威脅趕出公司。我一方面越來越感覺生命的脆弱,一方面也痛惡“萬惡的資本主義”。還是體制內溫暖的社會主義好啊。所以,在此也祝各位有志於為人民服務的同志們早日上岸。

有點扯遠了,迴歸正題。以今年副省級卷為例,談談今年國考申論的感受。

一.難度整體不大,考察基本功

整體難度不大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一是材料淺顯易懂,貼近群眾。今年的申論材料沒有高大上的東西,材料1講的是L省人才戰略,材料2講的是M農場創業經驗,材料3講的是G省W縣的扶貧攻堅工作,材料4講的是快遞業和快遞人員的發展現狀,材料5講的是人才宣傳推介會。

概括來講,材料涉及到人才戰略、創新創業、扶貧攻堅等內容,材料與材料之間有聯繫但與做題無關。5個小題分別對應5則材料,每個小題只需要從對應的材料中提取要點即可。

二是題目問法簡單。與過去幾年導學材料,詞句理解等不同,今年的問法相對來說簡單常規。問題1談主要舉措,問題2談啟示,問題3談主要任務和措施,問題4談問題和建議的提綱,問題5講話稿。問題基本上以單一題為主,這就不存在題目理解不到位的問題。

所以,今年的題目給出了今後幾年命題的趨勢,內容上更加貼近基層,從深度上和地市級相差不大。問題上更加直接,不下大功夫在這方面創新。今後會更加考察考生的提煉概括、整理總結要點的能力。考生今後需在這方面下大功夫。

二.沒有大作文

今年的試卷讓人迷惑不解的是最後一題不再是申論大作文,而是一則簡單的講話稿。筆者在做題的時候就想到了,可能有部分考生會從大作文的角度出發來寫。當然,如果你在寫作的過程中仍然以材料為主,寫到了材料中要點那麼還好。如果沒有依據材料要點,那麼這題基本上是廢了。

為什麼這道題目就是普通的講話稿而不是大作文,我們來看對比。

(2020年國考副省卷)假設你是S省省委人才發展局的工作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5”,以“海納百川 聚四方之才”為題,為S省省委人才發展局有關負責人撰寫宣講會上的推介講話稿。(30分)
要求:
(1)角色定位準確;
(2)內容切合主題;
(3)語言流暢,有感染力;
(4)字數800~1000字。

(2019年國考副省卷)“給定資料5”結尾寫道: “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應該而且可以互補的;理想的生活狀態可能還是在城、鄉之間自由遊走。 ”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自選角度,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觀點明確,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字數1000~1200字。

有幾點理由:一是分值少。今年最後一題的分值為30分,去年是40分。有人會說這是由於今年的題目多了一道的緣故,但至少讓人懷疑這道題目的重要性和大作文相比不可相提並論。二是給定題目。今年給定了題目,就給出了提示,限定了範圍,去年只給出一句話,讓考生自選角度,自擬題目,更加考察考生的提煉能力。三是給定材料。今年明確了根據“給定資料5”,而去年的要求中的第(2)點,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筆者以前提到過,這個要求非常重要,允許考生使用自己的積累,而不是完全依據材料。沒有這句話,基本上100%能證明這道題目不是大作文了。

三.是陷阱還是缺陷

對於今年沒有大作文這個事情,我也是感到很詫異的。畢竟大作文考察了考生提煉論點、素材積累、文字表達等全方位能力,是最能夠考察考生能否適應機關工作的題目。

這次試卷中沒有考察,我認為還是比較遺憾的。當然,這也可以說是創新,題目量從4題增加到了5題,也考察了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不是有有很多按照大作文來寫的考生最後一題基本上分數是寥寥無幾了。所以說,這可以說是出題老師給大家挖的一個陷阱,看考生掉不掉坑。

但是我還是覺得沒有大作文,是這張試卷的缺陷,申論考試沒有大作文,就缺少了考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前面的小題出的再好,也是“照葫蘆畫瓢”,沒有多大的新意,也考察不出多少能力。沒有大作文,整張試卷做起來索然無味,只感覺到累。

我還是希望這是意外,而不是趨勢,不然離八股不遠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