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給人開出的藥方,為什麼很少見經方?經方藥味少,沒錢賺?

排列3大六壬射覆


個人經驗而言,第一什麼是經方有一定劃分上的爭議。我個人定義是有古代名醫傳下來,用了幾百年以上,療效顯著有代表性的大家都知道的方劑可以稱為經典方劑,也就是經方。也可以狹義點理解,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的方劑稱為經方。所以有人認為不用醫聖的方就不是用經方,其實經方的方證對照很好用,但唯經方而餘不用,或是隻提經方的恐怕中醫理論和實踐都是個半吊子。第二現代用藥法律法規,讓有心用好經方的人也不得不用其理,法,方,而藥量上也只能是二合一或者三合一的用,用功效氣味類同的幾位藥代替藥大力宏的某一味藥,從而避開醫藥用藥法規。第三經方理法方藥精到,但也有其不足,比如很多方是一劑效如桴鼓,有的是中病即止,某個方是對是某一症狀上的消退了,這時整體病情隨之變化了,病人應及時更方,前方已經是不適合了。但現在很多的患者時間緊張,都想一次多多拿幾劑藥,不想一兩天換個方。第四經方藥少力專,不能過劑,過量了就會有其他變證,其實是用藥服藥都要恰到好處,考驗醫生和病人間的互動溝通。其實歷代中醫大家都是經方通,明其理,取其意但不一定全套複製。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五得醫士


經方要麼如長槍大戟,可斬關奪隘,如麻黃湯、白虎湯、大承氣湯、四逆湯;要麼如百變金剛,可隨證千變萬化,如桂枝湯類方、小柴胡類方;要麼針對寒熱錯雜虛實夾雜病機,如薯蕷丸、小續命湯;要麼四兩撥千斤,如小陷胸湯。非在臨床多年,練就一雙鷹眼,辨證準確,胸有成竹,一般人那會使用自如。


中醫之眼看健康


經方太便宜了,都是些桂枝、白芍、茯苓、甘草、生薑之類,即使治好了病,也不夠醫生養家餬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