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未來5年,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將會怎樣?

Three-C



關於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單純的只說房價走勢,個人認為沒有一點意義。因為三、四線城市這個概念實在籠統,而每一個城市的具體情況也不一樣,不可能有一種通用的回答來佐證。但是,我們可以循序漸進,通過對幾個現象的分析來找尋答案,這樣一來,我們得出的答案相對來說則是比較靠譜的。

1. 去庫存任務基本實現,國家政策紅利即將消失。

總所周知,從2016年年初那場漲價式去庫存開始,樓市就進入了爭相恐後賣房子的狀態中,一時間,各個城市都在想辦法處理開發商賣不掉的房子,當然,三四線城市也不例外,事實上,他們的做法更有意義,那就是炒房客不願意來當地買房了,於是啟動了大規模的棚改計劃,用拆掉老房子,給棚改戶貨幣補貼的方式,變相引導他們去開放商買房子。而放眼全局,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任務也已經基本完成,那麼,既然沒有了庫存壓力,像貨幣化安置棚改及各種政策紅利,恐怕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了,那麼國家就會把資源放到更有需要的地方去,這樣一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還會有上漲的動力嗎?

2. 工資增速不及房價增速,接盤人數將下降

政策紅利全面消失以後,支撐房價不倒的唯一群體就是本地剛需人群了,三四線城市無房一族的確很多,但是在過去房價還只有3000--5000時買房尚且吃力,而眼下,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破萬,而在三四線城市生活的本地人群人均工資增速卻遠遠不及房價的增長速度。導致很多連首付都拿不出來,完全不具備接盤樓市泡沫,其次,在三四線城市沒有支柱產業,沒有人口流入,更沒有經濟發展的動力,如果政府僅依靠房地產買地賣地來位置財政收入,那麼這樣的城市基本上沒有什麼未來。隨著去庫存進入尾聲,棚改貨幣化安置也逐漸停止,三四線城市的房價支撐動力已經去除,房價還有什麼未來可言?所以,未來的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是很難再次火爆了。能穩定已經非常不錯了。

3生育意願持續走低,樓市未來可能供過於求。

事實上,三四線樓市的心頭之患不是眼前,而是未來。因為,三四線城市現如今是典型的低工資、高物價、高房價,生活成本並不比一線城市低。因此,許多年輕人開始晚婚晚育。但另一方面,開發商依然持續蓋房。那麼,這種狀態如果持續十年、二十年,則很有可能就是房多買房人少,嚴重的供過於求啊!到時候,房價難道還會漲嗎?

所以,通過以上三個現象來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三四線城市的房子並非如想象中那般美好。而且,未來可能更是前景堪憂。既然如此的話,那麼買房這事兒到底還有多大必要呢?尤其是那些還想著炒房的朋友,恐怕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吧


燕子在海南


1.缺乏產業支撐,提供工作數量有限,買房的人僅僅為了置業而置業,然後空著房子外地繼續打工去。

2.缺乏後續人口支撐,讀完書的孩子長大了就往一二線城市走,基本拋棄了家鄉。

3.雖然有打工返鄉人口和鄉鎮移民支撐,但在有限的工作崗位限制下,這類人群數量有限。總體來說人口是盡流出的。

4.目前華東和廣東三四線城市基本無憂,其他地方的三四線就好難維持高價位。未來這些城市房價將緩慢下跌,流動性很差,缺少接盤潛力人群。



圖歌香頌


三四線城市要分析以下幾點:

1.人口是否正流入。人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沒人,現在的房價無人接盤。無論是棚改造成的城鎮化增加人,還是產業升級或招商增加人?只要人不斷增加,城市有吸引力就有支撐空間。

2.土地出讓速度和房產量庫存。這兩個因素決定了市場的飽和度,直接可以影響房價。

3.看限購,這波提前放開的城市,都是底氣不足的城市,千萬不要碰。有底氣的城市,現在一點都不放鬆。

4.靠近一二線城市的三四線有可能成為衛星城的機會,可以適當考慮,但屬於放長線,釣大魚,不適合短期。

總的來說,小投資可以,炒房禁止,自住隨意。


秦羽趣聞


低於現在價格百分之二三十,人民幣要國際化必須儘可能保持幣值穩定,所以政府不可能通過稀釋幣值來對沖現在的房產泡沫


citypeng214


近年來受棚改影響,三四線城市房價大漲,國家棚改政策將於2020年階段性終止,至於以後棚改政策如何未知,因此,兩年後三四線城市房產需求受阻將成大可能,從而給三四線城市房價帶來一定影響。

如果在兩年後庫存大的城市,無疑將面臨巨大風險,房價下跌可能性大增;而對庫存緊張的城市則可能影響不大,關鍵還是棚改的時間節點。

所以說未來5年可分兩個階段,前半階段房價下跌可能不大;而後半階段房價下跌可能性大增,特別受實際新房庫存的影響。


車城房產網


工資越來越高,物價越來越高,房價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社會因為在進步和發展


煙香嘴濾過


崩的越快越好,甘我先買得起


勝哥248737233


未來五年,三四線城市房價必定超過二線城市。


二哥有話講


不會太高,平穩就不錯,流動人口太少,主要靠當地人為主。


賈景坤1


未來五年跌跌不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