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讓教師適當體罰學生,以便更好的教育,你同意嗎?

天下笑唱


最近人民日報轉載中國婦女報一篇文章稱,把懲戒權還給老師。

  看了這篇文章後,覺得現在的部分學生是該好好教育了,但文中用到的是"懲戒",到底什麼是懲戒呢?懲戒的意思是懲罰教育,引以為戒。"懲"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手段,"戒"是在教育過程中想達到的目的。針對特殊學生,採用懲戒的辦法,會取得一定的效果,有利於教育教學。

  

  在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都有規定,老師不得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

  老師可以行使懲戒權,懲戒是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一種策略和手段。但不能超過懲戒的"度",不能把懲戒等同於體罰。

  

  到底懲戒和體罰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舉個例,張三同學上課遲到10分鐘,班主任將張三同學叫回辦公室瞭解情況,張三在辦公室站了10分鐘,老師也給他講了10分鐘的道理,然後懲罰張三打掃當天的教室。這種行為是老師在行使懲戒權,而不是體罰。如果老師讓張三打掃一個月的教室,或者讓張三在辦公室裡罰站半個小時,而自己到班上去上課去了,這不是懲戒,這是體罰,讓學生心裡受到了創傷。合理的懲戒是教育,是不會讓學生身心受到傷害或者受到歧視。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是體罰。

  

  為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可以對學生進行懲戒教育。老師在行使懲戒權時,一定要慎重,注意把握這個度,不要把懲戒變成了體罰。


學緣課堂


這個問題得辯證的去看,不完全對,也不完全錯,做什麼都要適當,過度都一定會出現問題。

首先我作為一名老師,做老師目的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希望幫助更多的孩子學會學習提高成績、做個有理想陽光健康的孩子,我因為自己從小家長在學習上管的不多,然後經常被揍,然後感覺自己一直以來比較自卑擔心的,從來不敢問老師題目,導致成績平平,青春期的時候心理上會出現問題,還好有前輩指導,順利度過了青春期,所有長大之後特別希望幫助更多的孩子避免被揍,有個陽光的心理和身體。

但是我從小被揍的經歷,讓自己青春期時候自卑擔心,但是我養成了獨立、抗壓能力特別強的人,所有走入社會之後心態特別的好,感覺什麼都打敗不了我。

所以總結下來體罰要適當,鼓勵和批評手段要用,不能一味的鼓勵或者批評體罰,一直鼓勵可能形成玻璃心,走入社會會很困難,一直批評體罰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適度的體罰,第一位先鼓勵、其次口頭批評、最後再使用體罰。


我自己教學生,我也是警告三次的情況下還犯同樣錯誤,就要打手板,這樣他們更能夠記得牢,並且這樣他們能夠抗壓能力會更強。當然一定要適度體罰,不能讓學生受傷,目的是為了懲罰改錯誤,打完之後過段時間也要找學生談話,告訴他打他原因,一定要讓孩子改正錯誤同時要有個陽光健康的心理和身體。


松哥教做題


其實對於犯錯的學生,除了體罰之外還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幫助他們認識到錯誤,並且進一步改正錯誤。老師會體罰學生,大部分的原因是失去了教育的耐心。當然這也難怪,一個老師往往要面對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生,尤其是班主任,一天要是有那麼幾個學生搗蛋,往往焦頭爛腦失去耐心。

體罰應該是教育效果很差的一種手段,對於很多問題孩子來說,天生有逆反心理,而且肯定不止被體罰一次,所以對於體罰有天生的免疫力。你今天罰站了,明天他還是照樣違紀搗蛋。

去年,我班上就有這樣的一個學生,出奇的搗蛋,班主任都拿他沒辦法。經常隔三差五的看到他被老師趕到教室外面罰站,一個學期了,被罰了無數次,也不見其有什麼變化,依舊我行我素。有一次,我上課時因為平板被陽光照到,剛好他坐在第一張桌子。我就叫了“某某同學,幫忙拉上窗簾。”他照辦後,我說了聲謝謝,他還有點不好意思。

以後上課的時候,我總是叫他拉窗簾,總是不忘說謝謝。漸漸,我發現他開始上我的課不睡覺了,有時候還跟著大家一起朗讀。以前上課他基本就是睡覺,睡夠了就玩自己的東西。後來,我跟班主任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我建議班主任開班會的時候在全班面前表揚他把班級的窗簾管理得很好。班主任還分配了他一個任務——管理班級的所有窗簾。

他開始變得積極了,至少在管理窗簾方面。以後上課的時候,只要老師要用平板,他就迅速拉窗簾遮光,都不用老師強調。在得到老師的“謝謝”後,他也不好意思睡覺了。

課間休息時間老師們坐下來聊天,談到他,"某某,最近表現還不錯”,“你們班的那個窗簾長真是創意呀!簡直是人工智能,別的班我都要叫一陣才有人去拉”“上星期好像都沒被扣分,班主任是不是試了妙招啊?”.......

我笑而不語。

我也沒想到,小小的一個窗簾改變了一個孩子的心態。為什麼呢?我想原因大家都哼容易理解,那就是尊重和肯定。

對於問題孩子,如果你一開始就揪著他身上的問題不放,往往得到的結果要麼牴觸,要麼破罐破摔。不妨先放下他身上的問題,忽視他的缺點,把他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去尊重他。就像一開始我的一生“謝謝”就讓他得到一種難得被尊重的喜悅。而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他的同學就能贏得他的尊重,這樣就建立了溝通的橋樑。然後,我就讓他管理窗簾,因為這種工作難度極低,他很容易勝任。班主任的及時全班表揚終於讓他漸漸找回了信心。我想,接下來,一步一步引導他去挑戰更大的任務(比如完成簡單的作業),肯定沒問題。

我講這個故事,不是要批判體罰學生的老師。“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等我們漸漸長大之後,我們會明白,絕大部分的老師是恨鐵不成鋼,是怕我們走失方向,荒廢大好年華,才不得已去體罰孩子。現在,社會上反對體罰學生的呼聲很高。經常見到某某某老師因為體罰學生而被處罰的新聞。很多老師一下子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我想,反對的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還是提倡站在理解的角度去看待老師,畢竟他們的出發點是教育孩子。




港水569


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是內心有很大觸動的

第一,作為一個好老師,不一定要體罰學生,才能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上學的不同的階段,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經歷過或者見到過不同的老師,當然,有些老師有體罰學生的習慣,並且美其名曰說,這樣以便更好的教育學生,關於這個觀點,我是不同意的。

第二,因為體罰學生,就如同父親體罰孩子,所謂棍棒之下出孝子,可能就是這麼來的。

我們先不說這個體罰的好處有多少,也不論現實生活中,體罰對孩子的成長到底能帶來什麼有益的作用,但是至少可以明確一點就是,體罰是不可取的,這是傳統習慣養成條件下的教育方法,所以在現在的教育體系中,何況我們的國家法律明確規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禁止學校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如果你是未成年人的話)還有教師法,裡邊也規定了體罰學生經過教育依然不改正的,教育局或學校應當予以辭退。其實你的這種情況,很多法律法規上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條文。如果你是未成年人,那麼教師的行為更加惡劣。”

僅從體罰這一項,法律都是不允許的。

第三、雖然有很多人認同體罰才可以有好的教育效果。我們不反對這個方法帶來是實際效果,哪怕我們多人從下到大的成長過程中,都是經歷過體罰的過程,我們的父輩們都有過對我們的體罰成長,所以這是非常不好的方式,我們不贊成。

總之,教師體罰學生,哪怕是適當體罰學生,都是不對的,並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結果。


老郭說


第一、教育在手段上原本就必須寬嚴適度、恩威並重。尤其是中小學教育,教育對象是一群半生不熟的孩子,一味地強調以德服人、以理服人,顯然是對牛彈琴。古人早就給予了我們足夠的警示“玉不琢,不成器”;毛老人家那個年代更是對教育一再強調“打是疼,罵是愛,不打不罵要變壞”!沒有懲戒權的教育,註定是失敗的教育。

第二、目前,老師不敢管學生,還在於學生和家長戾氣太重,長輩對學生的過分嬌慣和縱容等,容不得老師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沒有建立起基本的規則概念,區分對錯的界線不清,因此不服老師的管教,家長如果再“護犢子”,那麼積怨一成,必然造成麻煩。

近年來,因為老師懲戒某些學生,被家長報復或被學生集體報復的事件不在少數,所以行使懲戒權的方式和分寸,應該得到家長和學生的理解。

現在家長或學生只要對老師的教育方式產生質疑,學校及上級領第一時間處理老師,通過委屈老師的方式來平息家長的怒火,求的事情的解決,這讓老師成為即使有委屈也無處訴說的弱勢一方。如此一來,老師必然“明哲保身”,不敢管學生,如果老師在合理行使自己的懲戒權時,也有一層保護傘,那麼老師才能真正直起腰板來行管教學生之權。

老師沒有懲戒權,就如同讓老師開一輛沒有剎車的汽車,懲戒就是教育的剎車,要認識到不是老師要懲戒學生,而是規矩要懲戒那些學生,學生不是向老師低頭,而是向規則低頭,要向真正良好的,有價值觀的素質去低頭。

現在一部分家長歪曲了教師懲戒的目的和用意,讓教師們面對無理取鬧的家長們無所適從,舉步維艱,更有一些學校為了息事寧人,採取犧牲教師的權益去讓家長滿意的做法,這不僅僅是學生的悲哀、教師的悲哀,更是整個教育的悲哀。在一些引起社會廣泛熱議的教育事件中,我們看不到尊師重教的痕跡,看到的只是教師的無奈委屈和心灰意冷。

很多時候,不要讓個別“害群之馬“教師,影響了整體大多數投身教育事業的教師工作熱情,不可否認有師德敗壞的教師,但是,不能以此為藉口,就讓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不敢管,不想管、不去管,現在是平靜了一時,怎知這些沒有被管教好的學生在將來的日子裡,會做出什麼”不平靜“的事情?教師不怕寒暑假要加多少班,完成多少培訓或額外的工作任務,教師也不怕工資收入讓旁人嘲笑的眼光,就怕在教育的工作崗位上幹著已經失去”教育意義“的工作。

雖然,近年來因為體罰學生而被處分的老師有很多,但是目前沒有一個老師對學生的錯誤行為不聞不問,任其發展。因為教學是一個集體活動,如果沒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和學生必須遵守的課堂紀律,那將讓課堂陷入僵局,這是一個合格的老師最不應該造成的局面。所以,即使目前形勢如此嚴峻,即使有可能會因為管理學生不當而被處分,但是老師依然在尋求一種可以被社會、家長和學生都能接受。

其實,目前老師在管理有錯的學生上的困境並不是管不管的問題,而是如何管的問題。如果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面對種種情況,老師行使懲戒的方式和分寸的話,老師懲戒起學生來,必然又陷入來自社會各方的質疑,因此,想行懲戒之權談何容易?

0 贊 踩 評論
分享

聚才圈小主


適當的體罰學生,我是同意的!但是千萬不能過度,有很多老師就掌握不了這個度。比如說,之前一個新聞,陝西榆林一小學老師把在課上調皮的小學生下體踢壞,導致學生下體流血,體罰千萬不能到了動手動腳的地步。教育上的懲罰和社會對違法犯罪的懲罰是不同的,教育的懲罰應該首先是批評教育,其次是處罰,先糾正學生的錯誤,在考慮體罰的事情。主要是讓學生知道犯錯所要承擔的後果,他才能知道該如何正確地生活,好好的學習。但前提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即使他犯了錯,如果在班級所有的同學面前進行體罰,非常容易打擊受處罰學生的自尊心,也影響老師在學生心理的印象,是儘量用合適的處罰代替體罰,可以採用抄寫題目,知識點,聯繫家長共同協商來處理,畢竟目的是為了讓他改錯,而不是懲罰。抄寫題目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記住知識,既達到了懲罰也能促進學習。作為教師,社會給予管理學生的職能,體罰這一項在學生管理上可以使用但是儘量不要用,使用了就一定要注意“適當”這個詞,有很多的老師認為的適當對於學生來說可就不適當了,經常會出現遲到幾分鐘罰站好幾個小時的事情,在這件事情的把握上一定要更加的嚴謹。





優學測評小趙老師


謝謝這個問題,不請自來的。

不同意這種以罰代管的懶教體罰政策。適當這個詞不好把控。體罰這個詞是教育中嚴格禁止的教育行為,教育法裡是嚴禁任何形式的體罰的。我們在談依法治國,依法行教,依法執教。對學生懲戒要依法依規。不能用這種彈性十足的措施,體教與體罰一字之別,意義重大。所以我個人嚴重不同意以體罰學生為教育手段。剛才有一位老師講的很好。引來強化一下。因為相關法律法規明文規定:嚴禁老師體罰、變相體罰學生。適當體罰,具體內容是什麼?何種行為適當?哪些行為不適當?不明確,也不好掌握。為了保護老師和孩子,還是嚴格遵照“嚴禁老師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的規定吧。萬一因為老師“適當體罰”造成孩子身心傷害,責任在誰?暫且不說責任,但對孩子身心造成的傷害能彌補嗎?家長會原諒學校、老師嗎?退一步說,家長不追究學校和老師的責任,老師心裡不後悔嗎?老師一輩子不揹負沉重的包袱嗎?更好的教育,是讓學生全面發展,熱愛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而這些並非體罰所能奏效的。感謝信任。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方方夢語


我想,讓老師適當體罰學生,也是不應該的,什麼叫適當?一般老師對學生體罰時,都是在無可奈何,情緒激動的情況下進行責打,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法》所不容的,學生家長也是不答應的,有幾條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在古代教師用戒尺懲罰學生,是被國家和家長認可的。老師有了這個權利,就便於實施。在孩子習文或練武,學習一些技能時,對於一些不好好學習或者是調皮搗蛋的學生,用戒尺來責罰,當時學生受著師道尊嚴傳統思想的影響,學生就是捱了責罰,也是誠服的。過去的孩子特別天真,對老師是非常敬畏的,在老師有理智,有標準的情況下,對學生用戒尺進行責罰,產生了一些好的效果。但是有一些老師一時衝動,或者是在不理智的情況下來責打學生,有的甚至還給學生打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八,九十年代以來,學生通過看電視,看手機和網絡的瀏覽。學生知道的,懂得的,甚至比大人還多。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有一部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對孩子寵愛有佳,特別嬌生慣養和放縱。學生的自尊心極強,抗打擊能力也特別脆弱,所以老師就不能用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在對學生犯錯誤或出現問題時, 做到早觀察,早了解,早解決, 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二,因為老師平時工作繁忙,在學生犯錯誤屢教不改的情況下,由於情緒激動,對學生進行體罰。一則國家法律所不容,家長也會聲討你,學生也不服氣兒,心裡是憤憤不平的,有的學生還會記恨,還有的學生敢和老師對打。若是在老師對學生進行體罰時,造成學生受傷,老師還得負法律責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首先家長要應該從孩子的幼兒抓起,從小讓他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培養孩子從小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好的規矩。學校也是要從思想品質,道德規範,遵紀守法方面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教育。讓他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吸收好的知識和好的營養。老師也得以身作則,作風正派,舉止大方,富有愛心,在學生面前才有威嚴,學生才能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

總之,在社會上,通過的道德規範,人文素質的教育,絕大部分人都是遵紀守法的。但對一些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用嚴格的法律來加以震懾,才能有一個清平世界。當然,大多數的學生是遵章守紀的,對那些屢教不改的,故意犯錯誤的學生,還是需要嚴格的學校規章制度進行懲治,學校才能出現一個良好的教學秩序和學習環境。


趙紹亮


教師適當體罰學生,以便更好的教育,你同意嗎?

我認為教師體罰學生,哪怕是適當體罰學生都是不對的,並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在教師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都有規定,老師不得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為了提高教學效果,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懲戒教育,實行教育懲戒權。但老師在行使懲戒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度,不要把懲戒變成了體罰。

2.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金疙瘩,自己都不捨得打孩子,又怎麼會讓老師體罰呢。遇到願意讓老師管教的父母還好,但是遇到那種碰瓷的,老師就倒黴了。現在也有不少關於老師體罰學生,家長鬧事的新聞。所以體罰實不可取的,非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反而會引起不適。

3.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這對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是一種相當在的傷害,對孩子的成長很不利。教育就是喚醒人,就是使人健康成長。一般來說,孩子犯了錯誤,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時機,此時,給予孩子們恰當的懲戒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4.能被孩子接受的懲戒教育方式,必然是能針對學生實際、 走入學生心靈的方式。教育者應該針對孩子不同的情況或不同性格作深層次的分析,找到學生犯錯的原因,從對孩子負責、對孩子成長有利的角度去設計懲戒教育方式,力爭實現對孩子錯誤的有效矯正和對孩子成長的真正促進。比如,可以罰孩子讀一篇課文,罰做題,也可請家長,讓家長管教。

最後,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必然經歷坎坎坷坷,在其成長的道路上,有時會誤入岔道,要人去幫助,去引導。


以上便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碼字不易,點個贊吧!我是學思而勤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關注我,為您解答更多學習問題!


學思而勤行


從理性角度考慮,老師體罰學生確實是不被允許的。現在社會上又有適當體罰一說,其實怎樣算適當真的很難界定。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比如罰站算是適當的體罰,但是對於一些面子比較薄,自尊心比較強的同學來說,如果罰站,他可能會接受不了,因為這些孩子的內心是比較脆弱的。而對於一些大大咧咧調皮搗蛋成績差的孩子來說,罰站連體罰都算不上,他們根本不當回事,他們反而感覺很有面子,平時學習上很沒有存在感,通過調皮搗蛋反而會受到很多關注,這反而促進了他犯錯。

對於適當,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老師和學生和家長的理解也不一樣。如果老師出於為孩子好的目的適當體罰了學生,在這裡我要說一句,絕大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是通情達理,支持老師工作的,也理解老師的苦心,但是往往決定事情發展的就是那些極少數。如果老師體罰了那些極少數的學生,那老師這一段時間就不用消停了,學生故意氣你你也要受著,故意使壞你也沒招,他們再添油加醋告訴家長,家長來學校一鬧,你就等著被處罰吧!現在不是有很多影視劇,以學生時代給老師自行車放氣,整蠱老師為榮嗎?美其名曰青春。

當然,不能以極少數蓋全,絕大數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都是融洽的,即使平時學生搗蛋調皮,即使老師有時不耐煩。

最後回到問題上,適當的體罰屬於偽命題,我國明文規定老師不能體罰學生,最好的教育應該是師尊生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