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穿漢服就是復興文化?

小㚞


穿漢服就是復興傳統文化,這是題主給出的框定說辭,這樣界定,無疑使問題的答案已然固定:“穿漢服=文化復興”。

文化是一個抽象概念,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但它是以人們生存所依賴的各種美的需求存在的總和體現的,因此,衣食住行、音樂書法繪畫建築……都可以成為一種文化,服飾文化只是其中之一。我們對古代股飾的認識大致來源於考古,考古的還原以及古代文學作品的文字描述、古代繪畫的描摩,再到近現代西方攝影引入後拍下的晚清照片,以及現在影視的再現,人們對漢民族從古至今服飾發展所形成的變化有了一個大致清晰的整體印象,這是“文化”給人展現出來的具象外現,不再抽象;於是人們對漢民族的服飾文化也有了一個美的認識和鑑賞產生;也就有了現今街頭漢服的流出。

中華五十六個民族,每個除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延續傳承,儘管受漢化影響也穿現代漢人今日服裝,但隨時都會穿回自己的民族服裝,這應該是對本民族服裝的熱愛和尊重,其中包含著滿滿的自信。鄰國日本、朝韓都有自己民族服裝,現代服裝與民族服裝混穿現象普遍,喜慶日與平時因之有些區分,沒有什麼怪異。

漢族自打民國剪辮子開始,逐漸西化,中山裝改良,西裝引入,以至今日茄克、休閒服的變化發展,漢民族服飾已經離自己古代傳統服飾越來越遠,可以說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其實縱觀漢民族服裝從古至今的整條脈絡,又何嘗不是一個文化的演變進程?是一條美的風景線?它記錄下了漢民族經歷的屈辱和自強的歷史歷程,是那麼燦爛絢麗;這是服飾文化發展的必然,因此也是不可逆的,漢族的未來,也未必會穿越到服飾的舊時世界。

那麼,漢民族有沒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呢?漢服是不是漢族的傳統服飾呢?只能說漢服是服飾文化中的一個結點,是漢唐宋元明清服飾華麗的起點,以之作為漢族服飾文化的漢服還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問題在於有無恢復漢服的必要?中國漢族人口眾多,真要恢復人人穿上漢服,滿大街穿行,一定讓人恍如隔世,與當今現實脫節,與時代進步不合拍;社會是要前進的,世界也是在前進的,漢服全民盛行,真給人復古的感覺,而復古絕不是復興!

但街頭出現年輕人穿漢服現象,倒無須用異樣眼光看待,因為,漢服畢竟是漢族服飾文化的體現,是漢族服飾的歷史,回顧歷史,敬畏歷史,情寄歷史,未必是壞事;少數少女少男穿上漢服,遊走於市井街道中,實際上也起到對漢民族文化歷史的宣傳作用,讓人們時時記住:我們曾經從那時走過來;同時,它的出現,也是美的點綴,見憒了也就不驚;當人們心態出現包容時,任萬花齊放,人們能自由隨性的綻放自己所愛而不受傍人干預煩擾,也就說明社會的文明和諧程度已上了臺階;如果一味以奇裝異服歧視之,倒說明人的心理怪誕了。


正道行953554


我沒什麼文化,也不知道漢服,不懂漢服的概念。只是偶爾在電視上,還有別的一些媒體上,看到了一些觀於漢服的報導,也看到一些穿著所謂漢服的人,但都沒在意,隨後就忘了,因為我覺得她們穿的衣服也不怎麼好看啊,更沒想到能和文化聯在一起。

但我喜歡服裝。因為好看的服裝能展現人的美,提升人的氣質,穿上讓人感到心情愉悅,並能給世界帶來一道美的景色。

我喜歡韓國的韓服,日本的和服。女人們穿上都感覺特別的自豪,特別的莊嚴感。每逢重要場合,她們都會穿上,心裡感覺特別好特別開心,自信。我都是在電視劇裡看到的。

她們把代表她們國家的衣服叫國服,可見在她們心中,這樣的衣服有多重要。

我覺得韓服,日本的和服都特別好看,女人穿上了有一種特別的美,古典的美,端裝的美,獨具丰情的美!很羨慕她們有一件她們的國服。

她們穿國服上街時,沒有人覺得大驚小怪的,覺得是很自然的,中國人現在看見穿不同時代服裝出現在人多場合,大家都會覺得怪異呢。漢服也沒有象韓服,和服那樣深入國人的心裡呀,我就覺得那些漢服一般般吧,沒特色,一點兒都不好看!更別提和文化聯繫在一起了。如果打著文化旗號來穿上漢服,我覺得很牽強!

現在文化已經很繁榮了,尤其是國學,出現了一批大師,有權威的,最近又出現了一位民間的,流浪的大師,可見我國的文化有多麼繁榮昌盛!!!哪裡需要特意把漢服翻箱倒櫃找出來,來恢復中國文化了?!

中國文化人本來文化水平就很高啊,名播海外的也有的是!

我這個沒文化的老百姓,不擔心吹不到文化的風,每天都沐浴在文化的空氣裡,被各種知識包圍著……

我之幸,國人之幸!


醉愛李花香



榕容寅


當今社會,各種炒作層出不窮。

把某一種服裝,打上愛國的標記,目的像是在做廣告,是在造勢。如果大家都跟著響應,對於那些造勢的人來講,正中下懷,有可能做夢都要笑出聲兒來了。

其實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多了去了。比如身為一箇中國人,能講一口中國話,使用筷子吃著中國人喜歡的飯菜,偶爾吟上幾句唐詩、宋詞,不盲目崇拜所謂的西方文化,隨口能夠說出幾個中國古代的名人。那麼你已經是在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了,何必非要糾結於漢服呢?

不錯,如果你非要穿,我也不反對。但拿這件事來要挾別人,那就是你的不是了。有點攜天子以令諸侯的味道,有時候古人的智慧也不是隨便就可以拿來用的。呵呵!


雙人魚42891187


穿什麼服飾,是個人的喜好,不要與其他事物進行道德上的捆綁。

中國漢人的服飾經過無數變革。或是因為適應生活環境,或是因為某種外在的壓力……。但是,適應生活環境始終是服飾變化的主要原因。不僅漢人服飾如此,其他民族的服飾也是如此。

我並不清楚傳統的漢服是怎樣的一個樣式?更不知道那個朝代(或時期)的服飾是標準的漢服樣式?因為,歷史並沒有留下什麼實物讓人去考證。今天的我們對古代服飾的瞭解,大致是通過戲服、人物雕(繪)像,甚至是古代遺屍上做一些粗略的瞭解。而此類的服飾樣式往往有著藝術誇張的表現,並不能準確展現當時人們的真實穿著。所以,若一味的複製,可能是貽笑大方。

對於漢服的研究,可以作為一種文化來研究。但不能將漢服與中國的文化進行道德的捆綁。如果說,復興漢服,就是復興中國文化。那麼,恢復帝制可以嗎?恢復封建時期女人裹腳,恢復古代婚姻的三妻四妾可以嗎?如果認為,復興漢服就是復興中國傳統文化,那復興帝制、裹腳、三妻四妾不也是復興中國傳統文化?

時代不斷髮展變化。有些東西可變,有些東西不可變。而與人生活密切的“衣食住行”是隨時代、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髮展與變化的。我們傳承歷史文化,但不守舊。這應該是一個復興中國傳統文化者應該有的基本素養。


魚人私語


很多人都將漢服等同於傳統文化,彷彿不穿漢服的人就不支持傳統文化一樣。其實傳統文化重要的在於內涵,在於繼承和發揚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指導今天的人們崇尚正確的觀念,日常行為觀念更加符合人性,而不是穿著一件漢代或者唐代的衣服就能代表的。身邊有些穿漢服的人如同一個刺蝟,只要一表達有些漢服不適用於今天的生活方式,就如同踩了尾巴一樣跳起來,這樣的人根本談不上覆興文化,充其量是穿著一件有別於常人的衣服來吸引人的目光,滿足自我虛榮心而已。不信可以隨機問問穿著漢服的那些小哥哥小姐姐,問問他們哪位會背誦傳統的經典,結果顯而易見


老王問道


穿漢服就是復興文化?不應該這麼說,應該說: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有穿漢服的現象。

中國傳統文化,受“新時代”背景的影響,有“文化自信”的提倡。

中國近代的百年恥辱,經歷了“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等重大的歷史過程。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增多,反映在經濟上、政治上,起了不少的波瀾。

中國,無疑在全球化過程中,也經受了外來文化的衝擊。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先進管理經驗,不等於外國的一切都是好的,不加區別無條件接受的,更不等於失去了獨立與自主,服從於他國的干涉。

學習先進的導向不會變,開放交流也不會變,但是如果成了依附,迷失了自己,是得不償失的,是需要避免的,這也是“文化自信”的由來。

中國傳統文化,值得國人驕傲與自豪,古老的文明古國,文化延續不斷歷經上下千年,自有其存在的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也經歷了歷史的變遷,有了傳承,得以延續,核心沒有變。漢唐、宋元和明清,“禮”的變化,因時因地,體現的更加是“時代”的特點。“漢服”作為漢代服飾的一種,受當代年輕人的喜愛,也是對“歷史”喜愛的表現。

現代中國,平等、自由是當代主旋律,民主、法治是現代中國的特色。現代人表達自己的喜愛,無疑是開放的,自由的,社會可包容的。


呵呵說吧


衣服,是人類走向文明的代表,根基!

因為再也不用赤身裸體了!

大家想像一下男男女女們赤裸相對的羞恥吧!

從最初的圍樹葉圍獸皮,

再到麻布棉布,繼而綿之精美綢之柔滑光澤!

都是祖先們篳路襤褸,艱辛創業出來的!

從最初的禦寒,到各種樣式色彩。

不光談裡面包含多高的科技,

不管多少史書史記裡記著的英雄豪傑的故事。

飲食服飾都和民族文化交相在一起!

當別的民族圍樹皮樹葉,披獸皮,渴毛飲血。

我們已經是美輪美奐的服飾領先全球。

更加由於絲綢的精美,形成了一條絲綢之路,文化之路,歷史人文之路。

還要什麼是興盛文化?盛世文化?

這些不是嗎?

不是我們的文化驕傲嗎?

我們還要復興什麼樣的古文化?

文化復興又復興的什麼?


果然如此的世界


穿漢服就是弘揚中國文化?!

我見過幾個穿漢服的姑娘,連中國歷史朝代表都背不下來。她們對中國傳統知道毛線!真正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至少自己先了解一下。別穿著唐朝的服裝,卻連一首李白的詩都背不出來,整天整各種顏色奇裝異服,搔首弄姿,貽笑大方。

我覺得真正對傳統文化有貢獻的,是各地方博物館,文化館的繁榮。每次進入其中,彷彿進行了一次跨越幾千年的旅程,從精神上,從見識上,都是絕妙的提升!

我現在每到異地,有時間的話,首選參觀當地博物館,文化館。




聽雨陽光


穿漢服雖然不算復興,但是也是從低做起因為漢服畢竟是人人可以接觸到的,但是總感覺現在所謂的漢服那是敷衍,就是商家在故意炒作,一兩塊布,隨便秀一個東西,都是機器織成,穿一兩次就脫線鬆垮廢置了,某寶上漢服標價都一兩千,做工看著跟一兩百一樣,現在的工藝機器製造難道想買到合適的做工,布料很難麼?雖然成本高點,但是隻要用心做很多人都能接受,如果一些地方的工藝還有紡織生產都能做好,我相信一兩千甚至三四千買一套漢服的大有人在,畢竟年輕人都是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