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了解更多娄底旅游精彩内容,敬请关注订阅《娄底旅游官方》头条号和“娄底旅游官方”微信平台;公益发布旅游及美食资讯,欢迎投送原创旅游元素稿件;如有喜欢的内容,顺手收藏并分享给您的亲友】

久违的太阳终于出来了,今天,我们走进杨家滩,一睹杨市美味的风采。

杨市镇,俗称杨家滩,是湘中腹地的古老集镇。涟水的支流孙水,从逶迤层迭的龙山缓缓流来,穿过古镇,养育了这方富饶的土地。

水之滨,自古便是人类最重要的宜居之地。旧时,孙水通航,杨市便成了去宝庆、长沙、安化、衡阳的要冲,龙山一带的竹木、土纸、药材和来自汉口、长沙等外埠的商品,都在这里集散。有民谣称“把把戏戏南岳山,花花绿绿杨家滩”,足以反映杨市的繁华。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美丽的杨市乡村

杨市古老的胜梅桥和老街那溜光的青石地板见证了小镇悠久的历史。这历史,自然也包含了杨市人爱吃、会吃的味觉文化。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胜梅桥下的龙舟


在杨市人的眼中,杨市的味道应当从永福社区毛家垅毛细昌家的手工作坊开始。

毛细昌,杨市很有名气的手工面条制作人。他的作坊藏在永福社区老街一条偏僻的巷子里。30年前,他在杨家滩国营唯群面馆当学徒,练就了一手手工制面的好技艺。毛家面的原材料很简单,只有三样,面粉、盐和苏打。但他家的面煮出来后香味浓、面汤清、不粘不稠、面条滑溜、有劲道。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手工和面中的毛细昌


毛家面揉制纯手工,分批少量加水,不停揉制,每次加多少水,什么时候加,揉到什么程度,全靠几十年的经验来把握。虽然毛家手工面很有名气,但毛细昌没有自己的销售点,他的面销往杨市和娄底等周边地区,都是客人预先订货,上门自取。他也没想过要扩大规模,因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他的面总是供不应求,如果是冬天没有好太阳晒面,吃一口他家的面往往得等上半个月。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此时,毛细昌家门前的坪里银丝倾泻,正接受着阳光和空气最后的塑造。洁白的挂面,为毛家人的日子,增添着幸福。

已经是9点多钟的时候了,胜梅桥附近的人气正旺,人流络绎不绝。这里有两家很有名气的早餐店,东风面馆和原味粉店。东风面馆据说有200年的历史了,以前叫唯群面馆,就是毛细昌年轻时学艺的地方,70年代改名叫东风面馆,保留至今。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这里用的就是毛家手工面,传统的手工面加上传统的煮面技艺,让东风面馆的面外观素雅,却有极为软嫩鲜香的口感,总是满含着乡味乡情。许多外出的游子,只要回到杨市,总会来这里点一碗面,细细品味那劲道的面条和汤汁,仿佛这碗里盛的就是故乡,吃了、喝了,故乡就装在心里了。

原味粉馆与东风面馆仅一墙之隔,这里主打的是鱼粉。主勺的是一位年轻小伙,看他顾客满座,完全没得停歇。问及他的鱼粉为什么好吃时,小伙显得很腼腆,告诉我说:用心做,就好吃。看他的食材,碧绿的青椒,鲜红的红椒,切成薄片的鲜鱼肉,还有诱人的酸菜,再加上熬制的汤汁,一碗鲜美的鱼粉便成了。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原味粉“馆里的食客


也许,正是小伙的用心,再加上本地食材的鲜度,便酿成了这样一碗让杨市人难以忘怀的鱼粉。

众人吃面的时候,老街七街铺的刘记糍粑行也正热闹着。糍粑和年糕是杨市人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佳品,把米洗尽、浸泡几小时后再蒸成熟料,捣碎搅拌压出浆水来,就可以做糍粑了。以前糍粑和年糕要过年时才吃得到,如今只要家有喜事就可做。给老人祝寿,做福禄寿喜糍粑,婚庆乔迁,就做茶花糍粑。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店在老街,手艺也一样是老手艺,接待我们的女主人说她已经做了30年了,而她的手艺又是从她婆婆那里遗承下来的。和毛记手工面一样,刘记糍粑也是守株待兔式的经营,从不主动推销,只接受上门订做。即使这样,也没有太多的休息时间。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杨市湘军故里


来到杨市,自然会提起湘军。湘军除了给我们留下那一栋栋恢宏的大院和厚重的湘军文化之外,在杨市的饮食里也有它浓墨重彩的一笔。

咸丰二年,曾国藩率湘军精锐东征。为慰出征将士思乡之情,随行伙夫依据家乡口味做出一种酱,深受将士的欢迎,大家给伙夫取名“酱老倌”。后来曾国藩带着麦酱进奉慈禧,被题词赞美“咸鲜香辣一丝甜,红中渗紫亮透边”。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酱老倌”晒酱场

今年40岁的郭辉,是“酱老倌”的第七代子孙,从小学起就随奶奶学习制作麦酱、辣酱,至今已近三十年。他首选当年新收的麦子、糯米和新鲜辣椒、以龙山山泉水清洗、蒸煮、发酵。“酱老倌”酱品最重要的制作工艺是一定要在盛夏时节选大太阳来晒水、晒胚,加上每天不停地翻动,期间对于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调控,需要时时关注。七七四十九天后,酱里的益生菌在烈日阳光和露水的交替作用下,使酱变得色泽油光,鲜香甜辣咸,五味俱全。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酱老倌”麦酱油、辣酱系列

与湘军有关的另一道名菜便是“湘军水火席”。相传是湘军在作战中摸索出来的一套特定的军宴,后来湘军将士把带回家乡,慢慢就成了婚丧喜庆的宴席,一直在杨家滩地区流传至今。“湘军水火席”由十道菜组成:炒骨,合菜,旗帜肉,猪脚炒黄花,肠子汤,爆炒碎鸡肉,肉圆子,肉丝汤,红薯粉丝,鲜鱼块汤。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席中的旗帜肉,又名棋子肉。主厨的林姐介绍一定要选用上好的七层五花肉,切成小块平行四边行,就像飘扬的旗帜,先煮熟,待水干时再加红糖伴炒。这道菜主要是火侯的把握要准,油温是关键,过低,滗不出肉和红糖的香味,稍高,又容易焦糊,不依赖温度计,全凭厨师的手感和经验精准控制。要让肥肉通透,瘦肉软嫩,夹肉时带起的糖油汁能拔出长长的丝线,吃到嘴里口感甜糯,入口润嫩幼滑,瘦肉毫无纤维感,肥肉肥而不腻。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旗帜肉口感甜糯,润嫩幼滑,瘦肉毫无纤维感,肥肉肥而不腻。

“水火席”里最有特色的当属肠子汤。将猪小肠切成米粒大小,加红辣椒粉和泡菜熬成汤,出锅时再加少量红糖和生姜丝。舀上一碗,红红的汤色,似乎漂着一层厚厚的油,有点让人望而生畏的感觉。但喝到嘴里,丝毫不觉得油腻,只有酸、甜、辣味一齐涌来,别有一番风味。把汤咽下后,嘴里剩下切得很碎的猪小肠,嚼起来脆脆的。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肠子汤看似火辣,入口实则既酸又甜有点辣,妙不可言

在离杨市古镇不远的陡山村,有一片绿色的庄园:宇城农业园。这里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山青水秀,风光宜人。春天,这里是油菜的世界,而到了5月份,这里又变成了蓝莓的世界。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宇城蓝莓园


宇城蓝莓园占地300多亩,是娄底目前规模最大的蓝莓园,园内种植有兔眼、奥尼尔、北陆、灿烂、蓝丰、南好、南金、密斯堤等10多个品种,共6万余株蓝莓,年产量达6万余斤,一般从5月中旬进入了丰产期,采摘时间可持续到7月底。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成熟的蓝莓呀,蓝得透亮,像一颗颗蓝宝石,吃在嘴里酸酸甜甜的。蓝莓的味道,酸酸甜甜我最爱!


从陡山村继续前行,离古镇约8公里远的东坪村,有一个“孙水河谷葡萄园”。这里是杨市规模最大的葡萄基地,位于龙山森林公园脚下,孙水河畔。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孙水河谷葡萄园一角

葡萄园利用孙水河谷独特的低温气候和优良的自然环境,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培育,采用有机肥、矿物杀菌剂、果实套袋等方法,栽培10多个品种,每年7月到11月都可采摘。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来到园里,夏黑葡萄肉硬脆且甜味浓;巨峰葡萄个头大,含糖量高;醉金香葡萄别名茉莉香,口感极佳;玫瑰香葡萄有玫瑰香味且爽口味佳;金手指葡萄公认口感最甜,甘甜爽口;阳光玫瑰还能吃出玫瑰和香蕉融合的味道……

当天色渐晚时,杨市的吃货们便又有了新的去处。利新停车场,一溜几十个摊位,供应的全是宵夜食品;在新桥附近的集祥路,则是烧烤爱好者的福地。杨市的夜宵,就如杨市便利的交通一样,汇聚了四方口味。这里有传统的本地小吃,炒粉、香干子、盘龙、嗦啰、面条,也有引进的川味特色,服务的方式更是随叫随到,随到随吃.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听说,杨市还有一位最牛的烧烤达人,被戏称为“总督烧烤”。在离古镇约三里的地方,有一处湘军名将刘岳昭建的大院子,叫存养堂,里面住着一位刘姓的子孙。据说刘岳昭任云贵总督时喜欢吃当地的牛肉烧烤,后来把这种烧烤的技法带回了老家。而这位刘姓人就是学到了正宗技艺,几十年来以烧烤为业,独步杨市,无人能及。据说他的烧烤量少,价高,但口味无人能及。自2013年开始,他不再出门摆摊,想吃的得跑去存养堂,排着队才能品上一串。


水之滨——娄底一古老集镇的探秘······

古老的小镇,在面香中拉开了晨曦。华灯初上,新街和老街的摊位和店面里飘出的香味又氤氲在孙水河边,伴着河风吹过小镇的各个角落。

幸福的杨市人,就在这香味里入眠。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断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他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