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 民國都六年了,張勳還禁止部下剪辮子,原來另有妙用!

都是外服

話說辛亥革命後,年輕人喜穿洋裝。

遺老樊樊山仍穿袍子,有人問他為何要穿前清的衣裳。

樊反問:“你穿的是何服飾?”

來人答曰:“我穿的是外國服。”

樊樊山說:“我穿的也是外國服。”

國服未定

民國初年,湖南主席譚延闓為王闓運祝壽,王穿官服,腦後拖一小辮,仍是前清打扮。

飯局上,譚延闓打趣王闓運的這身打扮,王正色道:

“國體改,服色未定。吾雖故衣,與子實相等。子西裝歐美之服也;吾服滿洲服,非吾國章服之舊,非皆外國之服耶?”

民國都六年了,張勳還禁止部下剪辮子,原來另有妙用!

讓我一塊

四川萬縣師範學校校長鍾正懋為章太炎弟子,元月朝賀,袁世凱賜宴,酒半語鍾曰:

“你老師總與我過不去,你去勸勸。

中國向來有兩塊萬歲牌,一塊是大成至聖先師,一塊是當今皇帝,太炎為何不讓一塊給我?”

強行剪辮

辛亥年時,前湖南巡撫端方在四川被殺,梁鼎芬溯江而上前往迎接靈柩。

時剪辮風起,梁為保護辮子而戴著風帽,防人看見。

到武漢後,革命黨人曹亞伯帶人往旅社去見梁鼎芬,其稱天氣太熱,請先生不要太過拘禮,還是脫掉帽子。

梁不理,曹與手下遂動手扯下風帽,硬將梁鼎芬的辮子剪斷後呼嘯而去。

梁伏地痛哭,當晚即搭乘輪船逃離武漢。

民國都六年了,張勳還禁止部下剪辮子,原來另有妙用!

剪辮的自由

魯迅說:“我的愛護中華民國,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為了使我們得有剪辮的自由。”

然而,他卻忘了,老百姓也有不剪辮的自由。

拒絕剪辮

民國初年,一般民眾對剪辨仍有牴觸。

馮玉祥令部下一律剪辨,一些士兵被剪後嚎啕大哭,有人把辨子寄回老家,以備來年下葬之用(落個囫圇屍首!)。

數年後,馮玉祥招兵時多挑有辮之人,因為他認為留辨之人才真正忠厚老實,易於指揮。

辮子標誌

張勳辦大事時,太保世續說辮子不合時世,勸其將辮子剪去。

張勳十分惱怒,在清帝面前起而為辮子辯護:

“我手下的兵,個個都有辮子。這些兵之所以要有辮子,這在軍事上關係重大。

正因為我的兵都留辮子,所以奸宄之徒難以混入。如今這些亂黨奸徒,豈不個個都是沒有辮子的?”

對典故稍有了解的人都應知道,辛亥年張勳防守南京,街上誰沒有辮子,那是要被砍頭的。

民國都六年了,張勳還禁止部下剪辮子,原來另有妙用!

民心所向

張勳成功辦大事後,手下報告街上到處都是“留辮之人”(實多為假辮)後,張勳聽後樂不可支,拍腿掀須大笑道:

“我說人心不忘舊主,今日果應其言。

不然,哪裡來這許多有辮子的人呢?這就是民心所向啊!”

老九莫怪

1917年張勳辦大事後,原定為內閣總理的李經羲急忙來找張勳,質問他為何不通知自己,且未曾安排自己任何職位!

張勳笑道:“老九莫怪,論你資格,當然有做宰相尚書的希望。不過呢,你的前程,生查查是被沒有一條辮子斷送掉了,我替你著想,委實有些不值得。”

李經羲道:“真是這樣嗎?那李盛鐸也沒有辮子,為何他做了農工商部的尚書?”

張勳說:“他雖剃了頭髮,但對復辟卻很有點功勞,你若想再為清室大臣,快回去蓄髮,那時我再給你設法。”

李經羲憤然:“只怕我頭髮蓄成,那宰相尚書仍然挨不到我吶!”

說罷,李經羲便出京跑了。

(節選自金滿樓:《漏網之魚:1840-1949中國小歷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各大網店均有銷售。)

民國都六年了,張勳還禁止部下剪辮子,原來另有妙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