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零式戰鬥機的缺點是什麼?

用戶65268749


你好,我是迷彩派編輯,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儘管零式戰鬥機猖狂一時,但它也存在一些明顯不足

第一,機體開發潛力小,儘管誕生之初零式並不遜色於一些歐洲國家的戰鬥機,但那些戰機設計之初就有很大改進餘地,例如噴火從誕生到退出歷史舞臺都是第一流的螺旋槳戰機,根源就在於發動機功率提升。零式最初的設計就挖光了潛力

第二,發動機功率不足和過於注重格鬥性能,當時日本的引擎技術比歐美還有不小差距,零式有如此性能並非是由於發動機性能多好。當對手的功率提高,零式很快在最大速度和俯衝速度上落伍,而且翼載太低,利於轉圈格鬥但不利於能量戰術。

第三,機體防禦太差,結構強度太低。由於發動機限制,只能在降低重量方面下功夫,這就導致零式很難承受打擊,一旦中彈很容易墜落,甚至無法持續高速俯衝,漫長海空戰對飛行員的消耗是必然的,而日軍老手飛行員大量損失,種子留下的太少,不足以維持飛行員素質,加上性能逐漸落伍,最終讓零式在馬里亞納慘敗

第四、機載無線電太差。導致零式的編隊戰術方面落後於美軍,美軍野貓戰鬥機依靠剪刀戰術以弱鬥強,離不開無線電的可靠,而零式由於無線電問題,飛行員之間溝通很差勁,很容易因為配合不當而被各個擊破

第五,火力。20毫米航炮備彈數量不足,射程低,経度差,7.7毫米機槍威力有限,看似理想的組合對美軍戰鬥機來說打擊效果反而不如對手6只大口徑機槍來的更好



迷彩派軍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設計師堀越二郎自己說的很好,工業和科技的整體落後是致命的,不是設計師的天才可以挽回的。

零式戰鬥機的一切性能設計基礎,均是建立在日本自產發動機和航空材料基礎上的。

然而,日本的發動機和材料都比英美德要落後。

堀越二郎曾這麼說:為了使新飛機的性能有個飛躍,必須參用非常規的手段,在 96 艦戰(零式戰鬥機的前一代)上就試過,比如用全金屬的下單翼和埋頭鉚釘等。零戰的指標要求‘極端手段’。加上引擎遲遲造不出來,日本的引擎功率差,比歐美同時期的差不多要低 20% 至 30% 之多,在這種狀態下,必須連每一個鉚釘的有無都需考慮到的。”

尤其是發動機長期不能突破,零式戰鬥機的設計是建立在1,000 馬力發動機基礎上的。

堀越二郎在這個基礎上,最大程度提升了戰鬥機的火力、速度、靈活性,採用了很多獨特的設計。

然而,零式戰鬥機不得不放棄了防禦能力,設計上也有一些固有的缺陷。比如高速俯衝時候向一側轉彎,飛機就會劇烈震顫,甚至失控。

開始美軍不知道零式戰鬥機的弱點,被打的一塌糊塗。

隨著繳獲零式戰鬥機整機後,他們發現了弱點,很快加以利用。

在遭遇零式戰鬥機後,美軍戰機如果不是對手,立即高速俯衝轉彎,就可以脫險。

然而,等到美軍發明了2000馬力的發動機,也就是比零式戰鬥機強一倍,堀越二郎費盡心思搞得東西都不存在優勢了。

比如P47“雷電”飛機的R-2800型氣冷式活塞發動機,最大功率為2 000馬力,瞬時應急功率可達2 300馬力。

零式戰鬥機則是1臺榮12型發動機,功率950匹馬力。

大家說,這還打個屁啊。

等於大家賽車比賽,我的發動機比你強一倍多,不贏就見鬼。

在太平洋戰場,最早使用P-47作戰的,是美軍第348戰鬥機大隊。尼爾。E。基爾比是這個大隊的大隊長。1943年6月,他率領第348大隊抵達太平洋南部的澳大利亞。8月16日,該大隊的一部分P-47飛機轉場到新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9月4日,基爾比率先出徵,且首戰告捷,取得了擊落日軍轟炸機和“零”式戰鬥機各一架的戰果。

P-47空戰得失比為4.6比1,即擊毀敵機4.6架,自己損失1架。

零式戰鬥機遇到P-47,就成渣了。


薩沙


  歷史上日本的零式戰鬥機被稱為“二戰期間日本最囂張的戰鬥機”,在中日“璧山戰役”中初次亮相就大放異彩,同時在後續的太平洋戰爭中也成為美軍的噩夢,零式戰鬥機的最大時速高達530公里,最大續航3000公里,同時能夠完成盤旋、俯衝等高難度動作,是當時名副其實的“萬能戰鬥機”。但是零式戰鬥機並不是完美無缺,零式戰機也存在致命的缺陷。

  首先,第一代零式戰鬥機的機體脆弱,很容易高速俯衝時解體。零式戰鬥機的機體重量只有1.8噸,而美國的p-40戰機的重量是2.7噸。過輕的質量意味著零式戰鬥機機體十分脆弱,它的機體、機翼的鋁合金的厚度只有1毫米,並且飛機的金屬框架上空穴遍佈。美軍也正是抓住了零式的這一缺點,重點反攻,漸漸零式戰機的神話被破滅。

  第二點,零式戰鬥機直到第二代都沒有增強機體的防護,機體如同“薄紙”,重型機槍就可以輕鬆將零式打穿,飛行員可以被輕鬆打死。所以抗日劇中用重機槍打日軍飛機或許是有根據的。

  第三點“空中打火機”,零式戰鬥機為了提高速度和續航,機體薄弱,最重要的燃料箱都沒有裝甲防護,也沒有任何自封裝置和滅火裝置,在空中被擊中後,特別容易起火爆炸。

  或許這些缺陷就是日本軍方有意為之,為了提高戰機的性能,對飛行員的生死看的很輕,而對於飛行員來說,要麼殺死對方,要麼被對方殺死。這也導致日本大量優秀的有經驗的飛行員升空後有去無回。


環球網


有網友問:零式戰機有哪些致命缺陷? 我們首先要看,零戰的任務是什麼?零戰的任務就是在廣闊的太平洋上進行作戰。那麼,航程就是必須要具備的。

比如在瓜島戰役,零戰每一次出擊,都要往返飛行6個小時,實際空戰時間最多十幾分鍾。可以這樣進行作戰,完全依靠的是零戰3300公里的航程。但是,要航程,就很難兼顧裝甲,為此零戰的防護力比較弱。

其實,零戰也有加強裝甲和自閉油箱,最大俯衝速度660公里的加強版本。但是航程一下子就掉下一半。

零戰也不是所有版本都是一打就著的打火機,零戰52甲戰機就加裝了防彈玻璃,防彈鋼板和自動滅火器。在空戰當中,被美軍戰機6挺12.7毫米大口徑機槍多次打擊,而沒有起火和爆炸。

而零戰52丙,更是為了強化防護,加裝了55毫米防彈玻璃,以及加厚版防彈鋼板,還有火箭發射架。但是這種零戰飛行性能非常差,已經完全無法在太平洋上執行任務。

其實日本也有類似德國的戰機,比如採用液冷式活塞引擎的,三式飛燕戰機。就使用了德國Mercedes-Benz的授權下以DB-601引擎和技術。三式飛燕戰機生產了3000多架,而且非常堅固,還可以在高空直接撞擊巨大的B-29戰略轟炸機。

但是,這種飛機在日軍卻不受歡迎,還不如老零戰。主要原因就是航程太短,在太平洋戰場動輒飛行上千公里,才能打到對手的情況下,三式飛燕戰機沒有用武之地。所以,老零戰防護再差,日軍也一直使用到了1945年。


深度軍事


零式戰機的性能,比如機動性其實是非常好的,其重量也很輕,但是缺乏裝甲,自封油箱,或者是任何保護性的內襯,讓其很容易被擊毀。日本飛行員是依靠零戰的機動性和順時加速率來躲過敵機的攻擊。在火力方面,零戰的20毫米機炮因為炮口初速偏低,有效射程在230米以下,而且彈道過於分散。發動機罩上方的兩挺機槍射速較高,但是穿透力較差,幾乎無法穿透美軍野貓戰機座艙覆蓋的裝甲,也很少能讓野貓戰機的自封油箱著火。

珊瑚海戰役之後,美國海軍開始配發燃燒彈給所有艦載戰鬥機使用。這種子彈很如容易貫穿零戰的蒙皮結構,大幅提高火燃燒的機率。相對來說,野貓戰機的結構則比起零戰高很多,即使在機動性上不如零戰輕巧,零戰想要幹掉野貓戰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二戰美軍列裝的F-4F戰機

零戰因為缺少自封油箱,因此,雖然美軍的野貓戰機只有12.7毫米機槍,但是其有限的防禦力依然擋不住子彈的打擊,零戰的機身或者是機翼的油箱,都很容易在被擊中後起火,甚至引起爆炸。在這種狀況下,很少有零戰還有機會能活著飛回去。

而且零式戰機的座艙也要相對地狹小,機槍的後部結構突出在座艙內,前向視野受到機鼻長度的影響,在高速追擊目標時,往往會比較難跟上目標的變化。再者,零戰也不算是一個穩定的射擊平臺,機炮的初速又較低,射擊的難度也就相對提高。與美軍野貓戰機相比,零戰的機炮一共只有120發彈藥,而野貓的四挺機槍可攜帶1800發子彈,可持續作戰能力上零戰完敗。


陶德中士


日本飛機無論是海航的還是陸航的飛機都有一個共同的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發動機技術不行,因為發動機技術落後,日本飛機的設計不得不走輕量化道路,這就為日本飛機埋下了一個隱形炸彈。

零式飛機是日本著名設計師堀越二郎的一款著名作品,按照當時日本的飛機發動機技術想造出高性能的飛機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就在外界這麼想的時候他卻走了一條捷徑,那就是在現有的中島榮式1130馬力的發動機下,減輕機體結構和採用新的鋁合金材料減輕重量、不加裝甲等技術。使得零式戰機空重只有1.876噸,而相比之下美國F-6f空中卻達到了5.6噸,這多出來的噸位就加在了裝甲上。



都說零式沒有加防彈鋼板和自封油箱,這都是無奈之舉,飛機發動機不行,一加上去就達不到最初要求的性能了。所以作為輕量化設計的零式戰機只適合在低空狗鬥,而高空大的機動過載零式是不敢做的,不然很容易空中解體。而提高飛機性能的方法就是開源節流,美國飛機的選擇是開源——造大推力的發動機。而日本選擇的是節流——走輕量化設計,這也註定了他們今後的命運。
因為結構強度大,F-6f敢於這麼暴力著艦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零式戰機缺點根源在於他那個不爭氣的發動機上,想用瘸腿的發動機硬要飛到270節的速度,還要機動性,還要續航強,那就減重唄。減完重的零式缺點就非常突出了,可以說正是他的優點造就了他的缺點。

第一,零式戰鬥機因為減重機體強度不足,高速下大幅度動作容易出現容易出現結果損壞甚至解體,其俯衝速度受到限制。原型2號機出現過俯衝超限時翼梁與主翼外板發生解體的現象。

第二,零式戰鬥機高速下操控變得非常困難,速度超過350公里每小時的時候動作開始出現遲滯,超過480公里每小時後會出現操縱桿無法扳動的情況。

第三,雞肋的無線電,性能低下,後來乾脆拆了減重改用手勢交流。

第四,零式雖然裝備了99式20毫米機炮,但是性能實在是不行,初速低、彈道下沉嚴重、穿透力不夠、有效射程也不行。關鍵是99-1的備彈還只有60發,基本剛找到感覺就耗盡炮彈了,所以實戰效果實在不行。除了20機炮就是7.7毫米機槍,但是7.7口徑小威力小,除非命中要害,否則很難對對方戰機造成致命性傷害。上圖99-1,下圖99-2

如果說上述問題葬送了零式戰機,那麼下面這個問題就是葬送零式的飛行員

零式追求性能減重已經減到連防護都可以基本忽略了,輕質鋁合金本來抗打擊能力就不強,飛行員防護鋼板沒有,自封油箱也沒有,上天一打就穿,打厲害了就解體,打了油箱還起火,人家都叫零式為朗森打火機。所以日本經過嚴格挑選訓練的精英飛行員在零式戰機上損失很慘重,葬送了很多優秀的飛行員,這就導致日本的飛行員出現了一個斷崖,老手死傷慘重,新手經驗不足的局面。

最後就是零式極端追求性能,所以在設計一點餘地都不留,把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這就導致後來日本即便很清楚零式的種種缺點但是就是無法進行大改進,只能在小方面進行修改,對零式存在的致命性缺點根本無法從根兒上解決。本來零式期望用三菱金星46發動機,結果為了減重縮小了機體直徑,最後只能塞進去中島榮12發動機,機體直徑直接把發動機卡死了,發動機卡死其他一切也就卡死了。

所以零式自己把自己埋了,無數人心中的一代名機只能淪為自殺機到前線搞神風敢死隊。


雛菊西瓜Peterpan


零式戰鬥機,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主力艦載戰鬥機,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力壓美軍戰鬥機,創造零式神話,打的盟軍空軍潰不成軍。但這種飛機的弱點非常明顯,也決定了零式戰鬥機最後的沒落。

1、零式戰鬥機設計之初,三菱重工著名設計師堀越二郎為了獲得軍方訂單、追求極限性能,沒有留下足夠的升級空間。零式戰鬥機的機身太小,當新式技術、新式裝備接連出現的時候根本無法安裝進行技術升級,面對更新換代頻繁的美國戰機出現了難以彌補的技術差距。

2、日本的飛機發動機性能不行,為了追求高航速、超遠航程,零式戰鬥機只能依靠降低飛機機身厚度的方式來降低整個飛機的重量,使得飛機對於飛行員的保護不足。到了戰爭中後期面對美國飛機的強大火力,零式戰鬥機一打就著火,使得本就稀少的日本飛行員傷亡慘重。

3、零式戰鬥機裝備的九九式20毫米機炮射程短、火力不足、彈藥數量少,很多時候和美國飛機作戰根本就打不穿裝甲板。日本飛行員常常面對一種尷尬的局面,技術比美國飛行員好,但就是打不死人家。

4、零式戰鬥機採用的中島榮12星型氣冷發動機採用浮動式化油器的設計,高速俯衝時易造成發動機熄火,所以零式的俯衝速度不行。美國空軍發現這一弱點後製定了針對戰術,在戰鬥中美軍飛機如果被零式咬尾,應立即以高速度俯衝並滾轉,通常可以擺脫。

零式戰鬥機是日本飛機設計史上的里程碑,創造了多項第一。如首次採用全封閉可收放起落架,電熱飛行服,大口徑機關炮,恆速螺旋槳,超硬鋁承力構造,大視界座艙和可拋棄的大型副油箱等設備。可惜當時日本弱小的工業製造能力限制了飛機設計師們的想象力,留下了零式戰鬥機明顯的缺點。

正式名稱:零式艦載戰鬥機二一型

機體編號:A6M2B

長度:9.06m

翼展:12.0m

高度:3.5m

空重:1680 kg

最大起飛重量:2674 kg

發動機:榮12型(950匹馬力)

最大飛行速度:533.4 km/h(高度4200m)

爬升率:6000米/7分28秒

推重比:0.35(功率/最大起飛重量)

航程:3350 km(掛載副油箱)/2222 km(內部燃油)

武裝:翼內20mm機炮x 2(攜帶彈藥各60發)機首7.7mm機槍x 2(攜帶彈藥各700發)

炸彈掛載:30公斤炸彈x2或是60公斤炸彈x 2


當狗容易做人難


零式戰機是日本二戰時的一個神奇的存在。

之所以神奇,就是因為在美國空軍剛與日本“零式”戰機接觸的時候,經常吃虧。

美軍發現日本的這種飛機,爬升率和垂直機動上表現優異,並且轉彎半徑小,低速操控性能好,航程遠。

在珍珠港和菲律賓的戰場上,“零式”戰機一度讓美軍產生不小的恐懼。

美軍一直搞不明白,日本的“零式”戰機為什麼這麼強。

直到1942 年 6 月 ,日軍 " 龍驤 " 號航母對荷蘭港發動空襲,其中一架“零式”戰機油箱中彈漏油,燃枓洩露無法返航,只好在阿庫坦島迫降,結果迫降時飛機側翻,飛行員喪生,但飛機只是輕微受損。

隨後,美軍發現並修復了這架戰機,這是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最重要的情報收穫之一。

美軍繳獲的“零式”戰機——已塗上美軍機徽
美軍對“零式”戰機進行了徹底地實驗和分析,得知了“零式”戰機的諸多缺點。

一、高速操控性差。

在超過 370 公里時速後,“零式”戰機的機動性和靈敏度就會急劇下降,翻滾控制困難。尤其是向右轉彎不易。

二、機翼結構設計存在缺陷,俯衝速度因此受到限制。

因為“零式”戰機材料和設計的原因,俯衝速度過快容易導致飛機解題,並且在負加速條件下,零式”戰機發動機極易熄火。

三、裝甲薄,防護差。

日本的零式”戰機發動機性能低,為了減輕飛機的重量,就犧牲了防護裝甲,油箱和飛行員均無關鍵防護,一旦被擊中,很容易著火。

美軍針對“零式”戰機的這些弱點,發明了針對其弱點的 " 剪刀交叉 " 戰術,以及高速右翻滾的逃生策略,甚至專門研發了穿甲燃燒彈,專攻零式的弱點。

專門針對零式俯衝性能弱點的“ 剪刀交叉 " 戰術

此後,在日美空戰中,經常可以看到“零式”戰機被美軍戰機擊中起火,拖著長煙墜地的畫面。

海戰中被美軍擊中的零式”戰機

美軍也一掃對零式的恐懼,戲稱稱霸空中一時的“零式”戰機為“打火機”。

更多歷史類資訊,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歷史寶藏


1942年6月4日,一架由龍驤號航空母艦起飛,去執行攻擊阿留申群島任務的一架零式二一型戰鬥機,在戰鬥中被地面防空火力擊傷後(被擊中輸油管後開始漏油),在附近的阿克丹島迫降時翻扣在地面上。飛行員古賀忠義死亡,但飛機沒有什麼大的損壞。

美軍將古賀忠義的那架零式二一型戰鬥機吊上船,準備運回國內修復後測試

後來這架零式戰鬥機被美軍巡邏的水上飛機發現,隨後美軍對其進行了修復,於1942年8月份送到聖地牙哥北島基地進行了一系列的飛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美軍發現了零式戰鬥機的優點和缺點。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零式戰鬥機的缺陷:

1.因為零式戰鬥機在設計上要求翼面的負載較低,所以飛機整體重量必須刻意降低,這就導致整體結構強度不足,難以適應高速狀態下大幅度動作產生的應力。雖然在2號原型機上就因為這一問題出過事故,但是日本人對其並沒有太大改進。結構強度不足,也就代表抗打擊能力不高。

2.由於日本的空用發動機技術不如其他國家,所以日本人為讓零式戰鬥機的性能更好,想盡一切辦法去降低機體重量,這就讓結構強度問題進一步惡化。

美軍修復後的零式二一型戰鬥機

3.零式戰鬥機的各個控制面,在高速狀態下很難改變角度,這就導致其機動性嚴重降低。這個問題從速度約為354公里/小時的時候開始出現,一旦速度超過483公里/小時後,操縱桿需要用非常大的力量才能扳動。據某些零式戰鬥機飛行員稱,速度一但超過500公里/小時,需要用兩隻手和一條腿才能扳動操縱桿。這就意味著,在中高速度下,零式戰鬥機的機動性明顯劣於其他盟軍戰鬥機,在遇到後來出現的戰鬥機時(例如F6F戰鬥機),根本無法對抗。

5.無線電較差,有時飛行員們為了減輕重量,會拆掉無線電改用手勢溝通。這就導致在空戰中幾架零式戰鬥機難以互相配合。

6.缺乏防護力。零式戰鬥機沒有采用具備自封能力的燃料箱(雖然後期的五二型配備有自封油箱,但是為時已晚)。另外蒙皮所採用的五十嵐式杜拉鋁中,含有大量的鎂(容易燃燒),這就導致零式戰鬥機一打就著火,成為空中打火機。還有就是飛行員沒有配備防彈鋼板。

零式二一型戰鬥機

這點可以說是非常要命。飛機可以再造,但是一名優秀的飛行員是很難培養。缺乏防護力的零式戰鬥機,讓日本損失了大量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實戰經驗難以傳授給新飛行員,這就導致整體素質停滯不前。反觀盟軍方面,非常注重戰鬥機的防護能力,這就讓盟軍飛行員在實戰中得以積累大量經驗。到了戰爭後期,新飛行員對抗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結果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