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郝亞斌:釋放人工智能發展動能,提升彩電行業變革能力

頭條|郝亞斌:釋放人工智能發展動能,提升彩電行業變革能力

2018年,中國彩電行業迎來了出口市場的大增,也扛住了內銷市場的壓力,實現了整體規模的穩步增長。“彩電行業一直長期處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適應能力很強,創新能力也是很強的。對於行業未來的發展,我很有信心。”2019年2月21日,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郝亞斌接受了《電器》記者的專訪,並就中國彩電行業未來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給出了自己的解答。

头条|郝亚斌:释放人工智能发展动能,提升彩电行业变革能力

《電器》:2018年,中國彩電行業又經歷了一次考驗。您認為,影響2019年及未來彩電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郝亞斌:從企業端的反饋來看,大家普遍覺得2019年內銷市場的運營還將面臨壓力。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中國彩電市場依然極具潛力。目前,中國市場彩電保有量已經超過6億臺,其中非4K電視為4.9億臺,非智能電視為3.5億臺,非人工智能電視為5.8億臺。對於這些產品的替代,將釋放出巨大的市場空間。

我認為,還有很多積極因素將拉動彩電行業發展。首先從技術層面來講,未來彩電行業的發展既有“動能”,也不乏“勢能”。除了畫質、音質等一直拉動行業增長的因素外,人工智能將成為2019年彩電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目前彩電市場發展的直接“動能。”無論畫質和音質如何提升,電視機依舊是電視機,而人工智能技術雖然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可以讓電視機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全新的角色,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提升電視機與用戶的黏性,讓電視機散發出新的活力。長期來看,彩電行業未來發展的“勢能”,如5G、8K、OLED、量子點、激光顯示等技術也已經逐漸成長起來,將為彩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驅動力。我認為,“5G+8K”是一個絕配,雖然無法滿足2019年的“近渴”,但是未來三到五年可能會帶來一個全新的模式。OLED市場經過幾年的培養,已經初具規模,在畫質、用眼健康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未來也將成為拉動市場增長的重要動力。

其次,從政策方面來看,我認為,國家近期出臺的家電消費刺激政策將對2019年彩電市場提供一定的支撐。雖然目前只有北京市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但是相信陸陸續續會有更多的地方政府跟進這一政策。同時,超高清產業發展也將迎來新的機遇。工信部《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將於今年發佈,對彩電行業發展來說無疑是利好因素。我們與彩電企業一起推進的“汰舊換優”,也將促進消費者對家中老舊彩電進行更新換代。

此外,白牌機對未來彩電市場發展的影響同樣值得關注。中國彩電市場每年有約1000多萬臺“白牌”機在售。這裡所說的“白牌”是中性的,但是“白牌”機中由很大一部分是假冒偽劣產品。未來,如果“白牌”市場得到規範,由行業中的規範企業去運作這塊市場,彩電內銷市場規模將再上一個新臺階。為了保證消費者的權益和使用安全,企業、政府需要合力規範這一市場。

《電器》:回望2018年,中國彩電行業整體規模保持增長,但是行業發展也面臨不少無法迴避的問題。您如何看待如今的發展階段?

郝亞斌:任何一個產業,都有自己的規律和週期性。在場景與消費習慣變化的衝擊下,彩電行業一直積極迎接挑戰,並從中尋找發展的機遇。回顧彩電行業60年的發展歷史,我覺得很自豪,因為行業進步非常大。同時,當我們冷靜分析時,掐著我們“脖子”的地方也有不少。但是,任何產業發展最理想和最客觀的發展模式,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標準為例,音視頻的編解碼標準對於彩電行業而言非常重要,但該領域的基礎性標準框架早已成型,國外企業憑藉先發優勢,已經建立並佈局出比較完整的專利體系。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把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融入未來產品和產業升級發展的路徑中,要站在整個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上進行佈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標準格局。彩電行業的技術發展非常迅速,我們要在這個過程中尋找到新的機遇,加強核心顯示技術和智能技術的研發,逐漸在體系內加入屬於我們的部分,滿足用戶新的需求,建立新的產品生態,建立滿足新需求的標準體系。雖然原有體系掌控在外資企業手中,但是在新的技術框架下逐漸融入中國的技術、中國的專利,擁有自己的籌碼,最後的結果可能是,雖然現在我們權重少一些,伴隨技術發展,比重可能會發生轉向。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過程以市場為導向,靠割裂市場做“自己的”,最後市場是不會接受的。我們要做的是,在下一個技術路徑的轉折點提前佈局。當中國產品的市場足夠大、中國彩電企業的話語權足夠強的時候,在換代的過程中,實現新的技術和產業佈局。這才是理性的。

《電器》:互聯網企業的大起大落,給中國彩電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哪些影響?

郝亞斌:互聯網企業進軍彩電市場所產生的影響,要一分為二地來分析。

從積極方面來看,互聯網企業的加入,對推動中國彩電行業自身的變革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加速了消費者對智能電視的認知。事實上,最早做互聯網電視的,是電視機企業,很多企業很早就對這個領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當互聯網電視發展勢頭起來以後,很多互聯網企業抓住了這個巨大的機遇,開始進軍彩電市場,加速了行業的變革。

與此同時,互聯網企業也破壞了原有市場競爭環境,對市場價格體系造成了衝擊。如今來看,當時很多互聯網企業提出的運營模式已經被市場證明是不可行的,真正能夠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或者持續發展的,還是那些真正能夠把產品做好的企業。當然,疊加的服務、運營、生態都是好事,但是對於彩電來說,核心仍是要把產品做好。

中國彩電行業一直長期處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的糾錯能力很強,創新能力也很強。整體來看,面對互聯網企業的衝擊,彩電企業雖然面臨巨大的壓力,但是也在這個過程中提升了自身的變革能力,實現了技術的創新和模式的創新,這是值得驕傲的。在充分競爭的前提下,彩電企業和互聯網企業要站在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角度上,共同推進行業持續發展。

《電器》:價格戰是彩電行業一直存在的問題,在市場相對低迷的2018年也反覆被業界提及。您如何看待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

郝亞斌:我認為,從競爭的角度來講,價格絕對是一個有效手段。正常的價格競爭是有利於行業發展的。但是,惡性的價格競爭,甚至低於成本價的競爭,不但會衝擊正常的市場價格體系,也會影響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

中國彩電行業發展到今天,企業面臨著新的變革,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氛圍,是很重要的。首先,彩電企業需要合力推動市場的發展,共同宣傳彩電能夠給用戶帶來的價值。事實上,進入智能階段後,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得到應用後,彩電產品已經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我們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消費者重新認識電視機,接收到“電視機已經不是原來的電視機”這樣的信息。這就需要企業聯手,將新產品、新技術、新發展更快地傳遞給消費者。目前,中國彩電的更換週期長達12年,如果這一週期能夠縮短到7~8年,內銷市場突破5000萬臺“天花板”絕不是難事。中國已經有近4億的中等收入人群,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如果讓更多消費者知道現在的電視機已經非常好看又好用,能夠給家庭娛樂生活帶來完全超過預期的美好體驗,一定會掀起彩電市場新的增長高潮。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應該從換一臺好電視開始。

其次,企業要在產品力上繼續下功夫,深度挖掘消費者的需求。如今,消費群體的主力已經發生變化,消費方式也改變了,要注重人工智能技術在行業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面對發展變化中的市場,企業需要在營銷及市場協作上進行調整。我們看到,今年TCL、長虹等大企業都在進行整合,雖然各家企業的戰略有所不同,但是這種整合更有利於資源的優化和長期的發展。

以用戶應用場景為中心,以供應鏈管理效率為保障、以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應用為突破口,以更高音質畫質技術變革為發力點,以提升全場景銷售力、全面升級用戶運營能力為重要手段,以鞏固國內市場強化國際市場為重點,依然是中國彩電行業的主要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