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古代歷史上,善於用兵的都有哪些高人?

宗錡W


戚繼光對軍事學的各個門類熟練應用發揮堪稱完美。

會發明創造適應對應戰場的武器裝備。(狼筅、虎蹲炮……)

會訓練士兵。(礦工練成勇猛善戰的戚家軍)

會軍事土木工程學。(逼哭蒙古人的明長城)

會佈陣。(鴛鴦陣、廂車陣)

瘋狂迷戀追求戰損比。(這才是真正的愛兵如子。而不是平常的關心、戰後的撫卹。)

戚繼光十六歲時繼承祖上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大約副營長職務)在工作二年後,看到了沿海倭寇的暴行。憤而寫下了著名的‘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抒志詩句。但是一個芝麻綠豆大的小軍官,雖有滿腔熱血,又如何有機會施展抱負?

此時戚繼光25歲,長他3歲的張居正剛從家鄉養病三年回朝。重回政壇不久的張居正舉薦戚繼光升任都指揮僉事,負責山東沿海抗倭事務。從此戚繼光的軍旅政治生涯與張居正息息相關。

戚繼光每次書信於張居正,均自貶稱‘門下走狗小的戚某’,經常重金購買海狗送禮。為了能夠建功立業施展抱負,在那個奸侫當道的時代,如此下作自貶,也實屬無奈之舉。

所謂倭寇本意上是指日本海盜,實則不然。明太祖朱元璋立下海禁政策後,歷代子孫更是變本加利予以實施,沿海的民間漁業和商業行為幾乎被列為禁忌。很多漁民為了生計被逼無奈陸續逃至外海島嶼,一些海商也躲在外島與洋人進行貿易,這些人逐漸和海盜勾結,形成了新的海盜團體。(嘉靖年間安徽人汪直、徐海是當時的海賊王,也是倭寇團體大頭目)

日本當時處在戰國時代,很多流亡武士無以為生。這些戰鬥力超強的武士就被吸收進了明朝的海盜集團。因為明朝對海盜的政策要株連滅族,所以海盜中的中國人都穿起了倭服,留倭人髮式,被抓後一言不發假扮倭人,藉以保護族人安全。經考證日本當時除官方有大船可以渡海前往江浙福廣,民間並無渡海工具,而且官方渡海也只有每年兩次颱風中間的窗口期可以成行。所以倭寇組成十之七八為中國人無疑。稱之為中國海盜比倭寇更適合。

嘉靖三十四年,27歲的戚繼光調任浙江都司僉事,負責寧波、紹興、台州防務。

初到江浙,鑑於衛所軍籍士兵軍心渙散戰鬥力低下。戚繼光決心從民間重新招募一支隊伍。義烏周邊地區的民風剽悍,經常有械鬥發生。威繼光就從村民中許以高額兵餉進行募兵。很快一支四千多人的部隊徵募完成。

怎麼樣使這樣一群泥腿子變成一支精銳之師在別人那是難題,在戚繼光這裡易如反掌。

戚繼光練兵嚴苛,首先在選兵時即只要貧家子弟,幹過公務員、市井混混、皮膚白淨、聰明伶俐的一概不要。為的就是這些貧家子弟能吃苦、聽指揮、不怯戰。

其次士兵除了日常訓練外,每年還要進行考試。例如考核鳥銃手,三發中一發合格,中二發賞銀一分,中三發賞銀五分。一發未中打三棍重考,再不中打六棍,…第五次全不中打四十棍混蛋。每年考核均記錄在案,有進步的獎,退步的罰。

再次部隊實進連坐制,軍官戰死,士兵後退者斬。戰場逃跑者斬。知情不報割耳朵。甚至行軍途中離隊小便,也要割耳朵。這樣下來,使的戚家軍在戰鬥中能夠做到令行禁止。

最後針對倭寇的裝備特點,戚繼光對應的發明創造了鴛鴦陣陣法,以及狼筅、虎蹲炮之類的克敵武器。

在接下來的十來年時間裡,戚家軍在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四處打擊倭寇(海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歎服的戰損比數據。

台州花街,殺敵308人,俘虜兩名倭寇首領,戚家軍犧牲3人;白水洋之戰,殺敵344人,擒5名賊首,戚家軍犧牲30人;橫嶼島海戰,殺敵1000餘人,俘虜29人,戚家軍犧牲13人;牛田之戰,擊潰近萬,戚家軍無傷亡;林墩之戰,殺敵3000餘人,俘虜26人,戚家軍犧牲90人;平海衛之戰,殺敵2600餘,戚家軍犧牲16人;蔡丕嶺之戰,殺敵1000餘人,戚家軍犧牲31人;王倉坪之戰,擊敗敵上萬,斬首177,戚家軍無一傷亡。

優秀的戰術指揮+針對性的陣法、武器+堅持不懈的日常訓練,打造出了這支百戰百勝的無敵之師。

明隆慶元年,39歲的戚繼光受命到薊鎮一帶駐防韃靼(蒙古)。

薊鎮為北方邊關九鎮之首。明朝都城北京,東西北三面均靠薊鎮拱衛,最近處的居庸關離北京僅五十里。明朝二百餘年曆史中,由於外族侵擾導致薊鎮烽火不斷,幾無寧日。所以明朝有‘天子守國門’的說法。

戚繼光到薊鎮之前,韃靼時常襲擾薊州地區,當地民眾苦不堪言,北京也因此困擾不已。

戚繼光來到之後,首先對士兵進行了整風運動。他從浙江調來三千戚家軍,在大雨中傍晚站軍姿站到第二天天亮,無一人擅動。一場演練下來,其他諸軍無不肅容。軍隊風紀在短期內得到了大幅提升。

其次,防禦工事的改革。之前的明城牆功能單一,防禦效果一般。戚繼光在原來長城的基礎上進行修繕改良,在六百公里的薊鎮長城上修建空心敵臺1017座。(空心敵臺:遠可火炮轟擊來襲敵軍,近可防敵軍攀牆強攻,內藏伏兵敵退時可掩殺追擊。)這些敵臺和長城的軍事防禦體系堅不可摧,一直髮揮作用到明未。要不是吳三桂獻關,清朝八旗只能繞道侵襲明朝國土。

最後,同在沿海平倭一樣,戚繼光也針對韃靼多騎兵的特點創造性組建了車步騎營。(這三萬車步騎營在當時的條件下,絕對是無敵的存在。列陣後,遠程以炮火轟擊,中程鳥銃和虎蹲炮齊射,近程鐵蒺藜、戰車、狼筅拒敵,弓箭、長槍、棍棒擊殺。)

戚繼光初守薊鎮期間,韃靼還不信邪,過來討教過數次。等嚐了苦頭之後,韃靼頭目董狐狸帶部族穿素服前來跪哭求饒。

之後戚繼光在薊鎮的十餘年,京師周邊再無戰事。也恰恰因為沒有戰功,導致戚繼光始終未能封侯。反觀在遼東的李成梁今天扶植這個部族,明天扶植那個部族,整天打的不亦樂乎。官位雖是越做越大,但最終玩出火,逼出來個努爾哈赤來。(能戰者無戰之功)

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被列為張居正黨羽的戚繼光被貶到廣東。三年後,57歲的戚繼光遭彈劾罷免還鄉,60歲在家鄉(今煙臺蓬萊)病死。

縱觀戚繼光一生,集軍事思想家、軍事土木工程專家、軍事發明專家、軍事指揮專家等於一身。他比起古代其他著名戰將來,才是真正稱的上善戰的智將。戚繼光不認同‘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作法,治軍追求零戰損低戰損。遺留下來的數本兵法著作《紀效新書》,《練兵紀實》等,成為中國兵法指導書。清未曾國潘在打造湘軍時,就繼承和借鑑了戚繼光的軍事思想。






難得浮生閒半日


中國5000年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要是把善於用兵的高人挨個拿出來說,恐怕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在這裡我就挑幾個我覺得的高人說一說,權當拋磚引玉了:

第一、孫武。被稱為兵聖的男人,著有《孫子兵法》,據說到現在都還是西點軍校的教科書。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出版到國外。在打仗上面,他的最大成就就是協助吳王攻破了楚國都城郢。後來由於好友伍子胥被殺,他也心灰意冷,專注於著書立說了。

第二、韓信。兵家四聖之一,被稱作“兵仙”的男人。最有名的一句話可能就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了吧。他深諳兵法,很多軍事上的典故都是他創造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為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可惜的是他的兵法著作在戰爭中遺失,並未流傳下來。

第三、李靖。衛公李靖,凌煙閣24功臣之一,他戰功赫赫,為李唐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追亡逐北,大破突厥,一直打到了北海(如今的貝加爾湖)。隋末義軍王世充、竇建德、蕭銑、輔公祏都是他滅的,突厥、吐谷渾也是被他打敗的。可惜他的兵書也大多流失。

第四、岳飛。他一生大小几十戰,未逢敗績,使得敵人都對他佩服不已:“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他的主要軍事思想。他一心北伐,可惜最後為奸臣秦檜所害。但這並不能抹滅他作為一位民族英雄的事實。

第五、戚繼光。明朝的抗倭名將,在他這個時代,隨著火藥武器的出現和進步,傳統的戰法已經漸漸不能適應戰場的需要,它能夠根據戰場的不同,改變戰術戰法,改良武器適應戰場,可謂是天才。著有《練兵實紀》、《紀效新書》等。

除了這些,還有如孫臏、白起、衛青、霍去病、諸葛亮、李光弼、狄青、徐達、俞大猷等,到近現代還有建立新中國的老一輩革命家們。

總之一句話,在5000年的歷史上,湧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軍事家,大多都為中華民族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歷史小跟班


吹戚繼光的噴子真的是想盡眉目,死不要臉瞎吹。戚家軍創建者譚綸。

清紀曉嵐評的

紀昀:史稱綸沉毅知兵,為台州知府時,即與戚繼光立束伍法,練兵破倭寇,禽斬殆盡。官浙江海道副使時,又連破之。再起為浙江右參政時,破饒平賊林朝曦。調福建參政時,郡縣多為倭所陷,力戰恢復,閩地以平。官四川巡撫時,滅雲南叛酋鳳繼祖於會理。總督兩廣時,岑岡賊江月照等望風而降。朝廷倚以辦賊,遇警輒調,居官無淹歲。後在薊遼,與戚繼光協力修邊備,三衛諸部迄不敢南牧。終始兵事垂三十年,積首功二萬一千五百。計其功名,不在王守仁下。……今特錄是集,以見其謀畫之大略,庶不沒其實焉。

應該還原歷史,而不是創作歷史。

戚繼光掛過帥麼,一直就譚綸手下一將。譚綸到那裡就跟到那裡。

明朝無私兵,家將不過百,戚家軍怎麼存在?

戚繼光斬子,誰幫他生出兒子,輔乳的兒子也能上陣?

虎蹲炮為嘉靖二十五年張鐸進獻十眼銅銑炮所改。請查當年紀事。

倭寇消滅是因為譚綸修建的碼頭,水塞的火槍火炮,能靠岸的地方都是木樁,所以倭寇上不了岸。也就是說海禁。

已經進來的倭寇都是十個或幾十個比例圍阡,倭寇是流動作案,沒有城防意識。

薊遼長城1568年譚綸申請修建同年戚繼光申請練兵五年,戚繼光修長城時間?

鴛鴦陣兵書為明六大才子唐順之所有。

明宣傳對象是譚綸,戚繼光在清未才出名,是韃子修改了歷史還是噴子修改歷史,金光嶺長城硬是掛上戚繼光名字,浙江抗倭石城本廣州將軍修建也成為戚繼光建?

戚繼光一直上司是兵部尚書譚綸,在之前戚繼光根本無戰鬥力,1555年胡宗憲帶一萬廣西狼兵,結果被倭寇吊打,損失戰將多名,1557年苓港之戰胡宗憲指揮,戚繼光,俞大猷一萬明軍對一千倭寇,結果歷時幾個月,自損三千,還有倭寇逃跑,戰後胡宗憲陷害俞大猷。之後朝換帥譚綸,三千浙江兵是譚綸要求約束軍紀後招編,役滿後留下練好的兵將外地兵退伍,募兵改房兵皆譚綸所為,當時地方官海瑞是譚綸推薦。

1567戚繼光調薊遼,薊遼總督換七任,查不到他立什麼嘉獎。張居正1572任首輔,之前一直彈劾,除開戚繼光送巨禮給張,真的查不到是幫戚繼光又消滅倭寇已經死亡的鬼魂還是在已經修好的長城上加磚?

在薊遼還有比戚繼光更猛的常勝一品戰將馬芳,身經百戰從無敗績從來就是以少勝多的馬兵戰將。戚繼光的步兵看熱鬧都得跑得快。

臨海三戰三捷功德碑,譚綸,因為自練一千精兵,碼頭上岸倭寇被圍遷。明明白白譚綸建碼頭登陸圍扦,也標上戚繼光功勞?

譚綸一直是戚繼光上司,位置決定成就,修碼頭,水塞,免戰區稅,平內亂,修居庸關至山海關長城和三千屯兵臺包磚,這些是戚繼光無法做到的事。

譚綸著奏議十卷收入四庫全書,還原歷史請查閱。



天皇太一


諸葛亮,劉伯溫,毛澤東等等,都是善於用兵的高人啊


飛龍267862166


韓信當屬第一!所謂點豆成兵,背水一戰!韓信能很好的把握天氣時,地利,人和!常常以少勝多!可謂曠世奇才!孫臏著有孫子兵法36計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沒有統一各國,但是可以幫助一個小國由弱變強,傲世群雄!春秋戰國時期,能脫穎而出春秋爭霸也是兵家的鼻祖!


甲骨文的夏天


善用者很多,他們多數是中途才開始用兵。而至始至終把一夥農民鍛鍊龐大軍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指揮了無數大戰,百戰百勝最終戰勝國內外一切敵人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這個超級高人是毛澤東。


春風浩瀚147371275


您瞧瞧您這是什麼問題,善於用兵的人很多,你可以分一下謀士和將領或者帝王,問題這麼大讓人好難回答啊,另外樓上各位提韓信沒提到張良哦~



人姬公主


項羽,岳飛,蘭陵王,袁崇煥,戚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