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廈門:高質量發展文化產業

日前,電影《敗犬女王》開機儀式在福建廈門沙坡尾舉行,這部電影計劃將全程在廈門取景。廈門被稱為“天然攝影棚”和“一流攝製地”,隨著越來越多劇組前來取景,這座濱海城市也在不斷髮掘自身在影視產業的發展潛能,包括著手編制《電影產業發展規劃》。可以預見,未來影視產業有望成為廈門文化創意產業的又一增長點,廈門文化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正如影視產業顯現出的蓬勃勢頭,近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著力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打造文化創意千億元產業鏈,著力提升文化產品的科技和創意含量,著力提升新興文化業態和文化服務業的比重,推出一批叫得響、有影響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實現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化與科技融合是引領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廈門以建設好“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作為推動文化科技型文化業態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依託火炬高新區高科技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比較優勢,大力引進文化科技型企業。廈門軟件園已經成為新型文化業態培育和發展的集中區,聚集了300多家文化科技型企業,其中不乏知名企業。廈門還充分發揮文博會、國際動漫節和中國數字娛樂產業高峰會等平臺的作用,促進文化與科技直接對接、深度融合。

近年來,廈門成功培育了文化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1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71家,在新媒體與影視科技領域、VR/AR領域、數字出版領域、智慧旅遊等領域都聚集了一大批龍頭企業。比如,中國最大的手機動漫平臺咪咕動漫,中國擁有版權形象最多的公司翔通動漫等。

努力把握數字技術、網絡信息技術、智能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對文化產業進行融合滲透的大趨勢,廈門著力推動文化產品創新和文化服務手段創新,鼓勵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和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在依託創業基地和眾創空間,自主孵化培育新型文化企業方面取得一定成績,其中以數字化創作生產和網絡化快速傳播為代表的新型文化企業的本土培育率超過85%,上市公司本土培育率達100%,規模以上企業自主培育率超過93%。

如今,廈門的互動娛樂、數字會展、文化旅遊、數字教育等新型文化業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比如任我遊公司圍繞智慧旅遊體系建設,AR、VR商品化應用等開展的集群研發,已獲得70多項具有引領性的著作權和技術專利,受到業界關注。

近年來,廈門還通過完善機制、配套政策等措施,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在政策配套方面,市、區兩級共出臺18項促進文化與科技融合的政策,每年財政投入近億元。僅僅在支持文化企業自主研發創新這一項,2018年已資助了110家文化企業,補助金額超過6000萬元。在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廈門積極打造面向企業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火炬眾創服務站”推行創新券;搭建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水平的公共技術服務;搭建金融服務平臺“鷺創匯”,集聚300多家創投、擔保、券商、基金、投資等金融機構,匯聚了規模超300億元的金融資本,多措並舉優化產業環境。

獲頒“中國創意產業最佳園區獎”的龍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實施“政府引導、多元投入”的發展模式,通過核心園區的示範帶動和政策,引導促進周邊存量房產改造建設專業化定位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從舊廠房華麗轉身,這個被文創氣質重構後的龍山文創園正著力打造海西文創標杆。

廈門在兩岸文化產業對接方面也可圈可點。在綜合分析臺灣文創產業優勢的基礎上,廈門把創意設計和數字內容產業作為推進廈臺文化產業交流對接與合作發展的重點領域,並利用兩岸文博會等展會平臺,以及海峽兩岸文創園、臺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等園區或創新孵化基地,深入推進廈臺之間文化產業領域的合作對接,取得積極成效。特別在數字內容等文化科技領域,廈門市利用4家國臺辦掛牌的海峽兩岸青創基地和7家省級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累計引入各類臺灣青創團隊500個,聚集了超100家的臺資數字內容企業,實現了兩岸文化產業的深度交流和共同發展。

(記者 馬躍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