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顧客不進店,再高明的銷售技巧也白搭!

同樣是在人聲鼎沸的商業街,共享著同樣的客流量,為什麼有的店場面紅火,而有的店則門可羅雀呢?

不是人家的裝修更精緻,也不是人家的品牌更有名氣,關鍵在於影響顧客是否進店的人,即銷售員的表現。

很多顧客進店之前的第一眼,除了看品牌名稱和整體店面,就是銷售員本人了,他是熱情積極,面帶微笑,還是冷若冰霜,帶搭不理呢?

進店之前的體驗,有時候,比進店之後重要多了,因為,第一印象實在是威力無窮,一旦搞砸,你根本沒有解釋的機會。

顧客不進店,再高明的銷售技巧也白搭!

為什麼顧客不進店?

場景1

上週末,我跟朋友去逛商場,想把一整層的女裝店挨個兒轉一遍。起初是這樣打算的,但是真到了地方,我們還是有選擇性地進了幾家,因為有的店,我們真心不想進。

比如,正當我們要進一家運動品牌服裝店時,看到裡面三個銷售員“形態各異”。

有一個正在那裡對著鏡子化妝描眉,有一個翹著二郎腿在玩手機,還有一個在低頭收拾貨架,我們站在門口,竟然沒有一個抬頭看一眼,我們瞬間失去了進店的慾望,轉身奔赴別家。

場景2

有一家化妝品店的顧客也是寥寥無幾,再一看銷售員,全都穿戴整齊,畫著精緻妝容,面帶微笑,簡直無可挑剔,但是,為什麼好多顧客都是果斷地從門前經過呢?

原來,這家銷售員不是太冷漠,而是太過熱情,四位女銷售員整齊劃一地在門口立定站住,把原本不大的門口堵得十分嚴實,大有“禁止入內”的架勢,嘴裡一邊喊著:“新品打折,歡迎進店選購!”一邊徑直要拉顧客進店,讓人好生反感。

因此,大部分顧客都是步履匆匆,“過門而不入”,生怕一不留神被“拐”進店,就得損失大把銀子。

顧客不進店,再高明的銷售技巧也白搭!

一家門店往往有硬件和軟件之分,硬件常指店內的貨品、裝修風格;軟件是指銷售員的狀態和購物氛圍,兩者都做得好,業績才可能好。

顧客進店之前,如果感受不到銷售員的歡迎態度,而是看到對方在忙自己的事,會不自主地產生一種不受重視的感覺,對品牌的認可度也會隨之下降,就難怪會失去進店的慾望了。

但是,如果銷售員太過熱情,也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很多顧客對於表現過於積極的銷售,會有一種下意識的“反抗”,認為對方有“強買強賣”的嫌疑。

因此,很多顧客是否進店,完全取決於銷售員的狀態,只有讓顧客順利進店,銷售的技巧才有用武之地。

顧客不進店,再高明的銷售技巧也白搭!

讓顧客進店的3種策略

有人說:“我的產品沒問題,我的表現也很積極,顧客實在不進店,我也沒辦法……”

這是一種很消極的想法,說得好像銷售就是靠天吃飯一樣,如果真的如此,為什麼有的店就門庭若市呢?

關鍵是要發揮銷售人員的智慧,“想方設法”讓顧客進店。

隨時做好迎接顧客的準備

不管店裡是忙還是閒,銷售人員都應該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閒時就整理產品,查漏補缺,或討論新品營銷方案,讓工作時間充實起來。

一旦發現有顧客有進店準備,就要熱情相迎,隨時切換到銷售狀態,併為顧客提供專業化的意見。

只有將最飽滿的狀態展現出來,顧客才會感受到你真誠的服務態度,自然會願意光顧。

因此,隨時做好迎接顧客進店的準備,是優秀銷售員的必備技能之一,因為,一個銷售員的精神面貌也是一家門店的“產品”,很多人正是通過銷售人員的表現,從而做出相應的購買決策的。

給顧客完美的“第一印象”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問她為什麼有的店不願意進去,她說,也不是因為東西貴,就是覺得第一眼看銷售員,給人的感覺很不舒服。

比如,有的銷售員站在門口,表情傲嬌,對你上下打量,大有一副“看你的樣子,應該買不起”,跟他一對視後,就感覺心內不爽。

其實,銷售人員做服務的最大禁忌,就是把情緒寫在臉上,這對那些心思細膩的顧客來說,無疑是反感的。

因此,給顧客的第一印象至關重要,有些顧客只是看了銷售一眼,就很想進店看看,因為對方呈現出了真誠的歡迎態度,面帶微笑,有親和力,沒有給顧客“壓迫”之感。

吸引顧客,出奇制勝

某大賣場的一家服裝店,熱鬧非凡,顧客全都爭先恐後地進店,原來,這家店進行了新穎搞怪的櫥窗陳列,配合節奏感非常強的音樂,吸引了大量顧客。

這家店門前臨時搭了一個小舞臺,幾個銷售員穿著自家品牌的服裝,伴隨好聽的音樂翩翩起舞,路過的人都忍不住駐足,以往的櫥窗模特都是塑料假人,今天上演的都是真模特的穿搭,時尚靚麗,因此,很多被吸引來的顧客看到模特的著裝,都紛紛選擇進店轉轉。

好的產品不缺,高明的銷售技巧也不缺,缺的就是一個引領顧客進門的方法,有時候,這個方法並不複雜,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開動腦筋,並付諸行動。

擁有好的業績,並不難,難的是,將日常銷售的每一個細節都充分做到位!

唯如此,顧客才有進店的意願,銷售員才有發揮的餘地!

否則,一切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