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漢武文化生態園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樅陽漢武文化生態園景區位於長江北岸的樅陽縣城,是皖江城市集群的核心區域,由旗山、蓮花湖、黃鎮圖書館、烈士陵園等景區景點組成,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旗山,又名幕旗山。南臨長江,遙望九華,東接羹膾寨湖,北距浮山風景名勝區30公里。旗山扼長江險要,覽江渚勝景,西周為宗子國所在地,戰國時期即為長江水道著名關津、商貿重地。據史料載,秦始皇南巡曾遊經此地觀“籍柯”。漢武帝元封五年行南巡狩,親射蛟江上,薄此而出,並作《盛唐樅陽之歌》,同年置樅陽縣。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呂蒙曾在旗山南麓築城駐防,抵抗曹操80萬大軍下江南。1949年渡江戰役期間,旗山曾為解放軍渡江作戰的重要起渡點之一。

蓮花湖,亦稱蓮花池。據《安慶府志》記載,蓮花池是清代康熙年間侍郎、清代大散文家、桐城派三祖之一的方苞的祖業。從明代中後期開始,方苞家族“桂林方氏”在中國文化界迅速崛起,人才輩出,代表人物有方學漸、方以智、方苞、方東美等近百位文化名人,形成了中國最有特色的文化巨族,被專家學者譽為“中國第二大文化名門”。

黃鎮圖書館景點位於旗山主景區北側,收集收藏陳列了樅陽曆代名人資料。

烈士陵園紅色旅遊景點坐落於幕旗山西麓,這裡長眠著在渡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烈士。

突出了樅陽曆史發展脈絡和歷史文化成就,一山一水剛柔相濟,山的特色,水的亮點優勢互補,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山水城市風貌,勾勒打造出“山水印象,人文樅陽”的景區品牌。主要體現漢武文化及生態旅遊元素,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生態資源和人文景觀,著力打造自然風景、娛樂休閒、文化活動、休閒度假、紅色旅遊5大功能區,融休閒、娛樂、商業、遊玩、觀光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生態旅遊景區。

浮山景區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浮山俗稱浮巢山,位於安徽省樅陽縣境內,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安徽省風景名勝區。在合肥黃山高速公路出口處,面積19.1平方公里。浮山風景優美,三面環水的地理特點,構造了山浮水面水浮山的獨特奇觀。浮山在佛教禪宗史上地位顯赫。在東南亞等華人圈中影響深遠,浮山既是千年佛教聖地,又是我國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之一。浮山還是文化名山,歷代騷人墨客留下近500塊極其珍貴的摩崖石刻。

浮山南臨白蕩湖,西鄰菜子湖,北靠長江,山水渾然一體,猶如一葉輕舟漂於水面,有海上蓬萊之美譽。山色蒼秀,巖嶂壁立,關口險隘,河湖環繞,景色絕佳。

浮山是一座沉睡億年之久的古火山,由富含鈉、鉀的火山岩組成。雖經大自然改造,仍保留其完整性與典型性。該火山岩盆地位於淮陽古陸、張八嶺古陸及江南古陸之間的下揚子沿江火山岩帶內。

在距今約1.4億年至1億年的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近4000萬年中,曾幾度噴發,中間還有一次岩漿入侵活動,形成了如今奇特的火山地貌。如此形成的岩石構成現在浮山主要景觀-陡崖、疊嶂、巖洞、龜裂紋、柱狀節理、噴氣孔等。其地質構造全國罕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是國內中生代粗麵質火山岩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堪稱一座天然火山地質公園。

浮山還是一座佛教名山。遠在晉梁時代(266至557年)就建立了寺廟,時為浮山寺。後在陳隋年間,浮山即成為佛教天台宗智顗大量的道場。寧天禧年間,鄭州名僧遠祿來此住持,是為浮山第一代開山禪師,宋仁宗賜號園鑑大師,又賜寺名大華嚴寺,至此浮山進入佛教鼎盛時期。

浮山擁有極其豐富的人文景觀。歷朝歷代無數名流雅士、文人墨客如唐宋的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均來此遊覽。

天井湖景區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的天井湖位於五松山腳下,湖面闊八十公頃,有山巒環之,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兩條曲曲折折的長堤將湖分為東湖、南湖、北湖等三湖,所缺古湖,古人戲稱移至杭州。此湖上有水源灌入,下與長江貫通,故水質清澈。南湖湖心有一島,島上有一口井,井水終年高於湖面兩米多,湖水漲則井水漲,湖水落則井水落,為一奇觀,人稱可詮“井水不犯河水”之說。相傳井水由天而來,供過往神仙小憩品茶之用,故名“天井”。後人於井上築閣以護之,名為“通天閣”。天井湖位於市區主幹道長江西路北側,以堤山自然分割為東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連,距銅官山約5公里。湖中有一口“上通天,下通海”的井,名曰天井。湖因井、園以湖而得名。天井是坐落於天井湖公園的一大奇觀,因地下湧泉,終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

這裡還有美麗動人的兩種傳說:一種是講,相傳很久以前,一位仙界竊賊到銅官山-鎮山之寶,船行至天井湖,被守山老神發現,遂學雞鳴,一時四野雄雞紛紛引吭啼叫,賊神情急逃避,一篙撐穿湖底,成為天井。另一種說法是講,東海龍王小女,一日偷偷出遊,避開江海,取道天井,到湖面暢遊,見一憨厚打魚郎,頓起愛心,遂變成美麗的海螺,被打魚郎網住後,打魚郎不忍賣錢買米奉養瞎眼0,放養缸中,自此家0現奇事,缸裡不缺米,灶間有柴燒,小夥子早出晚歸,總是鍋裡有熱飯,碗裡有熱菜。一日,打魚郎臨近中午突然歸來,見一位年輕貌美女子操持家務,謎底從此揭開。正當一對有情人歡歡喜喜、恩恩愛愛之時,龍王派遣惡龍尋找小女,得見真情,遂用暴力脅迫其返回龍宮。龍女不從,拼力爭鬥,惡龍仗勢行兇,想吸乾湖水,旱死禾苗,擒住龍女。龍女遂變一巨大海螺,從天井倒吸海水,決心“不作仙界金玉葉,誓保人間活命泉”,於是力竭身亡,化作今市區松柏長青的螺絲山。

建園伊始,環繞湧泉建造成天井,壘石築土,建成中洲島(另建南島作為配景)。後在中洲島建通天閣,引井泉經龍嘴流落小池,再滴落湖中,以示水位落差。

公園面積1646畝,其中湖面1222畝,環湖有七座各具特色的山丘。公園自1972年開園以來,已先後建成兒童樂園、旱冰場、遊船碼頭、天井茶室、溢沁園及長廊水榭、九曲橋、通天閣、山谷碑林、牡丹園等30多處遊憩場所和風景點,加上燈飾工程和觀湖、臨湖兩廣場的裝扮,可謂名山與勝水競秀,新景與古蹟爭輝。具體可分為“五松勝遊、夜吟聞杵、木魚紅鱗、三千畫卷”等八大風景區。其中,“五松勝遊”自公園大門至南湖九曲橋,陸地面積最大,五松山雄峙其間,為公園主景區。

唐代大詩人李白兩次來遊,流連忘返,感懷高吟,先後寫下了“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等讚美銅陵的不朽詩篇11首。詩仙首次來遊,便在五松山上築室讀書,寓居遊憩,是為五松書堂。宋代大詩人蘇軾、黃庭堅追尋詩仙足跡,遊歷五松,也在山上建亭遊憩酬唱,是為蘇黃吟詩亭。嗣後,名宦李綱、著名詩人王十朋、林楠以及元、明、清歷代墨客名流,也紛紛慕名而來,拜謁太白祠堂,賦詩抒懷紀勝。五松書堂屢毀屢建,宋代改建,易名李太白祠堂;明代重修,改稱太白書堂。由於天井湖公園詩情畫意、令人心醉,已故著名書法家、原安徽省政協主席張愷帆曾潑墨揮毫:“繞堤楊柳萬千株,山外有山湖外湖。到眼風光皆畫卷,銅陵未必遜姑蘇。”

永泉旅遊度假區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1、投資情況:銅陵永泉農莊是一家集餐飲、客房、會議、高爾夫、垂釣、網球、品茗和大型私家園林等於一體的休閒娛樂度假場所。農莊佔地650畝,總投資逾8000萬元。2、地理位置:銅陵永泉農莊位於銅陵鐘鳴葉山腳下,地處蕪銅公路和銅南公路交匯處,距沿江高速公路下口500米。農莊距銅陵市區25公里,到合肥、馬鞍山、蕪湖、宣城、池州車程僅30-90分鐘左右,是江、浙、滬客人入皖到達黃山、九華旅遊景區的重要通道。農莊自然環境優雅,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3、生態環境:永泉農莊依山傍水,毗鄰葉山林場;500畝山林自然天成;70畝水面垂釣樂園;200畝原森林天然氧吧;農莊主體賓館和30棟別墅融入生態、自然之中。建設中不僅沒有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同時還營造了大面積觀賞性果木、園林。

4、建築風格:農莊建築(主體賓館、別墅)外形為後現代風格,既繼承了徽式建築青磚、白牆、小瓦的素雅、細膩,又融入歐美鄉村平屋簷、大煙囪的簡潔、粗曠,設計獨特。農莊室內裝飾,採用投資者楊樹根先生個人收藏的木雕(梁託、匾額、門窗格)、石雕、磚雕等,巧妙地運用在廳堂、走道、屋頂、牆壁等處。

銅陵鳳凰山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銅陵鳳凰山風景區位於銅陵的東南方向,是銅陵最具特色的景區。鳳凰山景區是鳳凰落腳的地方,是美好吉祥、聖潔高貴的寶地,有著許多奇妙動人的傳說。鳳凰山形勝鳳凰,由橫山、面山、靈風山、潭山、金山等構成。境內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是銅陵家喻戶曉的旅遊勝地。早在明朝“景泰”年間,詩人周鐸就書寫“廬外山高插半天,石邊孤井聚甘泉,鳳凰一飲千年後,尚有遺蹤萬古傳”等十六首“鳳凰八景”組詩讚美過鳳凰山。鳳凰山景區1998年被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現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2000年被國家林業局和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藥用牡丹之鄉”,是銅陵首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鳳丹的核心產地,也是全國聞名的中國南方牡丹觀賞基地。2013年被國家農業部授予“中國美麗田園”稱號,2015年8月鳳凰山村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2015年長三角最佳慢生活鄉村旅遊度假區。鳳凰山在國家AAAA級風景區的基礎上,通過品牌性特色旅遊項目的建設,帶動整個景區的全面開發,使其成為具有廣域範圍市場影響力的,集文化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生、生態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

大通古鎮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安徽省銅陵市旅遊景區集錦

大通,是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江南名鎮,位於安徽省銅陵市西南,地處長江下游南岸,西北與樅陽隔江相望,南以青通河與貴池、青陽交界,距“世界公園”黃山僅有180公里,與中國四大佛山之一九華山相隔90公里,銅青公路、銅貴公路、沿江快速通道和合銅黃高速穿境而過,是進出皖南旅遊區的樞紐和重要通道,是安徽“兩山一湖”(九華山、黃山、太平湖)的北大門,是九華山頭天門的所在地。安徽銅陵市大通古鎮歷史上曾與安慶、蕪湖、蚌埠並稱為安徽四大商埠,至今仍留有大量的徽式建築和古街道,為研究中國古代水運史提供了詳實的依據。近年來,由於長江行洪的需要,古鎮居民陸續遷離,大量徽派建築逐漸荒廢。為此,當地政府希望與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合理開發並挽救這座有著1000多年曆史的古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