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变得不再适宜居住。人类只得选择一条艰难的出路:带上地球逃离太阳系,踏上千年流浪旅途。

[流浪地球]一开始听起来就像是一部好莱坞大片,但这是一部我们自己的科幻片。

改编自明星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的[流浪地球],让国内的科幻迷感到一片振奋。

这是必然啊,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毕竟,就连王小波都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失望地发问过。

不过,[流浪地球]之后,我们或许真的可以高呼一声“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元年来了”!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流浪地球]海报

刘慈欣本人看过后就是这么说的:从[流浪地球]开始,中国科幻电影正式启航了。

另一个科幻作家陈楸帆看后惊呼:

在观看过程中,我需要不断提醒自己“这真的是中国自己拍出来的科幻片”,在所有制作层面上已经几乎能与好莱坞A级大片并驾齐驱。

尴尬的是,自从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勇夺雨果奖之后,几乎每一年都要被媒体喊一遍“科幻电影元年”。

但实际的科幻电影元年之路呢:

早早立项的《三体》电影一次次逃档早已不见了踪影;号称投资3亿的机甲科幻片[明日战记]已经清空了微博;万达买下版权的《北京折叠》也几乎再没进展...

说了很多年,期待了很多年,越来越像是南柯一梦、水月镜花的时候,[流浪地球]终于终于到来了。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刘慈欣和导演郭帆互相道谢

真的不容易,我们的科幻之路,怎么就这么难呢。

想起,在一篇16年末的采访文里,科幻作家韩松被问到怎么看待16年是中国电影元年的说法,他调侃道:

我觉得[珊瑚岛上的死光]拍的非常好啊,那一年才应该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啊。

他的调侃别说还挺有意思,因为,[珊瑚岛上的死光]是1980年的一部国产科幻片。

真要说的话,其实我们在八、九十年代还是产出过一些科幻片的,虽然现在看来粗糙透了,但不能否认这些早期的希望。

[珊瑚岛上的死光]算得上是其中的启蒙和代表作。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珊瑚岛上的死光]海报

它改编自同名小说,小说本来1960年就写完了,但78年才发表,发表后竟引起了一波热潮,这才有了改编成电影的机会。

[珊瑚岛上的死光]说什么呢?

一个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高效原子电池,但却被敌方特务瞄上了,另一边的孤独小岛上的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强大的激光武器,如果这两个配套使用,将会对世界造成毁灭性的巨大灾难。

围绕着激光武器和原子电池的两方争夺,电影展开了正义和邪恶的对决。

它是激动人心的,激光武器、原子电池、海底工厂、机器人、远距离放电,[珊瑚岛上的死光]里涉及到了太多高科技概念。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珊瑚岛上的死光]里出现的视频通话

女导演张鸿眉曾提到,她在给谢晋导演看了本子之后,谢晋导演第一句话就是“哎呀,你胆子这么大?”

但也是真的艰难,很多特效是别出心裁搞出来的、外国演员找不到还是国人涂了脸扮的。

比如最后的那个核爆镜头,蘑菇云的效果是用干燥而细密的黄土倒满清水的玻璃缸,慢慢散开的画面倒过来才有了这一幕。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珊瑚岛上的死光]核爆一幕

而射向天空的红色激光,是拍完之后,剧组人员在胶片上一格格模仿激光的样子画出来的。

所以它粗糙是真的,当时票房上也没有很成功,但它又是绝对开创性的,因为在此之前,你几乎找不到类似的尝试。

当然,有人会说,60年代还有一部[小太阳]

[小太阳]的编导王敏生确实算得上个奇人,57年世界上第一颗卫星才上天,据说他第二年就搞出了一部短片[人造卫星上天了]来详解卫星构造。

而后来的[小太阳]说的是小朋友做梦来到未来,制造小太阳送上地球轨道的美丽幻想。

[小太阳]只有短短31分钟,与其说是科幻片,倒不如说是儿童科教片,甚至拍摄手法上还有点像日本特摄片。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小太阳]1963

所以,如果把80年代算作国产科幻电影的起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80年代,[珊瑚岛上的死光]之后,还有86年的[错位],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黄建新导演,时髦极了,说的是人工智能。

就像现在不想上学、上班的人仍会幻想另一个“我”来帮忙做讨厌的事一样,[错位]的男主角是个局长因为厌恶无休止的大大小小会议,所以造出了另一个“我”来专门开会。

这个机器人却开始越来越不满足于开会,恋爱、喝酒、看电影,他开始享受起作为一个“人”的生活。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错位]里的本体和人工智能

[错位]只比西方的[银翼杀手]晚四年出现,同样在AI复制人的命题上展开探索,虽然在特效上没法比,但[错位]在形式上做到了未来感十足。

比如被大面积黑色块充斥的男主的家、红蓝色的超现实主义色调、还有男主和秘书一层层穿过的大门。

虽然是因为预算不足,反而以这种方式在软科幻的基础上做出了诡异、离奇的超现实氛围。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错位]里的表现主义场景

同样是在1986年,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文学部主任的作家张之路提出了一个想法,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电孩子”的电影给孩子们看呢?

于是,有了很多人童年记忆的经典[霹雳贝贝]

一个小孩出生时因为正赶上了UFO闪现,而全身带上了电,现在拍的话可能就是个超级英雄,但但那时候更多的只有童趣和幻想。

穿着全金属亮片的外星人在长城上现身,和贝贝亲密交流还听他的诉说取掉了贝贝身上带电的超能力。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霹雳贝贝]剧照

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首映时还未放映到一半,很多小孩子已经站到了椅子上开始欢呼起来。

虽然具体的票房数字已不可考,但当年的[霹雳贝贝]的确在全国掀起了一波观影热潮。

票房火爆之后,让儿影厂给科幻电影的拍摄开了绿灯,又有了另一部儿童科幻片[大气层消失]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大气层消失]剧照

88年的[合成人],90年的[大气层消失]、[魔表],91年的[隐身博士],92年的[毒吻]

......虽然那个时候技术异常简陋,虽然各个都是很小成本的软科幻,但国产科幻无疑在这一时期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八、九十年代,结束了十年动乱,中国正进入到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新时代,经济增长、思想解放,整个社会异常活跃。

1979年,《科学文艺》在四川成都诞生,这是日后撑起整个中国科幻文学大旗的《科幻世界》的前身;

1986年,现如今已是中国科幻最高荣誉的银河奖举办了第一届;

1991年,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成功举办,97年,它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次,CCTV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

1999年,刊登在《科幻世界》的记忆移植小说《心歌魁影》大热,那一年,高考作文题目出来,舆论一片哗然,因为,这是一个后来都再没超越的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科幻世界》杂志

有人说,科幻文学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三次浪潮:一次是1902年,帝制在中国结束之后;另一次是1949年,建国之后。

那么第三次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这一次,新作家和新作品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

随之而来的也是这一时期科幻电影的小小浪潮。

只是,当刘慈欣的《三体》在06年首版发行,当它在14年被翻译成英语、一年后获得科幻小说界的奥斯卡——雨果奖,我们对科幻电影的期待就再也不是八、九十年代的软科幻了。

美国正是在上世纪70年代兴起了所谓的“高概念电影”,从此将科幻电影从B级片、cult片、惊悚片的范畴里推向了越来越主流的A级制作。

而我们正缺少这个过程。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三体》小说将科幻带向主流

这也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喊了这么多年的原因吧。

而[流浪地球]绝对担当得起“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的头衔,因为就像陈楸帆所说,“在所有制作层面上,它已经几乎能与好莱坞A级大片并驾齐驱”。

不仅仅如此,它还有着独有的乡土情怀。

如果是西方人来拍,太阳和地球不行了,那我们就乘飞船换个地方重新开始建设新的家园。

恐怕也只有乡土情结浓厚的东方人才会想出带着地球一起流浪的点子了吧。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流浪地球]里的中国元素

用我们自己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来讲述这个颇有些浪漫的科幻故事,[流浪地球]献给所有愿意等待和相信的科幻迷。

而有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国产科幻片的春天还会远吗?

[流浪地球]的好,是要留在影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