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藥草飄香致富路

藥草飄香致富路

——慶陽市中藥材產業發展情況調查

藥草飄香致富路

華池縣五蛟鎮中藥材種植基地。本報通訊員 陳飛

本報通訊員 南力

慶陽氣候溫和,光照充足,土層深厚,適宜多種中藥材生長,道地中藥材種質資源豐富,被譽為“天然藥庫”,中藥材種植、採集、炮製、配方等歷史源遠流長,岐伯在此成就了舉世矚目的《黃帝內經》。

據瞭解,慶陽市出產各種藥材約400多種,其中植物類390多種,有69個品種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5個品種列入國家出口產品。尤其盛產品質上佳的甘草,億萬年生成的龍骨,治感冒的小柴胡,清心潤體的知母草,祛風止痛的防風,藥中上品野酸棗更是漫山遍野。

近年來,隨著市場服務體系和政府支持政策的不斷完善,群眾種植中藥材的熱情高漲,種植規模逐步擴大,種植效益越來越好,中藥材已經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

金秋十月,慶陽一派豐收景象。除了傳統優質的農作物,長勢喜人的中藥材也豐收在望。

日前,筆者走進寧縣益翠園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藥材試驗田,滿園藥材花開,分外美麗,空氣中不時散發著淡淡的中草藥香,這裡種植著銀柴胡、黃芪、黃芩、射干、甘草等98箇中藥材試驗品種。

“這片試驗田裡的藥材是在市農技中心的技術指導下種植的,目前成活率達到99%。我們打算把這些藥材送到省上有關部門做一下檢測,如果質量檢驗標準符合國家規定,下一步就能推廣種植,一方面豐富本地藥材種植品種,另一方面帶動周邊農戶參與種植。”寧縣益翠園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任美元介紹。

今年年初,任美元還在寧縣新莊鎮坳王村流轉土地500畝種植藥材,目前種植黃芪、黃芩、丹參、柴胡、板藍根、牛蒡子6個品種,長勢良好。

像寧縣益翠園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樣,慶陽市很多地方都發展起了中藥材產業。據統計,今年全市累計種植各類中藥材29.23萬畝,較2017年增加了9.06萬畝。種植的中藥材品種有20多個,大宗藥材如牛蒡子、丹參、柴胡、香紫、板藍根、甘草已銷往安徽、陝西、河北、廣西等地,在國內藥材市場有較好的聲譽。

慶陽市農技中心經作站站長、高級農藝師賈純社介紹,按目前藥材市場行情,預計全市中藥材總產量11.45萬噸,畝產值2679.27元,總產值可達7.83億元,較糧食作物收入畝均增收800至1000元。中藥材種植面積的擴大,不僅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增加農村勞動力就業,有力促進了群眾增收。

今年以來,慶陽市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帶動、農戶自願”的原則,立足土地資源和農業生產環境優勢,不斷引進新品種,馴化野生品種,持續推廣優質道地中藥材高產栽培技術,中藥材生產規模日益壯大,種植效益穩步提高。

在這一過程中,中藥材加工企業和合作社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藥材加工企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是聯結生產與市場,延伸產業鏈的橋樑。好藥材能否走出去、藥農賣難的問題能否解決好,這個中間環節至關重要。”賈純社說。

據介紹,目前慶陽市已成立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400多個,建成的中藥材加工企業12家。其中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示範帶動作用大、市場影響力突出的種植專業合作社有15個。依託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的技術優勢,2018年全市已建成26個標準化種苗繁育和生產基地。

筆者從慶城縣神龍鈺中藥材種植農民合作社瞭解到,其種植的寬葉低稈柴胡比一般柴胡品種效益高出60%以上。合作社負責人王舒平介紹,柴胡共有一百多個品種,在我國分“南柴胡”“北柴胡”兩大類,慶陽子午嶺產的柴胡屬“北柴胡”,個小、毛根多,選裝率較低。為了尋求高產品種籽種,王舒平跑遍全國十幾個省市帶回籽種在自家地裡試種,經過幾輪選育雜交,終於培育出了適合本地栽植的高產優良品種,畝產效益在1萬元以上。

在神龍鈺合作社的帶動下,周邊農戶種植柴胡3000多畝,合作社的社員增加到438人,其中貧困戶235人。合作社與廣州、深圳等許多客商簽訂了訂單式中藥材種植合同,解決了入社農戶銷售難的問題。王舒平還成立了慶城縣中藥材栽培研究協會,為入社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和服務。

在中藥材種植中,慶陽市農技中心經作站已推廣高壟栽培,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應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微肥、微量元素;藥材機械栽培、採挖等10餘項新技術及配套設備。“這些新技術的普及應用,加速了中藥材產業的現代化進程,解放了勞動力,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加了經濟效益,激發了藥農的種植積極性,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賈純社說。

“331+”農業產業扶貧模式是慶陽市探索創新產業扶貧與“三變”改革融合發展的新思路。如今,這一模式也被推廣到了中藥材產業中,形成了“企業+合作社”帶動群眾以地入股分紅、“企業+支部”帶動集體持股分紅、“企業+合作社+種植戶”帶動群眾配股分紅以及“企業+勞務”帶動群眾就業增收等經營模式。

華池縣五蛟鎮劉家灣村依託恆烽中藥材苗林有限公司和藥材種植合作社,鼓勵群眾以土地、勞務等形式入股,目前已入股土地2000畝,建成標準化中藥材示範基地1處。村“兩委”將縣政府支持的5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由村委會持股,投入恆烽中藥材苗林有限公司,每年村集體分紅5.5萬元;將200萬元世行貸款項目資金投入藥材種植合作社,以合作社佔股40%、106戶貧困戶佔股60%的比例,為每戶分配0.75股。

此外,企業和合作社通過長期聘用管理人員,在播種、採收、田間管理、晾曬分揀等環節優先僱用貧困戶勞動力,通過多種方式給群眾提供創收機會。2017年累計給貧困戶兌付勞務費68萬元,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今年家裡5畝地全部流轉給了合作社,我在基地打零工,從開春到現在,僅務工一項就收入近1萬元,這比以前自己種糧食效益好多了。”正在恆烽中藥材種植基地採摘金銀花的景培福說。

同時,為解決中藥材種植產量不穩、銷路不暢等問題,慶陽市聚焦中藥材規範化生產基地建設、野生資源馴化栽植、中藥材地理標誌認定和新產品研究開發等工作,大力推進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中藥材種植及深加工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寧縣康盛源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可加工92種中草藥飲片,年生產能力2500噸,銷售額1300萬元;正寧步天醫藥公司是正寧縣配套設施最完善的中藥材種植營銷企業,年中藥飲片加工能力可達3000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慶陽市中藥材初加工量為1.1萬噸,深加工量為0.34萬噸。

今年以來,慶陽市還吸引了天津天士力醫藥集團、陝西盤龍藥業、北京銀旺、北京天士仁等多家知名醫藥企業落戶,全力提升全市中藥材產業發展水平。各縣(區)從產業扶持資金、風險及獎補等方面按照一定標準給予扶持,組織引導企業、合作社、種植戶三方合作,實行訂單種植,力保產業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