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私立學校學生不用減負?公立一直強調減負?

王勇波358


按理說不應該有這種差別,私立學校也是教育部門備案註冊的,應該實行的是統一標準。


之所以有差別,是主管部門在管理上的差異。

公立學校堅決執行的是教育部的紅頭文件,私立學校因為是私立嗎?所以執行起來就沒那麼嚴格和認真,尺度自然就不同了。



我不贊同把話說的那麼絕對。

【摘錄】

為你寫詩醉紅顏: 對於減負,我是深惡痛絕的!先來看看“減負”是從哪來的?這其實是舶來品,這是西方教育思潮忽悠我們的產品。號召我們減負,推行快樂教育!…


【分析】

那麼學生究竟是減負好,還是不減負好呢?

日本“寬鬆式教育”的老路,走的就是減負之路,結果導致整個學力下降。

還有人說我們今天的減負之路,走的就是英美當下施行的寬鬆教育之路。

其實也不盡然,我們國家的減負之路也是一波三折。

自1985年以來的30多年中,政府下達過49次“減負令”,如此重錘,也免不了難以貫徹的尷尬。

2017教育部又重提減負,能不能一錘定音落到實處,就看怎麼實施了?怎麼去走中國特色的教育減負之路?

減負是減輕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減負不等於不要教學質量

減負是給學校和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思考。是要在減負的情況下通過高效的學習方法,減負不減學力:孩子既能輕鬆愉快的學習,又能保質保量的學習。

但是我們要看到,一刀切下來,能力強的孩子減了負,能力弱的孩子卻“吃不飽”。除此之外,在家長懼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以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作用之下,校外“加餐”已經成了家長必不可少的選擇。

校內減,校外加。學校減掉的包袱,在輔導班上還了回來。

這也是為什麼有遍文章《請不要給我的孩子減負》火爆朋友圈的原因所在。

分數決定成敗,高考教育制度在老師也在家長心中根深蒂固。

面對重重的升學壓力和激烈的“擇校”競爭,家長免不了會給孩子在校外報各種補習班。

【減負到底該減什麼?】

“減負”減掉的應該是過於繁重的課外負擔,而不是減少對學習的投入、對能力的培養,更不是簡單粗暴地減少在校學習時間、降低學業水平要求。

減負原本是好事,為什麼家長不願意減呢?事實上,不是家長不想減負,而是不敢減,因為競爭太激烈了。

減負會不會讓孩子在競爭中處於弱勢?

我國的實際情況是,規規矩矩實施“減負”的學生,根本進不了好的初高中學習。家長髮現,中學期間要是上不了好高中,好的補習班,就很難考上好大學。所以,學生和家長都卯足了勁,要進入到一個優質學校,博一個光明前程。

公立學校的寬鬆教育是不是託底教育?

減負,看似學生有了更大的自由選擇學習的空間,其實這個年齡的學生既不充分了解自己,也不瞭解社會需求,甚至不夠了解競爭遊戲規則。

不通過紮實刻苦的學習,減負就變成了託底教育,毫無學力,毫無競爭優勢。

而中國教育報的一篇文章中卻說,今天,我們要再次強調大力“減負”,是因為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教育的功能從過去的“快出人才”“出好人才”開始逐漸轉向“人人成才”“各盡其才”。

這說明教育的方向在逐步改變,而減負可以看著是教育變革方向的第一步。

如何能讓負減下去,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懸在所有人心頭的疑問。

而要解除這些疑問,真正實施減負,應該有一系列相應的舉措,包括:規範教育培訓機構經營;改革教育評價體系;預防公立學校優質師資流失;高考錄取制度等等。

總之,現在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圖片、素材取自網絡


奔奔起跑


私立學校,也就是民辦學校,根本就沒有減負這一說法,每天作業滿滿的,老師課業安排的好好的。學生的成績都很好,教學進度也相當快,也不需要操心那些汙七八糟的事。我是一線特大城市,孩子在民辦學校每天上學非常高興,早上還要提前到校,學校生活豐富多彩,開展各種競賽活動。也沒有耽誤孩子們做作業,他們的作業比公辦學校多了去了,有教育局大綱裡規定的,有自己學校裡要學的一套東西,有自己的課本,也沒聽說有哪個家長要減負,當初進去的時候就憑了很多證書,奧數,英語是必須的,孩子在學校學習,生活很愉快,高興,對家長來說是很欣慰的我們可是從小學一年級就一直到現在都在上培訓班,從來沒有星期六天,他學到了很多知識,爸爸媽媽和他一樣,孩子從來不知道苦,而是覺得知識學不完。


大燕j


連續教育創業者,只想做教育資訊領域的一點清泉。

公立學校調整難,私立學校看政策。

公立學校教學模式已經固化,學校架構和政策應變能力已經跟不上社會理念的變化速度,想要做一個調整,沒有教育局的紅頭文件,要一層一層向上批准,蓋章部門和領導又要考慮到責任,輿論和風險,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它穩,沒有明面上的文件,校長能夠變更教學模式的權利少之又少。好的公立學校,沒有學區房想進去難之又難,稍微一般的公立學校的生源更難保障,於是,公立學校之間來了個連橫,就是我們所見到的某某某分校,然而,師資力量,教學資源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可是,私立學校在不停的搶生源應該怎麼辦,減負便出來了。

私立學校則相對靈活很多,今年高考政策理科多了幾個熱門專業,好,馬上增加五個理科班,八個核心老師,開展各類教學講座等等。因為我國教育大環境還是以高考為選拔人才的核心標準,所以私立學校看的是政策,他們的目的就是高考,而家庭關心的也是高考,因為“只有高考才是證明學校能力和孩子寒窗苦讀的唯一標準”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他們早晚自習加課,週六日補習,以高考成績為唯一目標。

對於師資力量,私立學校可以以雙倍於公立學校的工資待遇挖掘,培養更強的師資力量,收費多,掙錢多,投入也多,因為教育市場,早已是一場白熱化戰爭。反觀公立學校,無法增加或者降低教師的薪資待遇,沒有強烈的績效考核,怎麼辦呢,有辦法:合同工!於是大批年輕人走進校園,幹活背績效(身邊有很多朋友在走這條路,更多的原因是有寒暑假)。

所以說所謂的“增負”和“減負”,只是公立和私立之間的宣傳戰而已,旁觀者沒必要過於關心,只要選拔人才的標準,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體制和性質不改變,競爭將一直存在。


毅中海的產品進階日記


減負減負,這似乎是這兩年非常火熱的話題。

然爾,強調減負,真的減成了嗎?

不管是私立學校還是公立學校,說實話,最終還是以成績說事,就算有些公立學校稱要全面發展,要弱化分數概念,可是,對於我們孩子而言,對於家長而言,最終什麼決定高考的命運呢?

是分數!

沒錯,分數其實和能力是成正比的,當然,也不排除有特殊情況,在此不再多言。就目前現狀來說,大的高考規則沒有變,冀希望喊幾句減負口號,就真正地減負。

可能嗎?

我在小學教書,的的確確,減負口號開始後,作業是不讓多留。可是,更多的時候,實際上一線老師留的作業量和往常並無什麼區別。至於說多與少,這個怎麼說呢?全班六十人,有五十四人都能夠在晚八點左右完成,有四五個寫到十點,或者更晚,你說,是多,還是少呢?

當然,這不是我要說的關鍵,我要說的關鍵是,小學可能是在減負,可是到了中學後,幾乎日日作業寫到夜裡十點。這是絕大多數的情況,更晚者比比皆是。

這 個時候,就很少見到家長喊著要減負了。

因為,馬上面臨的就是中考。中考決定著是否能夠去當地或外地的名校,可以說,此時是拼成績的重要時期,其它什麼的,都是浮動,都是胡扯。

而這一點呢,私立看得非常清楚,再者,人傢俬立學校是私人辦學,是市場化運營,跟公立學校有所區別。

畢竟公立學校,上面有一層又一層的領導者,今天一道文件,明天一封文件,你只能照辦,否則的話,校長直接免掉,換成別人。

在這種規則下,公辦學校只能根據文件辦事,減負,減負!

至於說,效果嗎?

我想大家心中都有杆稱,都心知肚名!你說呢?


說文寫作


對於減負,我是深惡痛絕的!

先來看看“減負”是從哪來的?

這其實是舶來品,這是西方教育思潮忽悠我們的產品。號召我們減負,推行快樂教育!

筆者曾經到英美國家考察過教育,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從大學到教育部。筆者發現,英美的公立學校確實是“快樂教育”!學生不需要學習很多東西,學生與老師打成一片,確實快樂!但是,學生計算能力卻低的嚇人。初中生的計算能力不及中國三年級的學生。相反,英美的私立學校卻一點都不快樂!非常的辛苦!從成材的結果來看,上劍橋、牛津、哈佛等重點高校的,幾乎都是私立學校的學生。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裡藏著一個驚天秘密:階級固化!有錢人上私立,接受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大學,做最成功的人。窮人的孩子上免費的公立學校,快樂學習,最後“快樂”的去做工人!

我們的教育最大好處就是公平,給處於底層的人們,留了一條向上的通道!也就是說,不論窮人還是富人的孩子。都得認真苦學才能上大學!很公平!現在卻變了,公立喊“減負”,減的老百姓負擔越來越嚴重!富人卻利用財力,使孩子處於一個有利的競爭位置。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相信所謂減負、所謂快樂教育!

正確的做法是,取消所有現在培訓機構。重新開啟校內補課,讓老師們使所有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當然,這個要自願)不要將孩子推向社會化競爭,畢竟窮人真的負擔不起那麼昂貴的補課費的!

大家說是不是這回事呢?


姑蘇講堂


能上私立學校的經濟條件不會差,而且有的私立學校還是貴族學校 ,家長也是精英階層,這些階層的父母說白了,就是站的高看的遠,也有能辦負擔高昂的學費。對子女的要求更高,更具體,將來有一技甚至多技之長,能進入名校,有價金光閃閃的學歷,進入社會在家人的人脈圈子站住腳,基本上就在主流甚至上流社會站穩腳跟了,這可能是下層階層的子女苦苦掙扎一生不可能做到的。

公立學校呢?除了公立的重點學校,其它的學校生源基本上就是平民階層或者是低產者的子女為主,要麼是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有限,要麼是人際資源或者是經濟能力有限,或者是前面三者全部有之,對子女的前程並不能有效規劃或是掌握,增負或者是減負對他們來說關係不大,反正以後的出路也不可能有太大的變數,即使是持反對意見也沒有什麼話語權。

最後國家層面來說,也要加以分流,不可能讓更多的中下階層湧入上層,一個政權上層的容量是有限的,中下層湧入上層的路線是什麼?一是聯姻,可惜的是人家也講門當戶對,要通過這條路線可能性極低,你現在見過有幾個高官大賈跟平民或者是低收入階層聯姻的?二是讀書,如果是你進入的是國內或者是國外牛逼閃閃的名校,有了金光閃閃的學歷,進入主流社會就好比拿了一塊敲門磚,不敢說進入門一定能挖到寶,但是相比之下還有更多的人連敲門的門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的更多人你也是幸運兒了。所以私立學校(並非草臺班子式的民辦學校,而是硬件優,師資優的雙優學校)的學生在中小校玩了命式的增負,因為明天要擔當更大的責任,今天的積累是值得的,這些學生家長都非常明白。而另外一邊的公立學校很多家長在要求減負,因為不準備或者是沒機會擔當更大的責任,他們正在說感謝政府出臺了減負政策,讓我的孩子快快樂樂學習,開開心心成長。


決不淹死的魚


減負是喊給別人聽的,補課是給自己孩子的要求。這個就和讀書無用論盛行的道理一樣,有人泡製讀書無用論,然後要求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努力讀書。我懷疑減負是給補課打掩護的,減負就是教育界惡性競爭的遮羞布。

如果真的減負,受到傷害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普通人家沒有很多的資源,又不努力工作,怎麼可能有好的未來!這個社會最可怕,最無助得就是比你,平臺高的人比你還要努力!想出人頭地,你就絕望吧!真減負了,普通人的孩子還是普通人,大咖的孩子還會成長為大咖!減負的結果是讓階不變下去!



如果不是吃飽了沒事幹,就別天天喊著減負。你的課業負擔減下來了,比你強的人還在老驢拉磨似地努力。你憑什麼和別人競爭,憑你那80萬像素的臉嗎?憑你那發達的四肢,簡單的頭腦嗎?


我是老師,也是窮人家的孩子。我絕對不會提減負的,雖然減負後,我會成為既得利益者。工作輕鬆,工資不變何樂而不為呢?但是不好意思,我有良心,我會為學生負責,給學生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提減負的都是其心可誅,他們背後藏著的是暗流競爭!

好了,就到這裡,如果有什麼不妥,敬請指正,評論區交流討論。


克格勃頭號炮灰


減負就是一個扯淡的政策,是歪嘴和尚念歪了好經。

我們要明確幾個問題,第一,什麼是負擔?第二中國學生的負擔重嗎?第三,誰在給中國學生增加負擔,第四,減負應該怎麼減?

明確了以上的問題,我們的才知道我們的問題在哪?

1、什麼是負擔?不願意乾的事才是負擔,樂於做的事,不是負擔,學習肯定是負擔,學習沒有吃喝玩樂那麼舒服,學習本來就是苦差事,是苦差事就要減負嗎?那就不用學習了。

2、我覺得我們學生該有的負擔並不重,不是學業重,而是心理壓力大,不該有的負擔特別多,小學生沒有陽光,負擔沉重像個小老頭。

3、現在學生的壓力不是來自學校,其實學校d對學生的壓力是越來越輕的,不能考試,不能排名,不能留作業,成績是隱私,純屬扯王八蛋學生就該考試,排名,就該留作業,就該有三六九等,學習不好的就該努力。

現在學校給學生的壓力已經小到沒有了,但是家長給學生的負擔超乎想象。

4、我們的減負,首先是家長和孩子的心理減負,尤其是家長給孩子報的各種培訓班,這才是負擔。

我們的學校,不但不該減負,反而還要加負,首先要留作業,其次要考試,第三要排名,這才是正常的學校。


韓東言


所謂減負,是從國外回來的考察西方公立學校教育的專家提出來的。

西方私立學校發達,教育質量很好。有錢人都上私立學校。窮人的孩子上公立學校,因為公立學校是免費的。公立學校推行所謂的快樂教育,紀律鬆弛,教育質量差。中國的專家學習人家的公立教育模式。哪裡知道人家是通過教育完成社會分層的。上私立學校的上好大學,進入社會上層;上公立學校的上較差的大學,是社會的底層。中國教育專家們瞎了狗眼🐶,在中國硬推所謂的快樂教育,素質教育,以改革的名義販賣新概念,遺害無窮。

再說所謂減負,實質上與人的期望密切相關。你的孩子想上清華,你讓他減負試試?你壓根不想讓孩子好好上學,根本就不用減負,因為孩子本來就沒有學習壓力。所以,想想真正減負,就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吧!哈哈😄


冷眼看世界149749599


私立學校是企業,是社會機構,在運作上、在經營上、在管理上和公立學校有很多的差別。個人認為,減負並不是減少孩子的作業,而是減少孩子重複性學習的內容,這一點在政策這一面我們只看到了要求,卻沒有看到了相關的細則。

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學習的過程一定是辛苦的,是需要付出時間和心血的。從學習的規律上面來說,任何一個孩子所學的任何一個知識點,都需要有鞏固的過程。

大家內心所真正的期待是,孩子在學校能夠學到各種知識,孩子在校外或者在學校能夠真正的去發展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所在。而在人才的評價機制上,能夠不以分數作為唯一的標準,而是把孩子的個性化的部分作為評價和篩選人才的重要指標。

但是在目前的環境當中,這一點似乎很難達到,而考試對很多孩子來說,是目前為止相對比較公平的方式。所以為了去更好的學校,孩子們需要把各種知識點學得更為紮實。而另外一部分的家長在孩子獲得不錯成績的同時,為了孩子未來的發展,得花時間和精力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所以不管哪一個類別的家長,對孩子的分數重視程度很高,因為孩子的高分,能夠幫孩子去更好的學校(中學和大學),那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方向的培養,能夠幫孩子未來在社會上獲得更多的自由(更靈活的擇業方式)。

所以我個人認為,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大步的向前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從現在到未來,孩子在學習上的壓力不會變少,反而從某種意義上面來說家長和孩子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天,兼顧應試和綜合能力的兩方面的發展需求。

從家長的角度來說,一定會在各種政策中認真仔細的分析自己孩子的特點(甚至是家庭的各種因素),為孩子的未來作出明智而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