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新疆美食系列之三 抓 飯

抓飯是新疆少數民族同胞創造的一道極致美味,葷素搭配,顏色鮮亮,營養豐富,噴香味濃。尤其是胡蘿蔔入油熗炒, 胡蘿蔔素易於析出,更有利於人體吸收。

抓飯家常的做法簡單易學:肥羊羔肋骨肉,帶骨以劈刀斬兩寸許方塊,再加小塊的後臀肉、羊脖子,羊尾油少許,胸叉骨肥腴,最適合做抓飯用。洋蔥切厚片,胡蘿蔔改刀為條狀。

新疆美食系列之三 抓 飯

羊肉塊入鍋烹炒,待水分微幹,加鹽入味,翻炒片刻,約五成熟時,將羊肉撈出。鍋底餘油,放入洋蔥片煸出香味,再加胡蘿蔔條炒至綿軟,淘好的米平鋪其上,以勺壓緊,加水漫過大米寸許,再將炒好的肉塊置於米上,蓋鍋中火催開,以小火燜半小時,鍋內油“吱吱”爆響時即熟。上下翻勻,抓飯裝大盤,肉擺其上,米色金黃,肉有咬勁,蘿蔔甜香綿軟,油而不膩,香氣濃溢。抓飯,顧名思義,用手抓來食用才更加地道,更有風味。

如今新疆的抓飯也是花樣百出,不斷翻新,以肉分類就有:羊肉抓飯、風乾牛肉抓飯、燻馬肉抓飯、燻馬腸抓飯、雞肉抓飯、鵝肉抓飯、鴨肉抓飯;還有抓飯里加葡萄乾、鷹嘴豆、杏脯、松籽、巴旦木果仁的,有添孜然、胡椒、紅花絲提味的;以前烏魯木齊市五一路市場的一家抓飯以前最有名,高峰期等座的食客也是比肩接踵。前幾年我在烏市還吃過黑米抓飯,內加黑米,配料更豐富,味道更多樣。只是品嚐之後,我還是對最原始的家常做法情有獨鍾,總認為那才是原汁原味的抓飯。

吃抓飯常常配幾個薄皮包子,這也是新疆獨有的風味小吃,以肥瘦相間的羊肉、洋蔥作餡,加鹽和胡椒調味,以手捏摺呈餃子狀,上籠蒸二十分鐘即熟,皮薄透餡,上撒孜然末,入口濃香。如果再加一碟醋蒜汁拌的蘿蔔絲,一壺濃茶,那才更是爽口。

我小時候在農場讀書時,有一姓許的職工,家中生養十三個孩子,老大十八歲,最小的僅二歲。家貧如洗,徒有四壁,職工們常常笑話他吃了上頓沒下頓。他一氣之下,回家便把家中飼養的羊宰了,大吃一頓。然後每天都滿嘴油潤光鮮,破皮褲膝蓋上滿是油漬,見人便說:“別看老子穿得破,天天回家吃抓飯!”後來他家的老十洩露天機,原來一隻羊沒吃幾天就剩羊油了,於是他老爸就天天吃了飯後,安頓全家用羊油抹得嘴唇油光發亮再出門。

那時,我也盼著天天能吃抓飯呢。如今能天天吃上抓飯時,我卻在絞盡腦汁怎麼破解減肥的難題了。

楊繼超,筆名易水、長風當歌,新疆作家協會會員。出生於新疆福海烏倫古湖畔,80年代開始寫作,在全國各種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350餘篇。1988年與詩友共同創辦《西部詩人報》,出版詩集《劃過天空的蹤跡》,90年代中輟筆,2003年後重新拾筆撰文寫詩,作品散見於《詩歌報》、《西部》文學、《民族文匯》、《青海湖》、《綠風》詩刊、《伊犁河》文學、《新疆日報》、《塔城文藝》、《塔城日報》等國內各種報刊以及各大文學網絡平臺,有70餘(篇)首詩文先後被選入《永遠的歌手》、《綻放的新疆》、《西部盛典》、《中國百家詩選》等,並多次獲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