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女孩,都在想什麼?

朋友圈,是現代人生活必備調味品。

缺了它,似乎生活就少了滋味。

但地球上生活著另一群人,他們沒有朋友圈。

這就意味著,即使你們是微信好友,但你對她一無所知。

有人說,“不發朋友圈的人,好作啊。人人都有,憑什麼她特殊?”

但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到底在想什麼呢?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女孩,都在想什麼?


距離上次發朋友圈,不知不覺一年了。

說實話,我以前也愛發。

愛在朋友圈分享生活,曬我的插畫。

後來,工作和私人朋友完全混在了一起,

微信朋友越加越多,朋友圈裡的陌生面孔也越來越多。

鑑於朋友圈內容有著明確的職業走向,慢慢開始有人來找我幫忙。

“你是插畫師對吧,能幫我做張海報嗎?”

“你會ps對不對,能教教我這個小白嗎?”

“你這個插畫真好看,我能放在我公眾號裡面嗎?”

“我要參加一個攝影比賽,你能幫我把這張圖簡單p一下嗎?”

而問這些的人,最多的不過一面之緣,大部分連面都沒見過。

但這樣的“求幫忙”的對話也越來越多。

但我實在是情商不高,疲於應付。

直接拒絕,人家說我自私。

不拒絕,我也沒這能力做個聖母。

裝作沒看見,又顯得沒禮貌。

作為一名插畫師,我替咱廣大同行群體呼籲一句:

畫一張滿意的海報,所需的平均時間是3小時。

開口之前,大家需要對這份勞動的價值有清楚的認識。

我是個很容易被情緒影響的人,當朋友圈產出的不開心影響了我的生活後,我選擇了關閉。

這一年來,再也沒有半生不熟的朋友開口找我幫忙了,我很享受這種輕鬆。

不過,我沒關掉朋友圈入口,因為不想被好友誤會成故意屏蔽。

你打開我的朋友圈,會看見“朋友圈僅三天可見”,但其實我已經一年沒發了。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女孩,都在想什麼?


我不在企業做行政,而在國家單位,去年剛考上的公務員。

我的朋友圈很簡單,分享的內容80%是工作和美食,但常常莫名其妙受一肚子氣。

你分享個和單位有關的新政策,

有人評論:“你們單位是不是腦子都有病啊,出這些xx政策。”

你發個自己學的新菜,

有人評論:“還是你們當×××的輕鬆,不像我們天天加班。”

你好不容易出去玩一次,

有人評論:“你們這種單位就是好,我今年過年都沒幾天假。”

以致於我每次發的時候,都會想很久,這樣發會不會有人覺得被冒犯?會不會覺得我在炫耀?

但我也只是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也和所有人一樣也在辛苦和認真的生活,憑什麼要承受別人這樣的指手畫腳?

後來我才知道,世界上有一種生物,叫“槓精”。

我惹不起,但我躲得起。

關閉朋友圈,世界簡直一片清淨。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女孩,都在想什麼?

兩年前要了二胎,我就在家做起了家庭主婦。

因為有爸媽幫著帶孩子,我也閒下來不少。

那段時間,微信成了我打發無聊的工具。

每次發朋友圈,我都會認真編輯每一段話,修每一張圖。

當然,內容大部分的就是孩子和日常。

實話實話,我很開心每次收到的很多贊,還有大家對我孩子的誇獎。

但有次同學聚會,我無意在廁所聽見了兩個朋友談起我:

“你以為她跟她朋友圈發的一樣那麼幸福啊,前兩天我還聽說她和她老公打了架。”

打架?還真沒有。

但這種話就會有人信。

大家寧願去相信你過得不好,寧願相信你朋友圈的歲月靜好都是表象。

後來想想,多沒意思啊。

朋友圈這個東西,大家都當成了個虛假的櫥窗,我還在這兒真情實感地分享。

自那以後,我直接關掉了朋友圈入口。

離了那個櫥窗,我依舊過得幸福,並不需要靠朋友圈來偽裝。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女孩,都在想什麼?


朋友圈?

不好意思,我!不!想!發!

最大的原因,可能還是我懶。

我懶得給人點贊,也懶得在意任何人對我的評價。

另外,我更不需要在朋友圈來尋找共鳴。

我想說的,想表達的,都用私聊發給了朋友。

所以朋友圈裡多幾個贊,我的心情不會變好。

沒了朋友圈的我,並不會少一個朋友。

我想,這就是我,就是我想看到的自己。

寫在最後:

不發朋友圈的人,畢竟是少數,她們也多多少少引起過別人的非議。

但他們活得卻很清醒,能量也足夠豐富,不用靠著別人的反饋來過日子。

最後的生活,少了許多患得患失的傷心,多了許多沒心沒肺的快樂。

其實我們都應該明白,自己的生活,與任何人,都沒有半點關係。

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實際上,過得比誰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