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勝任工作,有時候就是勝任孤獨

前幾天,我們問大家,“你見過最孤獨的職業是什麼?

”,於是,就看到了大家在不同工作中,有著類似的孤獨。

以下,是精選的讀者留言:

1.只有我,在和這個廣大的世界對峙

| 如果你在蒼茫的大海上一呆就是半年

@遠方的貓

我認識的國際海員,幾個月(一個合同期一般是6個月到10個月)在茫茫大海上航行,船上總共10多個人。有網絡的船並不多,如果不靠港,整天面對的就是那些同事,而且大家是輪班,不會同時見到所有人

工作枯燥,與世隔絕,壓力大。

| 方圓幾十裡沒有人家,一天只有一班車

@等等

我的工作在偏遠的水文站。

我們甘肅有的站,方圓幾十裡都沒有人家,買菜都要走到有公路的地方等路過的班車,再到最近的鎮上買菜,才能和外界交流。

聽說有的站一天只有一趟車路過,站員就等在那和司機師傅說句話。

勝任工作,有時候就是勝任孤獨 | 1000個人眼中的孤獨職業

| 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晚我卻淚千行

@白開水

我在非洲撒哈拉南部工作,在這裡修建公路。每天只能待在營地,沒有娛樂,只能自娛自樂。

2017年初,創業失敗,家裡人說我不務正業,加上女朋友跟自己分手,當時覺得全世界都拋棄了自己。後來面試通過,就毅然決然到了非洲。

剛到這邊是最孤獨無助的時候。語言的障礙,對未知的恐懼,工作不順心,加上對前女友的思念和不甘,僅存的心理堤壩,轟然瓦解。

男兒有淚不輕彈,那晚我卻淚千行……

| 在高速上班4年

@雲朵

我是高速收費站人員,工作在一座深山裡,周圍都是山,山上的墓碑多過於人,距離縣城有段路,就很少外出。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適應,偶爾回家,都覺得自己和社會脫離了。

在高速上大夜的時候,只有一個人,守著3尺崗亭,時常會問自己的內心,這是否就是小時候想要的生活?

在高速上班4年,不曾關燈,回家的時候才睡得踏實。

“孤獨”的詞條解釋是說,“這是一種主觀自覺與他人或社會隔離與疏遠的感覺和體驗,而非客觀狀態;是一個人生存空間和生存狀態的自我封閉。

它強調了孤獨的主觀性,然而,對有些人來說,孤獨,就是一種客觀狀態,因為他們在一份與世隔絕的工作,與龐大而空曠的世界常年對峙。

在這之中,可能最難受的是對人生意義的追問,沒有喧囂的應答聲和眾多的選擇,生活也敗給了虛無……

2.有一種孤獨,叫越熱鬧越孤獨

人潮湧動,但都與你無關。這是工作中的另一種孤獨。

他們可能是枯燥地重複著自己千篇一律的職業角色,也可能是一個外向的孤獨者,在熱鬧喧譁中,感受著另一個自己的靜默。

自己的身體有時候是一個囚禁室,悲歡離合只會留在這個個狹小的空間裡,喜怒哀樂也被工作隔離在自己之外。

勝任工作,有時候就是勝任孤獨 | 1000個人眼中的孤獨職業

| 我傾聽客人的孤獨,卻從不說自己的孤獨

@Jasmin

調酒師,站在吧檯裡,聽著客人們的喜怒哀樂,享受了夜晚的繁華,承受了客人的心事,品味了生活的孤獨。

他們不會跟客人表露自己的孤獨,凌晨兩點過後,是疲憊,潮溼的情緒,無人的路邊,獨自回家的身影。

| 我被關在銀行櫃檯裡,竟然還有孤獨的老人來找我聊天

@ bule_簡

我是銀行櫃員,雖然每天有來來往往的客戶,但我只能被囚禁在玻璃屏障裡,說著固定的話術。

當窗外車水馬龍,人群熙熙攘攘,自由熱鬧,我卻坐在冰冷的防彈玻璃前,迎來送往。更有孤獨的老年人來辦業務,只為了和我們聊天。

| 旁邊貼著“不要和駕駛員說話”

@不忍遠離。oO

最孤獨的職業恐怕是公交車司機了吧,我每天都會乘158路公交車去律所,我們每天都不會交談,即使我問他問題,他也是愛答不理,彷彿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司機的右邊貼著“不要和駕駛員說話”。

曾經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是能坐公車就坐公車,儘量不坐出租車。問他為什麼。他說,出租車司機太健談了,我不想坐出租車的時間還要敷衍、社交,上班已經說太多話了。

這個朋友是一個醫生。

你發現了嗎,有時候健談和沉默,同時是孤獨。你承擔著生命的負荷,無奈地感受身體在這裡、靈魂在那裡的壓抑和錯位。

3.人的孤獨,來自心裡幽暗的地方

人們對關係的終極渴望是希望不僅僅是做事的時候有人陪伴,而更多的時候是希望有人能夠分享。但是能夠和你分享的人,需要和你有相似的心境,這可遇不可求。

| 這是“一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C.Y.L

我從事著最孤獨的職業:譯者。我獨自在家做著書,偶爾和編輯線上溝通,不知道電腦那端的同事長什麼樣子。

如果生活在一二線城市還幸運些,可以去聽講座,讀書會,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越繁華的城市,越適合孤獨的職業,因為有越多人陪你孤獨

勝任工作,有時候就是勝任孤獨 | 1000個人眼中的孤獨職業

| 見慣了生離死別

@養樂多winnie

我看過最孤獨的職業:停屍房的管理員。

我還在上學的時候,有一次偶然看到一個管理員冷靜地幫痛哭的家屬處理了故人的身體,不停地擦著滲出來的血,再抬故人放在指定的冷櫃機。等著家屬哭著離開,一個人和冷櫃碎碎念,好像在和人聊天。

感覺他見慣了生離死別,卻沒有辦法排解自己的情緒。

| 誰瞭解一個生活在他鄉的高齡無孩已婚大學教師的孤獨?

@玻璃後面

上班是一個人的辦公室,下班是一個人的臥室,出門是一個人的揹包,常常只有買東西才會與人說上句話。看到精彩的劇情興奮地想與人分享,環顧四周,又生生地憋了回去。

一個人的工作狀態久了,也就不那麼渴望有人走近你了,人也是會有“習得性無助”的,習慣了也就變得懶了,懶得去找什麼找不到的理解,懶得去對抗孤獨,比起孤獨來說,反而覺得關係是麻煩和不適應……

4.孤獨:是不完整的感覺

勝任工作,有時候就是勝任孤獨 | 1000個人眼中的孤獨職業

很多人說,沒有孤獨的職業,只有孤獨的人

。因為在工作帶來的孤獨感背後,是內在自我的壓抑。

卡爾羅傑斯在《論人的成長》一書中,說到了人的基本境遇,就是無法溝通的隔離感。他描述了一個畫面,“就像有個犯人孤身一人被關在地牢裡,每天發出摩爾斯電碼,‘有人能聽懂我嗎?有人在嗎?’”

等到終於有人聽到,一個簡單的回覆就能讓他逃出牢籠。他說,“在你不知道對方處在囚牢中的時候,你必須非常敏銳地捕捉其中的微弱信號。”所謂溝通就是去捕捉到對方的微弱信號,作出回應。

真正的“溝通“之下,你會覺得你和自己是整體,你和世界的連接是真實有效的,感到了統合感。

工作中,出於自我保護、策略、慣性、效率等,人們習慣設置厚厚人際屏障,對於這樣的人來說,要獲得真正的溝通,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確認其他人是不是真的關心他,而不是想控制他。

其實,很多情感是彼此相通的,

在觸及到真實的瞬間,就是我們打破孤獨的時候

而多數人在工作中忙著處理外界的事情,內在自我是擱置、靜默的,所以一直感覺不完整,甚至會不滿而自我攻擊。

5.在註定孤獨的人生中追求歸屬感

勝任工作,有時候就是勝任孤獨 | 1000個人眼中的孤獨職業

話說回來,工作中的孤獨,有一種必然的成分。

就算是自己喜歡的事做久了,也有一種枯燥無聊的感覺,乃至於孤獨苦悶,至於本身就重複性強、沒什麼縱深度的工作就更是如此,可能是責任感讓你堅持下來。

正如心理學家認為的:“被看見”的生命力是正向的生命力,“不被看見”的生命力是黑暗的力量。

當我們在工作中的人和事中,沒有找到建立在真我基礎上的溝通,沒有找到真我想要的真實和健康的生命力,我們就傾向於對工作做出負面評價。

孤獨的解藥,關鍵不在於你身邊是否有人陪伴,而在於你是否能讓心中的這份對人和世界的愛回來,你有沒有在工作中找到類似的,跟你內在生命力有關的打開方式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中,記者採訪一位鄉村郵遞員,他被問到,每天在這條山路上來回,揹著幾十斤重的郵包,一走就是幾十年,你不孤獨嗎?

他說,孤獨。但是他又說,

孤獨的時候我就吹口琴。走一段,休息的時候吹一下。

問他為什麼不換份工作,他說:如果我不做了,他們(那些他服務的山村)就真的與世隔絕了,而且我也不知道我能幹什麼。

談論喜歡和不喜歡一份工作是容易的,但是談論一份工作跟生命和自我的相關,意義更為深遠。這個郵遞員,認可了這份工作的意義,並且在努力建立和它之間的正向關係。

正如每個光芒萬丈的職場人,白天在格子間裡拼搏著,他們也是在構建自我與世界的關係。而你之所以孤獨,正是因為你承擔著這份意義的責任和重量。

在那無人可曉、必須找到出路的時候,你必須要用工作完成著自己意義的建構——這不是簡單的平凡之路,要不然也不會有人說“發現我用了全部力量才完成了普通人的生活”。

的確,這也就是作擔當者的一份使命和意義,有時候勝任這份孤獨,就是勝任這份工作

我很喜歡一個讀者的留言,他說:孤獨才是人間的常態,有人陪伴的時候,要感恩。

我喜歡他的淡定和灑脫,我們不是一直在被命運玩弄,而是在自我流放,尋找一個事物接受自己的意義,然而並沒有,所有的意義都在你的心中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媒體人,在婚戀文化、女性成長、親子等方面著有多篇文章發表在媒體專欄上。公眾號“Miss蘑菇姑姑”(ID:housewife-onl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