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最佳評論贈書|燃燒的遠征:十字軍東征簡史

最佳評論贈書|燃燒的遠征:十字軍東征簡史

這是“最佳評論計劃”的第9次評選

本期支持方:中信出版集團

供書:《燃燒的遠征:十字軍東征簡史》

往期入選留言中的5名獲選者及評論

最佳評論

姓名:我愛五角星

貧越貧,富更富,是一個很大的現實性的話題,由這句話,我倒是想起另一句俗語: 錢找錢容易,人找錢難。可以從三個層面說說這個事。一、已經掌握了一定資本的人,更容易獲取財富,所謂錢能生錢,資本遊戲更能讓人一夜暴富,掌握了金融資源的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一眾人等玩弄於股掌之間,為避諱,我不點具體行業。金融精英,金融團隊,金融集團,及其附屬階層,屬於可以越來越富有的人。二、掌握行政權力的人,這個也不用說太細,總之就是在制度體系還不是非常完備的情況下,利用體制漏洞,把握尋租的機會,還是很可以讓自己躋身富豪行列的,儘管你不一定看的到,但他們畢竟佔有了可觀財富。三、貼近掌握行政權力者的人,善於建立社會關係,善於把握資源渠道,貼近了你想貼近的人,你就可以比普通人更容易獲取那些一本萬利的投資機會、項目機會。四、回過頭來說說普通人,作為普通人,你不掌握權力,不掌握資源,也不具備雄厚的基礎,理論上你當然可以白手起家,可以勤勞致富,但是,在現實環境下,你要付出多少汗水,要承受多少風險,也許最終能夠盈虧平衡就不錯了。所以,決定貧富鴻溝的因素,就是權力、資本、資源,更深一層次就是制度設計。社會財富聚集於少數人不是好事,激化了社會矛盾不說,也造成了財富的固化,因為對有些人來說,擁有了鉅額財富之後,沒有多大欲望繼續用“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財富去創造財富,除了他們自己享受奢華的生活品質之外,普通人並不能從他們的財富獲益。——《貧越貧,富更富: 當代中國財富鴻溝是誰造成的?》

姓名:西西弗的神話

人首先得是個自然人,教師不是塑造,因為塑造是強權對個人自由的,塑造這個剝奪孩子自由的生活方式與天性是可恥的,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養一個能夠獨立的人,獨立思考獨立生活,其次才是培養一個能夠融入社會,改造社會的人,也就是自然人到社會人的過程,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去引導去鼓勵其關注社會正義,立志改變社會,做善良的人,而且注意此處是鼓勵而不是強制,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才能更健全的去做事情,即便我們說上來就鼓勵但孩子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這與強制無異,一個被人通過命令去做社會認為是正確的事情和一個主動去做的人,不論對其本身還是對外部的作用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什麼說老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

姓名:Ethan

基辛格是美國傳統建制派精英的代表。而特朗普雖不是建制派,但是對基辛格的外交戰略,是支持的。他的邏輯很簡單,美國對外責任承擔過多,超越了自身能力,特朗普並不是簡單的孤立主義,而是利益至上。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集中力量對付最兇惡的敵人,這個道理特朗普懂得。只可惜,美國的建制派精英以及自由化媒體,因為自負和妄自尊大,陷入了意識形態的死衚衕,拒絕用現實主義觀看待新形勢。讓美國外交的騰挪空間小了許多。基辛格也是無力迴天。黨同伐異的心態打破了曾經兩黨的國家利益共識,讓美國整體利益受損,不過對我國,這是我們操作的空間。——《離間中俄:基辛格的大三角戰略及其窮途末路》

姓名:GEZ-Юрий

不論出身、奮鬥就能改變命運的美國夢的褪色已經毋庸置疑。冷戰時期,在和蘇聯全面競爭的壓力下,美國的教育體系唯才是舉,培養了大量傑出的科學家、工程師,推動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加速了信息時代的來臨。冷戰時期的美國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今天的美國,除了大型工業和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的退化,教育導致的階層固化也是顯而易見的:基礎教育水平相比冷戰時期整體降低,按學區和家長收入來分配資源,高等教育領域大搞校友優先、不透明錄取和政治正確,精英的子女都去學金融商業法律以進一步確認其精英地位,大部分本土學生不願或難以學習理工類專業,只能依靠外來學生搞科研。今天的中國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雖然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但如果像美國那樣放任階層固化、忽視教育公平,那麼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中將很難引領世界潮流。原因有三:1.如果只有中產及以上家庭能夠支付教育成本,通過教育維持和晉升階層,必然導致選材面縮小,底層學生徹底喪失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整個國家損失了相當一部分未來人才。2.教育資源極端不平衡分配,使得等不發達的農村和城市底層民眾進一步確信“讀書無用論”,中學畢業即進入低端服務業和製造業打工,導致產業升級缺乏足夠的高素質就業者以及廣闊消費市場。3.中國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無法吸引世界範圍內的高素質科研人才工作,只能依靠本土培養人才進行科技研發活動,如果基礎教育變得和今天的美國一樣,很難在科技競爭中超過美國。

姓名:傳說

真正稱得上媒體,就從來沒有獨立和透明過,那僅僅是一種追求而已。我們要做的是如何使媒體能夠擺脫資本的束縛,切實地為人民的公共的利益服務。——《變味“第一課”: 資本誘惑下的媒體還有公共性嗎?》

燃燒的遠征:十字軍東征簡史

最佳评论赠书|燃烧的远征:十字军东征简史

內容簡介

從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東征的演說,到1291年巴勒斯坦蕞後的十字軍城市被血洗,基督教歐洲共組織了八次試圖收復聖地耶路撒冷的遠征。《燃燒的遠征》將再續拉爾斯·布朗沃思的中世紀傳奇,激情講述這一次比一次難忘的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有一個史詩般的開局。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面對廣場上密集的聽眾聲淚俱下,控訴了“異教徒在聖地的暴行”,呼籲所有的基督徒拿起武器,奪回耶路撒冷。號召一出,有大約15萬戰士踏上了去往東方的千里征程。衝在蕞前面的是數萬“貧民十字軍”。這些虔誠的農夫衣衫襤褸,用農具當武器,用信仰當乾糧,千難萬險來到穆斯林統治的土地,並在第一場正式的遭遇戰中全軍覆沒。緊接著來到東方的是“親王十字軍”,這些正規騎士們沒有辱沒東征的光輝使命,幾度在絕境中如有上帝相助,蕞終成功奪取了耶路撒冷。

勝利的遠征僅此一次。接下來的東征中,有兩三次與勝利失之交臂的慘敗,以及更多次像“貧民十字軍”一樣匪夷所思的鬧劇。十字軍遠征一方面是綿延200年的東、西方對抗,有“獅心王”理查和穆斯林名將薩拉丁之間富有騎士精神的較量,另一方面更像是基督教歐洲與自己的搏鬥。虔誠的君王們為了收復聖地,拋下自己的家業前往東方,卻遭到各路“盟友”的背叛、利用、勒索、拖累,蕞終不可避免地一敗塗地。

在拉爾斯·布朗沃思的講述中,每一次東征都值得玩味,都因為獨特的政治較量、人性衝突而與眾不同。如何分辨信仰的虔信與迷信、鬥士的英勇和愚勇、命運的有常與無常?除了幾座古城、一段傳說,十字軍東征留給我們的還有人性的千古難題。

拉爾斯·布朗沃思 Lars Brownworth

著名播主、作家、教師,創立了首個歷史播客“拜占庭十二帝”。蘋果公司認為,“拜占庭十二帝”是使播客產業得以成功的50個始祖播客之一。目前,布朗沃思一直更新著他的歷史播客,擁有大量的忠實聽眾,並且在美國一所教會學院擔任歷史系主任。

《紐約時報》認為布朗沃思是一位傑出的歷史普及作家。他著有暢銷歷史作品《諾曼風雲》《維京傳奇》和《拜占庭帝國》。書中的筆法延續了他播客中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和性格鮮明的人物描寫,都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

歷史作家、“歐洲中世紀三部曲”作者拉爾斯·布朗沃思的新作。布朗沃思的前作《拜占庭帝國》《維京傳奇》和《諾曼風雲》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紐約時報》認為他是一位傑出的歷史普及作家。《燃燒的遠征》是這位歷史普及大師對於中世紀歐洲的代表性事件——200年十字軍東征——的精彩呈現,他將像普及維京、諾曼、拜占庭那樣,普及十字軍的歷史。

《燃燒的遠征》關於歐洲中世紀的史詩遠征,也關於紛亂年代中的人性。十字軍東征浩浩蕩蕩,大小王侯各自為政,騎士精神vs投機陰謀,成就了這場英雄劇和鬧劇交織的中世紀奧德賽。如同讀小說那樣,你完全不必顧慮自己沒聽說過書中的人物和事件,生動的人物和精彩的故事將讓你印象深刻。

在布朗沃思筆下,哪怕東征有八次之多(外加“貧民十字軍”“兒童十字軍”等鬧劇),每一次都會因為其獨特的戲劇性,而具有獨特的精彩。十字軍東征時代的歷史經過,你將過目不忘。

對於中世紀的歐洲,你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指環王”和《權利的遊戲》的虛構世界裡?對於十字軍的認識,還停留在PC遊戲或者《達·芬奇密碼》的水平?《燃燒的遠征》將用同樣精彩的情節和人物,為你刻畫一段真實的中世紀歐洲史,真正填補你歷史眼界的空白!

文化

縱橫

最佳评论赠书|燃烧的远征:十字军东征简史

打賞不設上限, 支持文化重建

最佳评论赠书|燃烧的远征:十字军东征简史

(長按識別二維碼打賞)轉載須知後臺回覆“轉載”獲取授權進入微店點擊“閱讀原文-進店”進入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