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唐太宗和康熙相比,誰更厲害?為什麼?

三叔小記



唐太宗和康熙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帝王之一,都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他們在各自的王朝都享有極高的評價和崇高的地位,而且不僅在中國,在世界上他們的名號也是響噹噹的。

瞭解隋唐歷史的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的天下是靠自己拼打出來的,他出身於亂世,體恤民間疾苦,在常年征戰中結交了很多人才,而且他知人善任,麾下謀士、猛將如雲,這為他奪得天下、開創盛世奠定了堅實基礎。唐太宗登基後,具有高瞻遠矚的能力,善於欣賞人才、發揮人才特長,善於外交,很多國家都來朝貢。


可以說,李世民執政期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此外,李世民積極對外開拓疆土,被各族人民尊稱“天可汗”,也為後來唐朝的繁榮穩定奠定基礎。 相比之下,康熙的帝王之位來的並沒有那麼難,屬於正常的繼承。康熙擔任皇帝的時間有61年之久,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從小受到滿洲騎射文化和蒙古草原文化、漢族儒家文化等多元文化影響和教育,鍛造了他剛柔並濟的性格。從小勤奮學習的康熙聰慧過人,在十六歲正式親政後,就用智謀除掉了飛揚跋扈的鰲拜。康熙治理國家也是兢兢業業的,常常到民間微服私訪、體恤民情,在其治理下,國家安定,人民幸福。此外,康熙在位期間,對內果斷平定三藩之亂,對外東北反擊沙俄、西北親征葛爾丹,擴大了中國的版圖,鞏固和維護了統一多民族國家和挽救了明末清初中國頹廢的形勢。 唐太宗和康熙除了都對各自王朝作出巨大貢獻外,也有“遺臭萬年”的過錯。比如唐太宗的弒兄奪位,康熙實行“文字獄”等。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特殊的時代背景和特殊的處境下,那些“過錯”或許是他們當時能做的最好選擇。 其實,唐太宗和康熙所處時代背景、外部條件不同,所做貢獻大小也不能脫離時代背景而進行比較,所以不能絕對的說誰比誰更厲害。就算是單從他們自身修養來講,也是各有千秋:唐太宗驍勇善戰、心胸開闊,康熙學識淵博、智勇雙全。


阿爾法軍事


都是狠角色,要不然也不會青史留名 影響力如此之大,縱觀歷史上幾百位皇帝,這兩位屬於皇帝中大哥級人物。兩個人在不同時期歷史環境下肩負著使命也各不同。

總得來說,李世民要更坎坷一些,從太原起兵一路下來跟著父親兄弟推翻隋朝,又平各路梟雄,建立大唐,還要提防兄弟之害,發動“玄武門之變”,逼老爸退位。即為後大力發展國力,任用賢臣良相,成就“貞觀之治”抗擊突厥,還要防止眾子內鬥,確實不容易。

康熙即位就簡單多了,從小患過天花,挺過來了。即位後鰲拜專權,然後幹掉鰲拜,又平三藩,揍俄羅斯,收臺灣,打擊葛爾丹,晚年因太子兩立兩廢,也受眾子奪嫡之苦,大傷身體。

簡單說這麼多,兩位也有不好的一面,但皇帝也是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這裡我就不發表意見了,總得來說兩位各有千秋,我個人認為,李世民要更坎坷一些。


親親美人魚


唐太宗騷孫風騷,康熙約懂文彩。康熙缺少了華夏文明的包容性,對漢人的啟用說明問題,急需時用,不急時丁酉,造成清朝後期華夏文明不被重視,扼殺了先進文明的創造性。康熙時代表面看是盛世,這個盛市是華夏文明的慣性使然,並非康熙的功勞,康熙如果不搞丁酉模式,學會華夏文明的包容性,就能把華夏文明強大的創造性發揮出來,中華大地不會變的一窮二白,被世界掠奪。人們看到的表面盛世,沒看到內因所產生本質的化學變化。華夏文明的精髓就是包容,康熙缺的就包容。個人實事求是的看法。想噴就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